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为有效应对O3-BAC工艺引起的净水工艺中仙女虫污染风险,进行了混凝沉淀对仙女虫控制效果研究.首先进行了自来水厂混凝沉淀单元仙女虫现场采样分析,再结合仙女虫混凝沉淀去除的烧杯实验和沉淀池迁移模拟实验,分析探讨混凝沉淀对仙女虫的去除规律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自来水厂混凝沉淀和烧杯实验条件下的混凝沉淀均对仙女虫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PVA(聚乙烯醇)溶液中PVA去除进行研究,采用UV/Fenton氧化技术氧化处理PVA溶液。探究了UV/Fenton氧化PVA溶液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了反应时间、初始p H、H2O2/COD和H2O2/Fe2+,获得了各个因素对PVA溶液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以及PVA溶液经处理后的B/C(BOD5/COD)变化规律。实验表明,随着H2O2/COD投加比的增加,COD去除率不断增加,B/C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随初始p H的增加,COD去除率以及B/C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随着H2O2/Fe2+不断增加,COD去除率以及B/C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随反应时间的增加,COD去除率以及B/C均增加之后趋于稳定。当H2O2/COD=1.5,p H=4,H2O2/Fe2+物质的量之比为10,T=30 min时COD去除率效果比较好,经过处理之后溶液的B/C由0.1增至0.6,可生化性提高,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Fe~(~(2+))、Mn~(~(2+))和Cu~(~(2+))为催化剂,运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对水中聚乙烯醇进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比较,臭氧催化氧化对聚乙烯醇的去除效果明显提高,且与催化剂浓度相关,去除效果随Fe~(~(2+))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在35 mg/L左右达最大值,去除率为85%;随Mn~(~(2+))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最佳含量约为5 mg/L,去除率为54%;加入Cu~(~(2+))催化剂,在35 mg/L时去除率为5%,其他剂量时去除效果不明显。3种催化剂投加量同为35 mg/L,反应时间3 h条件下,去除效果对比为:Fe~(~(2+))Cu~(~(2+))Mn~(~(2+))。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藻细胞和DOC的同步高效去除,利用磷酸钙结晶预处理,强化聚合硫酸铁(PFS)混凝除藻效果,研究了磷酸钙结晶与PFS混凝联用对藻细胞和DOC的去除效果和机制,并考察了其对藻密度变化的适应性和残余磷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藻密度为2.0×106cells/mL、PFS投加量为20mg/L时,Ca3(PO4)2结晶可将PFS混凝的除藻率和DOC去除率从72.5%和33.5%分别提高至91.5%和85%.Ca3(PO4)2结晶对除藻率的提升,主要通过Ca3(PO4)2均相结晶产物的共絮凝和加重剂作用来实现;对DOC去除率的提升,主要是由DOC与Ca3(PO4)2共沉淀和吸附作用实现.Ca3(PO4)2结晶与PFS联合除藻对藻细胞密度变...  相似文献   
16.
以羟基磷酸钙(HAP)为晶种,模拟生活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对象,开展连续搅拌反应器(CSR)和流化床反应器(FBR)的Ca-P结晶磷回收效果研究,并结合产物粒径与数量变化、SEM、EDS和XRD分析,探讨了反应器中的磷回收机制.结果表明,初始PO43--P浓度为1mg/L时,CSR磷回收效果明显优于FBR,前者72h内回收率维持在90%以上,后者18h后回收率降至50%以下.CSR的连续搅拌,一方面可以抑制晶种沉降,避免晶种颗粒数量和表面积的显著降低,从而维持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晶核的破碎与破碎晶核的成长,实现二次成核磷回收,进一步提高磷回收率.反应器型式不会改变结晶产物晶型,两种反应器的产物均为HAP及其前体物无定型态磷酸钙(ACP)和磷酸八钙(OCP).  相似文献   
1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沸石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试验探究复合光催化剂降解水中盐酸四环素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同时对催化剂稳定性作评价。结果表明,当复合光催化剂投加量为4 g/L,盐酸四环素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pH值为4.47,暗反应30 min,紫外光照120 min时,盐酸四环素去除率可达91.7%。催化剂的稳定性试验表明,复合光催化剂在重复使用4次以内时去除率可保持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东江惠州段水质污染特征分析及其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质综合标识指数法对东江惠州段2011年全年水质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江干流惠州段各断面水质基本达标,支流西枝江以及淡水河污染严重;空间分布上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从上游到下游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上干流水质丰水期比枯水期污染严重,而支流在枯水期污染严重;NH4+-N是东江惠州段的主要特征污染物,点源是主要污染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性及其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水质的恶化涉及农业面源污染、工业点源污染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及其活动形式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安全问题,也是环境问题。为此,笔者系统分析了城镇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的内涵;从源头抓起,提出了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的对策和措施;同时建立了城镇供水水质监督体系和饮用水安全的应急预案,为城镇安全供水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HAP结晶类介稳区特性及其在低磷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综合均相与诱导结晶法构建羟基磷酸钙(HAP)结晶类介稳区,借助类介稳区特性分析,寻求优化的HAP结晶条件,以期提高HAP结晶除磷技术对低磷污水的适应性能。结果表明,HAP类介稳区的分布,与诱导结晶条件如初始Ca~(2+)浓度和终态PO_4~(3-)-P、OH-浓度,以及晶种类型、粒径、投加量相关。优化上述结晶条件可增加类介稳区宽度,提高对低磷污水适应性,并达到抑制均相结晶、改善结晶产物固液分离性能的效果。优化条件下,HAP诱导结晶可将典型低磷污水——污水厂二级出水中PO_4~(3-)-P浓度由1.0 mg/L降至0.5 mg/L甚至0.3 mg/L以下,同时出水pH值控制在9.0以下。去除的磷以HAP形式进行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