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51.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5种含油污泥处理工艺进行了环境影响定量评价,分别从能源消耗、物料消耗、污染物排放和运输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的环境表现.结果表明,在5种含油污泥处理工艺中,超声工艺及热洗工艺的环境影响值较低,归一化总值分别为2.27E-14、2.51E-14,均具有良好的环境表现,主要原因是这2种工艺的能源消...  相似文献   
252.
在云南539对土壤与农作物协同样品检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土壤和农产品综合治理指数法对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稻田土壤镉、砷含量均低于玉米地为代表的旱地.539个点位中清洁点位占41.4%、轻微污染点位占26.0%、轻度污染点位占13.9%、中度污染点位占8.0%、重度污染点位占10.8%.  相似文献   
253.
本文介绍了我院最新开发的湖泊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包括湖滨陡坎沿岸带基底修复技术、植物浮岛生态技术、入湖河渠污染控制技术和湖滨沿岸带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技术在滇池草海东风坝及老干鱼塘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本项目在滇池草海约3.3km。水面实现了大型水生植物恢复面积约1.0km^2,在湖滨带形成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等不同植被类型组成的生态结构,大型水生植物覆盖率达30%,恢复水生植物共计20余种,栖息的水禽及鸟类目前已达27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呈现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态修复区良性水生植被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湖泊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增幅约为65%-70%,TN和TP去除率约为30%,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为滇池及超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254.
层状双氢氧化物去除水中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层状双氢氧化物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可行性,考察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振荡速度等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7、反应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60min、LDH投加量为0.1g/50ml、磷初始浓度为500mg/L、震荡速度为150r/min时,磷的去除率高达94.82%,层状双氢氧化物对水中磷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iur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255.
基于长江流域115个雨量站1963~2013年的日降水数据,应用小波多分辨分析结合信息论的方法,揭示长江流域近51 a来日降水时空变异的多尺度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流域日降水序列的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局部聚集性;并沿纬向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质性,而沿经向呈现出拟均匀性;并于103°E附近存在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界线以西的日降水变异程度显著高于界限以东的;且日降水变异性与高程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而与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天数之间则存在较弱的相关性。时间上,流域各站点日降水子序列对原始序列总变异的相对贡献的大小于103°E附近也存在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界线以西,各时间尺度下子序列的贡献均大于界线以东;且这种相对贡献的谱图于256 d处呈现出突变现象。此外,流域降水变异的时间尺度可分为3个不同的区间:短期的(2~16 d)、年内的(16~256 d)和年际的(大于256 d)。  相似文献   
256.
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方法,研究探讨了金沙江头塘小流域7种不同植被恢复人工林土壤剖面层次有机碳(SOC)含量、有机碳密度(SOCD)和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及土层间土壤SOC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就整个土层(0~100 cm)而言,7种林分土壤SOC平均含量介于6.46±1.67~24.95±2.32 g·kg–1,大小依次为柳杉林旱冬瓜林圆柏林栓皮栎林圣诞树林墨西哥林藏柏林,且差异显著(p0.05);7种林分土壤SOC含量均出现表聚现象,从表层到深层都呈现递减趋势,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7种林分土壤容重总体上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土壤容重表现为:柳杉林栓皮栎林圣诞树林圆柏林旱冬瓜林墨西哥柏林、藏柏林;7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垂直分布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一致,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减少,以表土1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有机碳储量均随着土层加深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同时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于土层0~40 cm内,分别占总有机碳的65.60%(圣诞树林)、63.16%(旱冬瓜林)、54.41%(墨西哥柏林)、58.56%(圆柏林)、62.96%(藏柏林)、61.70%(栓皮栎林)和56.37%(柳杉林),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257.
垃圾的TOC含量是评价垃圾矿质腐殖化机理研究的重要指标,以本课题组模拟垃圾填埋系统中的垃圾样品为研究对象,以土壤TOC测定方法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L25(56))对垃圾样品的TOC的测定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TOC测定优化条件为:风干样品(0.1±0.0005)g,Ag2SO40.075 g,0.4 mol/L(1/6K2Cr2O7)-H2SO4溶液(含1/2H2SO412.6 mol/L)10 mL,180℃的砂浴加热45 min。此条件下,RSD小于3.23%,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258.
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壳聚糖薄膜的制备及对苯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光催化降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过程中催化剂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壳聚糖薄膜的制备以及该催化剂对苯的光催化性能。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二氧化钛/碳纳米管,然后利用壳聚糖作为交联剂,制得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催化薄膜。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扫描(TEM)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等技术分析了复合材料薄膜的组成、结构、形貌和对光的吸收性能,然后使用该催化剂对室内常见的污染物苯进行降解,并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使用催化剂二氧化钛(P25)/壳聚糖对苯进行降解,对两者催化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壳聚糖对苯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和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59.
昆阳磷矿植被恢复地土壤肥力状况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方法,对昆阳磷矿人工林植被恢复样地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研究,以对矿区植被恢复地土壤肥力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表明:矿区植被恢复地土壤的容重均小于18 g/cm,孔隙多,结构性较好,有益于植物的生长;植被恢复地土壤样本的有机质含量缺乏,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属于中等和较缺乏水平,全磷和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极为丰富。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变异系数较大,分布不均匀,碱解氮、全氮、全磷、速效钾为中等变异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相对小些,土壤中全钾呈弱变异,在土壤中的含量相对分布比较均匀。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或不同年代组合恢复模式土壤肥力顺序为:2005年恢复的旱冬瓜+藏柏+麻栎林>2006年恢复的旱冬瓜+藏柏+麻栎林>2007年恢复的旱冬瓜+藏柏林>平台覆土>2005年恢复的旱冬瓜+藏柏林>2005年恢复的旱冬瓜+藏柏+墨西哥柏林  相似文献   
260.
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UV-vis)对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壳聚糖复合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室内空气典型污染物气相苯为模型反应物,研究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壳聚糖催化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及其对苯的光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壳聚糖催化薄膜所具有的良好催化活性归功于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和壳聚糖三者的协调效应;气相苯光降解产生的主要中间产物是乙酸乙酯和十一烷,以及少量的丙烯醛、4-羰基-甲基-苯乙酮、十二烷烃、2,4,-二叔丁基苯酚、二十一烷烃。根据红外光谱分析与GC/MS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气相苯的降解机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