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青岛大气气溶胶中铁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气气溶胶的干湿沉降带来的铁对海洋初级生产和固碳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决定于沉降铁的溶解度.本文利用2012年12月在青岛连续采集的31个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了其中微量元素Fe的总浓度和溶解态浓度,讨论了颗粒物浓度、气溶胶来源及酸化过程对Fe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中Fe的总浓度和溶解态浓度分别为(3248±1683)ng·m-3和(43.3±16.4)ng·m-3,溶解度为0.57%~4.86%,平均为1.63%±1.02%.随着气溶胶中总Fe浓度的增加,Fe溶解度呈现规律性降低.气溶胶中Fe的溶解度与富集因子(EF)无相关关系,而与无机和有机酸性离子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团后向轨迹的聚类分析显示,观测期间,64.5%的气溶胶样品主要受北方沙尘源(DS)影响,35.5%的样品主要受到华北城市群等人为源(AS)影响.AS样品中Fe的溶解度平均为2.06%,高于DS样品中的1.36%.两组样品中Fe的EF值相当,但AS样品中酸性离子与溶解度的相关关系明显好于DS组,表明酸化过程可能是造成两组样品Fe溶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青岛大气降水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及溶解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青岛采集的35个降水样品,分析其中8种微量元素的总态和溶解态浓度,讨论了大气降水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及其溶解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大气降水中微量元素溶解度的因素.结果表明,青岛降水中微量元素的总态浓度以Al和Fe的最高,其次是Zn、Mn、Ba、Pb、Sr、V的较低;溶解态浓度以Zn的最高,其次是Al、Mn、Fe、Ba、Sr、Pb和V的较低;溶解度以地壳元素Al和Fe的最低,为5%左右,受到人为源影响的元素溶解度相对较高,Pb和Ba的为10%~40%,Mn和Sr的为20%~60%,Zn和V溶解度最高,平均约为55%.季节变化显示不同元素总态和溶解态浓度基本呈现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溶解度基本表现为春季最高.持续降雨的前后期微量元素的总态和溶解态浓度均呈现明显降低,但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在不同降雨过程中不一致,pH变化是控制降水中微量元素溶解度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2000年ETM卫星图像为遥感信息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和动态变化类型分类系统,对我国北方地区近25年来的沙质荒漠化土地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荒漠化土地呈明显的发展状态,其面积明显增加,强度明显增大.其面积增加了7 369.71km 2,平均每年增加294.79km 2,发展区面积90 663.90km 2,稳定区面积140 167.06 km 2,逆转区面积69 147.33km 2,发展区的面积比逆转区的面积大21 516.57km 2.总体呈现"整体发展,局部逆转"和"面上破坏,点上治理"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4.
为使场地液化危害程度的估计建立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可靠性分析之上,本文提出二种估计场地液化危害程度的概率方法,二种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途径处理地震和岩土的不确定性,不仅分析了一点液化的概率,而且提供了估计整个土层住状液化概率的方法,文中最后通过算例简要讨论了液化概率分析结果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5.
南极作为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内在的科研、美学等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在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科学考察、商业捕捞、旅游等)因素的影响下,南极出现了海冰面积区域性增减,南极生物物种数量波动,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而现有的以“南极条约体系”为基础的管理政策因理念抽象等问题尚不能完全规范人类活动,南极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应通过跨学科间的国际协作,加强科学研究与管理之间的联系,完善南极生态环境管理政策,最大限度减少人类对南极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6.
于2011年在胶州湾采集一根沉积物柱状样,分析了0~1 m不同层次沉积物样品中汞(Hg)、砷(As)、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 锌(Zn)等8种重金属含量并计算富集因子指数(enrichment factors, EF,代表元素富集程度)。结果表明,多数重金属在次表层20 cm左右浓度和EF值都达到峰值或有一个高值区,这可能主要是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胶州湾周边区域高强度人为排放的重金属导致的。进一步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控制胶州湾沉积物重金属垂向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发现8种重金属的关键控制因素不同。采用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了胶州湾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及历史变化趋势,发现8种重金属中Hg风险较高,整体处于中等风险水平,且近年来风险还呈一定增大趋势,应列为胶州湾优先控制重金属。  相似文献   
107.
分析了2017-11~2018-01在青岛采集的气溶胶样品中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态有机磷(DOP)浓度,讨论了来自北方快速移动的干冷气团(NS)和局地停滞性暖湿气团(LS)中气溶胶P浓度和溶解度的差异及其原因.TP浓度在NS和LS气溶胶中分别为(137.3±49.3)ng/m3和(115.8±45.8)ng/m3,DTP对TP的贡献(即P溶解度)分别为(20.7±5.6)%和(45.9±15.7)%.DTP中以DIP为主,其贡献在NS和LS气溶胶中分别为65.6%和55.3%.NS气溶胶中人为源P对TP的贡献为69%,略低于LS气溶胶中的72%.LS气溶胶中较高的酸化程度和相对湿度(RH)以及较慢的气团传输速率是其P溶解度显著高于NS气溶胶的原因.RH<60%时,无论酸化程度高低,P溶解度不超过30%;RH>60%时,酸化条件下,高的相对湿度和低的气团传输速率有利于显著提升P溶解度.因此,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可能提高了我国近海大气生物可利用P的入海通量.  相似文献   
108.
造纸废水厌氧出水中钙离子浓度高,容易引起后续活性污泥好氧曝气系统钙化,造成生化处理能力下降.本文利用富含产脲酶菌的驯化污泥对模拟厌氧出水进行生物矿化除钙.在序批式反应器中接种驯化污泥,在一定尿素浓度下研究除钙过程,并考察曝气对除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尿素投加量为0.5 g·L-1时,不曝气条件下钙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达到50%和35%左右;曝气有利于吹脱二氧化碳,当曝气量为0.2 L·min-1时,钙离子和有机物去除率均上升至80%左右,而持续提高曝气量无法进一步提高有机物去除率.综合运行成本和处理要求,曝气辅助生物矿化可以有效去除造纸废水厌氧出水中的溶解性钙离子.通过基因组测序发现驯化污泥中产脲酶功能菌主要来自厚壁菌门,特别是芽孢杆菌纲中的热杆菌属.  相似文献   
109.
针对造纸废水好氧处理中钙离子(Ca2+)浓度过高影响生化过程和后续膜处理的问题,在实验室模拟废水曝气,研究Ca2+存在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对厌氧出水进行曝气实验,探究曝气量对钙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表征造纸废水液相中Ca2+浓度和固相污泥中钙的形态,探究造纸废水曝气池中钙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发现:Ca2+的存在会影响活性污泥的活性,进而导致曝气过程中COD的去除率从71.76%降至36.94%;厌氧出水曝气初始阶段内曝气量越大,Ca2+的去除率越高;Ca2+浓度从厌氧出水到二沉池出水过程中逐渐下降,从游离态转变为CaCO3的结合态而除去.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介绍了配合200MW机组脱硝改造进行的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背景、改造思路、改造方案的确定,阐述了低氮燃烧器改造概况,以及改造后的试验结论与改造效果。通改造后,在保证设计燃烧效率的情况下,炉膛出口NO_X浓度稳定在350 mg/Nm~3(干态,6%氧量)以下,达到了很好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