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悬浮颗粒物在河道滞留塘系统中的沉降与沉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道滞留塘系统是以颗粒物沉降为污染物主要净化机理的污染河流净化技术。通过1年的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了悬浮颗粒物SS在滞留塘中的沉降和沉积特性。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延长(HRT为1.5-7h),SS平均去除率逐渐增加,介于20%-40%之间,而SS去除速率则快速降低,SS去除速率与进水SS浓度成正比关系;不同季节河水中SS的沉降性能有较大差异,冬季河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易沉降颗粒物比例较春秋季河水的为高,滞留塘HRT的选择应以去除易沉降颗粒物为标准,本研究条件下5h以内是适宜的HRT选择范围。在滞留塘动态运行中,SS的沿程沉积量呈指数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142.
水体中磷的大量存在引发了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逐步恶化、黑臭。为了有效处理水体中的磷(主要有磷酸盐和植酸类),采用成熟竹子为原料、氯化镁为改性剂,以氮气热解法制备载镁生物炭,对水体中磷进行吸附研究,同时实现对生物炭的资源化利用。通过载镁生物炭对无机、有机磷在水体中的动力学实验和解析实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载镁活性炭对磷酸盐及植酸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载镁生物炭对两种类型磷的吸附量较单一生物炭均显著提高,对磷酸盐和植酸的吸附平衡量分别达到105,165 mg/g。载镁生物炭对2种磷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拟合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其对有机磷植酸的最大吸附量高于磷酸盐,吸附过程受多种机理共同作用,以化学沉淀吸附为主。此外,吸附过程中载镁生物炭分别与磷酸盐、植酸生成了针状的磷酸镁水合物和非晶态的含镁磷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143.
生态技术与生物污水处理工艺复合系统是一种环境友好、新型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了水生植物对生态-A/O工艺复合系统除污性能和污泥性能的影响。反应器运行25 d后,添加植物组R2出水中COD、NH~+_4-N、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96.79%、94.74%、83.67%和41.94%,各项指标均略高于空白组R1。植物生长良好,发达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场所,植物根系污泥量较大,出现了大量原、后生动物,丰富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R2污泥EPS中多糖和蛋白质浓度分别为R1污泥中的42.6%和62.1%,污泥沉降性能也得到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144.
针对用户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普遍不全的现状,笔者从法规层面的不足、监督环节的缺失和施工单位恶意不交等多方面剖析其原因,提出完善法规、编制交接目录和加强有效监管等措施,并根据电梯用户类型提出按静态权益类和动态管理类划分归档范围的新思路,在倡导电子文件备案和归档、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意见,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氧化亚氮的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娟  张建  贾文林  谢慧君  Roy R Gu 《环境科学》2009,30(11):3146-315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中N2O的释放规律和相关的氨氧化细菌.结果表明,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的N2O平均通量分别为296.5μg.(m2.h)-1和28.2μg.(m2.h)-1,总体上均表现为大气N2O的排放源,前者的N2O平均释放通量高于农田、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等生态系统,潜流方式促进了N2O的释放.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N2O通量有较大的月份差异和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高值出现在7月,分别为(762.9±239.3)μg.(m2.h)-1和(91.9±20.3)μg.(m2.h)-1,一天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中午和凌晨.温度和芦苇的生长情况对N2O通量有一定的影响.人工湿地系统进水端,较高浓度的污水和充足的碳、氮源,促进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使得N2O通量均高于出水端.克隆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与N2O产生相关的氨氧化细菌主要为Nitrosomonas和Nitrosospira.  相似文献   
146.
<正>笔者认为,推行基于员工切身利益的"柔性化"安全管理模式,是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抵触心理的重要途径。图为某企业开展的现场安全教育。(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笔者认为,推行基于员工切身利益的"柔性化"安全管理模式,是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抵触心理的重要途径。首先,企业应全面推进员工参与的安全管理协同合作机制建设。很多时候,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工作内容安排并没考虑到员工的意愿和建议,这种安全管理模式极易使  相似文献   
147.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氨氮、COD、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出水中氨氮、COD、总磷分别低于0.2,30,0.025mg/L;系统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3.5%.强化布水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地下渗滤系统中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可以去除约50%的进水总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氮的主要途径.改善条件以促进反硝化反应是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总氮去除率的关键.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磷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8.
强化生物除磷的机理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以乙酸盐及葡萄糖作为基质的强化生物除磷的相关机理模型。当以乙酸盐为底物时.重点需要明确导致工艺中微生物代谢模式差异的原因及厌氧条件下还原力供给方式的问题;当以葡萄糖为底物时.主要需要解决厌氧条件下供能方式以及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某些抑制条件(如供氧不足)可能会促进强化生物除磷效果的实现。强化生物除磷各种机理的差异主要由所驯化的优势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模式不同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9.
选用三维滤布和单滑面无纺布两种基材构建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考察两者对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出水水头2 cm,MLSS 8~10 g/L,曝气量0.2 m3/h条件下,两反应器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96%,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膜通量分别降至31.0和29.6 L/(m2.h)。相对于单滑面无纺布,三维滤布膜阻力更小、污染程度更轻,稳定运行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50.
研究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脱氢酶活性随季节性温度波动的变化规律,探讨基质脱氢酶活性与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中基质脱氢酶活性存在着季节性差异,与水温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基质脱氢酶活性在6月份达到最高值3.43μL/(d.g),在1—3月达到最低值0.78μL/(d.g)。系统中的基质脱氢酶活性与COD去除负荷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与氨氮去除负荷存在指数相关关系。湿地植物类型对基质脱氢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香蒲湿地中的基质脱氢酶活性高于芦苇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