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化学抑制法研究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N2O的释放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化学抑制法,研究了不同曝气量下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N2O的释放源.结果表明,缺氧段中, N2O的主要释放源为硝酸盐异化成氨反应,而反硝化反应消耗N2O.好氧段中N2O释放源受曝气量的影响很大,当曝气量适中时(65L/h), N2O释放源主要为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而当曝气量偏高(105L/h)或偏低(25L/h)时,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是主要的N2O释放源.同时硝化细菌反硝化反应也能够产生少量N2O.  相似文献   
32.
全氟化合物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效应,对于预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建立环境标准以及评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有关全氟化合物(PFCs)的生物浓缩因子(BCF)、生物富集因子(BAF)、生物放大因子(BMF)和营养级放大因子(TMF)等参数,对PFCs的生物富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氟代碳原子数高于7的PFCs一般在生物体或食物链(网)上具有生物富集效应,而氟代碳原子数低于7的PFCs的生物富集效应较低。PFCs的理化性质(碳链长度、碳链末端基团类型和是否含有支链等)、生物的种类及其生理生化参数(体长、体重和性别等)和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的组成、水温和污染物含量等)等都影响PFCs在生物体内或食物链(网)上的富集。综观当前研究成果,PFCs在食物链(网)上生物放大效应研究主要集中于极地地区海洋食物网,应加强其他区域(特别是典型污染区域)、各种类型食物网(如淡水食物网和陆生食物网)上PFCs的生物富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为全面评估PFCs的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3.
柠檬酸促进土壤镉解吸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工致污的广东红壤为材料,采用平衡批处理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不同pH值的柠檬酸溶液对土壤中重金属镉解吸产生的影响,并对处理前后的土样进行了镉的形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可以促进土壤镉的解吸且促进作用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溶液pH的变化,溶液中柠檬酸的形态发生变化,导致其络合土壤镉的能力发生变化;与原土相比,经过柠檬酸处理后土样中的酸可提取态镉所占比例下降,说明柠檬酸对土壤镉解吸的部分主要来自酸可提取态。  相似文献   
34.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污水再生利用是破解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污水处理与再生工艺以污染物去除为导向,将污水中的碳、氮、磷作为污染物进行去除,该过程需消耗大量能源及药剂,且无法回收污水中的碳、氮、磷等资源。以资源回收为导向的生物生态耦合污水再生利用具有绿色、低碳等特点,是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可行路径。本文综述了传统的基于污染物去除的污水再生工艺研究进展与问题,对基于资源回收的生物生态耦合绿色污水再生工艺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从立法保障、模式优化及标准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建议,为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上海浦东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结构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浦东新区农田土壤中Cu、Zn、Pb、Cd、Cr、Hg、As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7种重金属的空间结构与分布特征。结果显示,Pb、As、Hg的积累不显著,而Cu、Zn、Cd、Cr平均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结构分析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其中Cd、Cr、As的变程分别为11.54、11.0、7.0 km,其余重金属的变程范围为0.81~1.73 km。采用克里格和逆距离加权插值法得到了浦东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单指标评价结果分布图,发现土壤质量受Zn、Cu、Cd、Cr的影响较大,而受Pb、Hg、As的影响较小,在分布上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36.
研究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脱氢酶活性随季节性温度波动的变化规律,探讨基质脱氢酶活性与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中基质脱氢酶活性存在着季节性差异,与水温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基质脱氢酶活性在6月份达到最高值3.43μL/(d.g),在1—3月达到最低值0.78μL/(d.g)。系统中的基质脱氢酶活性与COD去除负荷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与氨氮去除负荷存在指数相关关系。湿地植物类型对基质脱氢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香蒲湿地中的基质脱氢酶活性高于芦苇湿地。  相似文献   
37.
两相厌氧膜-生物系统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传统两相厌氧工艺 ( BS)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系统 ( MBS)处理造纸黑液配制废水 .结果表明 :系统 COD去除率可以达到 73.1 % ,高于 BS系统 ( 4 8.6% ) ,且在厌氧污泥活性及运行稳定性方面优于 BS系统 ;在 COD负荷为 6kg·( m3·d)-1时MBS酸化率为 20.1 % ,酸化水平为 7.5% ,略优于 BS系统 (分别为 7.0 %和 5.0 % ) .探讨了其原因及 MBS系统引入膜的作用 ,并对系统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  相似文献   
38.
纳米生态建筑涂料光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掺加纳米TiO2制备的光催化建筑涂料为催化剂,研究了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对气态甲醛的催化降解,并探讨了纳米催化剂晶型、用量和吸附量对光催化降解甲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锐钛型纳米TiO2具有较高的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活性,1h甲醛的降解率可达到70%左右,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光催化降解甲醛受到涂膜上吸附量的较大影响;该涂料对甲醛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表现出一级动力学速率规律,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9.
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胜利油田滨一污水站产生的含油污泥经俄罗斯菌剂修复后含油量仍较高,为进一步降低其含油量,采用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总面积为1 000 m2的含油污泥修复场地上,分别种植了高羊茅、苜蓿、大豆、玉米和高粱,进行了120 d的植物修复.检测了植物修复前后含油污泥的含油量、基本理化性质、生物毒性、微生物数量和代谢功能多样性.对比发现,植物修复后含油污泥的石油降解率最高可达34.09%,持水率提高,生物毒性下降,微生物数量增加及代谢功能多样性增强.实验说明,植物修复是处理含油污泥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0.
中国环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正成为中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重点.中国已建立起一个四级环境执法体系,最新成立的区域环境督查中心标志着中国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建设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对85个执法机构,162家企业就环境行政执法机构的人力投入、资金支持、技术保障、执法手段、执法产出、执法阻力、社会动员和企业激励8个方面进行了问卷和访谈形式的调查.从省、市、县三级执法角度全面分析了中国环境行政执法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中国的环境行政执法总体而言已经建立起一个完备的框架,各地对环境执法日益重视,环境行政执法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环境行政执法随着经济发展、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承担的任务也更为繁重.为了应对挑战,环境法律、体制和各方面的投入以及执法理念都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