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通过对宝清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与其取得的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得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秸秆综合利用5项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铝粉是铁合金和烟花生产中的重要原料。铝粉生产大多采用卧式喷铝工艺,生产过程中有铝生产生。铝尘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当空气中铝尘浓度达到1.48m1/m~3,遇火花就会引起爆炸。因此如何保障铝粉生产中的安全成为我厂安全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我厂铝粉生产采用卧式喷铝工艺,其流程如图1所示。在雾化、筛分、清扫、放料  相似文献   
13.
将平均孔径为100 nm的Al_2O_3陶瓷膜组装成膜接触器,以单乙醇胺(MEA)为吸收剂,在考察吸收剂浓度对膜吸收过程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比较了陶瓷膜在润湿和非润湿模式下脱除SO_2的传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MEA浓度大于0.26 mol·L~(-1)时,润湿模式下SO_2的脱除率和传质系数均高于非润湿模式.根据膜理论和阻力串联模型建立了陶瓷膜吸收SO_2的传质方程,理论计算表明,润湿模式下膜相传质阻力因瞬间化学反应的存在大幅降低,润湿模式更适用于脱除烟气中低浓度的SO_2.本研究结果可为陶瓷膜接触器在膜吸收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和进一步传质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共混法制备系列La-Ce-attapulgite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NO催化分解性能测试.实验考察了稀土加入量、La/Ce配比、共混液pH值和催化剂的活化煅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加入量为2%,共混液pH=7,La/Ce比值为LaxCe(1-x)(x=0.5),煅烧温度4...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温常压的废水双氧水催化氧化,采用浸渍法制备CuO/y-Al2O3催化剂,利用比表面积、XRD手段表征了制备工艺对催化剂的影响,以模拟苯酚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焙烧温度和活性组分含量等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对双氧水催化氧化苯酚溶液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聚脲弹性体的合成原料和合成机理,然后根据合成原料的不同,对聚脲弹性体进行了分类,简述了不同种类聚脲弹性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聚脲弹性在温度、紫外光、腐蚀介质等单因素条件作用下的退变行为和在氯盐浸渍、干湿循环、荷载作用和冻融循环等多因素耦合作用条件下的退化行为。综述了提升聚脲弹性体防腐性能、力学性能和附着力的改性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当前聚脲弹性体退化行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生物絮凝剂的Bacillus sp.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重庆城南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絮凝剂产生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好氧,有芽孢,可运动,短杆;分离菌的基因组DNA(G +C)mol%含量测定为5 0 .6 % ,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筛选出的絮凝剂产生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Bacillus菌有高度同源性,从而确定絮凝剂产生菌RL - 2归于Bacillusbrevis菌属。絮凝实验表明:在有CaCl2 存在时用Bacillussp .RL - 2生物絮凝剂处理土壤悬液时用量少(10 0mL样品只需2mL絮凝剂) ,絮体形成快,矾花大,泥少;体系温度对活性影响很小,且在酸性与碱性条件下,絮凝活性均很高  相似文献   
18.
19.
寿命评估是可靠性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如今主流的寿命评估方法主要集中在单设备单部件级,随着科技的发展,装备逐渐向大型化、智能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如何评估复杂装备的系统寿命成为一个待解难题。本文应用具体案例,基于层次结构模型并结合相似产品分析法对系统的寿命评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罗平  黄锃峰  杨萍 《环境工程学报》2012,6(8):2635-2639
采用富集-分离-筛选的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得到3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种,将其两两混合培养后,发现其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均有较明显的提高,并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在pH=9时,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投量为2.0 mL,以2.0 mL 2.0%的CaCl2为助凝剂,对100 mL浓度为1 g/L的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与无机絮凝剂(10%PAC)和有机絮凝剂(0.1%PAM)的对比中,表现出了更高的絮凝活性和更好的絮凝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