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22.
景观元素视觉特性对其感知优先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景观资源影响评价研究的基础,采用照片测试法对景观元素感知优先度进行研究,分析了景观元素的客观视觉特性对其感知优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景观元素的感知优先度得分不同.②景观元素感知优先度受到景观元素视觉特性的影响.元素的相对面积、形状以及在视域范围内所处的位置都会影响人们对景观元素的感知.相对面积较大、形状较规则、边界整齐且位于视域中下部的景观元素更易被识别,感知优先度得分相应较高.③元素视觉特性对于景观元素感知优先度的影响随元素类别不同而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3.
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生活垃圾的关键所在,因此垃圾分类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校园垃圾分类现状和在校师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及态度进行全方位调研。调查发现,垃圾分类的认知态度和主观行为影响着垃圾分类的执行效果,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设施设备的完善情况以及相关制度的实施对持续发展和巩固垃圾分类成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为揭示金霉素和土霉素混合物对生物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的影响,文章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配比为R1、R2和R3的金霉素和土霉素的混合物。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配比的混合物对微生物的影响,运用RStudio技术分析环境因子与微生物间的相关性,借助R-4.1.0软件和Gephi可视化分析微生物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R1配比下的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反应更为敏感,显著性更强;R2配比下的微生物结构更稳定,菌属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3种配比情况下生物除磷菌丰度均下降。其中,Acinetobacter菌属丰度在R3时减少最明显,减少了36.11%。研究表明,不同浓度配比的金霉素与土霉素对生物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主要因为不同占比下金霉素与土霉素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生物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冻融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破解的影响,通过-20℃低温冷冻预处理剩余污泥,研究不同冷冻时间对有机物组分溶出及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冻时间(DR)的增加,污泥破解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DR 10 h时最大,污泥上清液中氨氮、磷酸盐、溶解性蛋白质、溶解性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达到空白对照污泥的1.8倍、1.2倍、3.0倍、7.9倍,溶解性有机物浓度在DR 10 h时最高,生物可降解性指数达到10.52;同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污泥中烃类以及糖类CH、CH2、CH3、C-O-C、O-H、芳环碳骨架、氨基酸NH3+的吸收峰面积均先上升后下降,在DR 10 h时最低。综合考虑,确定DR 10 h作为最佳冻融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26.
热解温度对畜禽粪便生物炭重金属特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揭示畜禽粪便生物炭中重金属的特征变化,以鸡粪、猪粪渣和牛粪为原料,采用低氧控温法制备生物炭,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350、450、550、650和750℃)的畜禽粪便生物炭产率、重金属(Cu、Zn、Cd、Pb、Cr和Ni)含量和相应富集系数的变化,以及原料来源、热解温度和重金属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畜禽粪便生物炭产率逐渐下降,各重金属元素含量(Cd除外)逐渐增加,多数重金属富集系数呈降低的趋势,总体上高温热解虽增加了畜禽粪便生物炭的重金属含量,但也利于炭化过程中重金属的挥发迁移.畜禽粪便生物炭中重金属含量与热解温度、原料来源密切相关,其中与热解温度的相关性均显著,各生物炭的重金属富集能力表现为鸡粪猪粪渣牛粪.综合分析发现,热解温度对畜禽粪便生物炭的重金属特征变化有显著影响,选择低重金属含量和低富集系数的畜禽粪便可避免高温制备的生物炭在实际应用中由自身重金属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7.
污泥浓度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泥浓度是影响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试及中试规模上,研究了不同污泥浓度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得出曝气性能随污泥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污泥浓度低于2000mg/L时,曝气性能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2000~3000mg/L时,KLa达到最大值;当污泥浓度大于2000~3000mg/L时,曝气性能随污泥浓度增大而降低,当污泥浓度大于5000mg/L时,曝气性能急剧降低。这一规律对于在设计和运行中合理确定污水处理中的污泥浓度,在达到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电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近海海洋大气边界层是陆海气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发展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立体探测技术、获取海洋大气边界层内主要污染成分及关键气象参数的高精度垂直探测信息,对于提高陆地、海洋和大气中的污染来源、化学机制和传输过程认识、提高沿海地区大气环境与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综合立体探测技术,总结了近年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我国在近海海洋大气探测设备研发、关键技术发展和近海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当前我国已发展了包括海洋大气廓线激光雷达、湍流交换测量、海气通量观测、海洋气溶胶探测设备等一系列近海海洋边界层探测技术,解决了沿海海洋地区恶劣环境条件造成的技术瓶颈,并基于这些探测设备与技术开展了大量近海海洋大气污染研究。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我国近海海洋地区边界层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技术体系与能力,对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有积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9.
以武汉市后官湖地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测试了人们对该区域内3种景观类型、12类景观元素的认知偏好情况,并初步分析了景观认知偏好的人群差异性。结果表明:(1)样本人群对不同的景观类型和景观元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好,并且普遍偏好自然景观(尤其是包含水体和与树木有关的景观元素),其次是半自然景观,最次是人工景观;(2)不同个体对于自然景观的认知偏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而对于人工景观,样本人群的认知偏好评价较为一致;(3)样本人群的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职业及专业背景均会对个体的景观认知偏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龄、职业、地区、专业背景、受教育程度、性别;(4)通过对样本人群个体差异性分析结果,最为偏好自然景观的人群大致具有以下特征:女性、小于45岁、居住在城市地区、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从事室内工作、具有景观或设计相关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3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污水中广泛存在,并对曝气氧传质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SDBS的浓度在0~5.74×10-5mol·L-1之间变化时,氧总转移系数(KLa)和水质修正系数(α)先减小后增大,在浓度为1.43×10-5 mol· L-1左右时最低.对于同一SDBS浓度,通气量越大,α值越大,说明大气量可以部分抵消表面活性剂对传质的不利影响.在低表面活性剂浓度(CsDBs< 1.43×10-5 mol· L-1)时,表面张力迅速下降,抑制传质作用占主导,此时KLα减小;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由于气含率增大所带来的促进传质作用逐渐占主导,此时KLa增大.最终建立KLα和表面张力(γ∞)、气含率(b)之间的多元线性关系方程为:KLα =0.00024γ∞+0.094 b+0.0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