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近年来,随着"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和"产业转移"等政策的实施,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正面临着重污染工业企业关闭和搬迁问题,城市出现大量工业遗留和遗弃场地。这些受污染的工业场地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另外,工业污染场地的延迟再开发,会产生生活环境变差、就业机会减少、甚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社会影响。所以,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严重威胁着城市人居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阻碍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面对工业污染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国家及部分地方政府已针对污染场地的管理、修复及其再开发颁布了诸多文件和技术规范标准。然而,由于工业场地类型的多样性和环境管理学科的交叉性,中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完善。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经过20~30年的发展已经在工业污染场地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不仅在环境管理中体现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理念,而且还立足本国实际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污染场地的责任主体,实现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同时还建立了各自的污染场地治理优先名录,实现了污染场地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本文鉴于对这些经验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就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提出了现阶段亟须解决的两大问题。首先,制定工业污染场地管理的专门法律,明确污染场地的责任主体。我国现有的与污染场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都比较笼统地提出了污染场地的利益相关方,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和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对于我国这样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水平不均衡的国家来说,通过地方法律法规的建立明确污染场地的责任主体是一个重要的尝试。其次,构建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系统。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涉及诸多工业行业、污染类型繁多复杂。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对城市工业污染场地进行排查、建立优先污染场地名录是构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系统的重要内容。此外,我国现有的土壤质量标准和场地评估规范仍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满足当前国家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管理需要。所以,完善场地评估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将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系统的构建提供基础性保障。本文的论述和观点可为我国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遗留地的决策管理和污染场地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省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区管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掌握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对于落实分级分区的土壤污染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理最近20年发表的706篇核心文献数据,从省域尺度上分析了我国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累积程度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省域尺度上土壤重金属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整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耕地和建设用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且超标率高于草地和林地.中国大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区域背景值,地累积指数为:Cd(1.80)>Pb(0.23)>Cu(0.17)>Zn(-0.05)>As(-0.56)>Cr(-0.69),超过85%省域土壤Cd达到中度污染水平.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和江西等有色金属资源型省份土壤重金属普遍高于其他省份,当地儿童面临较高的致癌风险.福建、浙江、江苏和天津等沿海地区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城市化建设.高强度农业利用是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区土壤重金属积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自制海胆状CoCu双金属为催化剂,以过硫酸钠(SPS)为氧化剂,探索了该催化氧化体系对土壤中六氯联苯(PCB_(153))的降解效果及影响因素,初步揭示了氧化机理.结果表明,CoCu-CN能高效催化SPS,30 min后PCB_(153)降解率达到80%;Cl~-或HCO~-_3对该体系的氧化性能产生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Cl~-或HCO~-_3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与猝灭自由基反应表明,Cu~0和Co~(2+)是CoCu-CN+SPS体系中活化SPS的主要物质,SO■和·OH是两种最主要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EKR-PRB耦合技术在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邓一荣  林挺  肖荣波  赵璐  韩存亮 《环境工程》2015,33(10):152-157
电动-电动-可渗透反应墙(EKR-PRB)耦合技术,结合了电动修复(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EKR)和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两者的优点,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原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在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该技术的修复原理、影响因素、应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并就未来进一步提高EKR-PRB修复效率和降低应用成本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可渗透反应墙(EKR-PRB)耦合技术,结合了电动修复(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EKR)和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两者的优点,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原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在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该技术的修复原理、影响因素、应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并就未来进一步提高EKR-PRB修复效率和降低应用成本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电子垃圾拆解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对广东某电子垃圾拆解区稻田、菜地、荒地和拆解地土壤重金属Cu、Zn、Cd和Pb的质量分数及形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评价重金属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4种用地类型土壤的Cd质量分数全部超标,超标倍数为...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分析土壤不同粒级中Cr(Ⅵ)的健康风险,将铬污染土壤筛分为粗砂(500~1 000μm)、中砂(250~500μm)、细砂(100~250μm)、粗粉砂(50~100μm)、粉砂及以下(0~50μm),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积累因子法(accumulation factors, AF)及基于生理的提取实验(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 PBET)研究不同粒级质量分布、Cr(Ⅵ)分布特性及Cr(Ⅵ)生物可给性,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 EPA)推荐的暴露模型评价Cr(Ⅵ)通过经口摄入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不同粒级组分间Cr(Ⅵ)积累因子分布与Cr(Ⅵ)含量分布规律一致,碱性土壤中Cr(Ⅵ)倾向于在粗颗粒内积累;考虑生物可给性的情况下,Cr(Ⅵ)产生的健康风险下降43.65%~99.19%;细砂组分对Cr(Ⅵ)经口摄入的健康风险贡献最大,为48%~78%,说明粒级质量占比和生物可给性越高,其对健康风险的贡献越大。本研究量化了粒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土壤中Cd和As的赋存形态、地球化学行为差异很大,在稳定化修复过程中其有效态含量随土壤各类指标的改变常呈此消彼长式变化.为达到使其同步稳定的目的,本文考察了以铁氧化物、木质素和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材料(GLK)对土壤中的Cd、As的赋存形态、土壤理化性质以及铁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GLK可提高土壤的pH缓冲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无定形铁氧化物和游离铁氧化物的含量,当投加量为5%(质量比)时,土壤Cd和As的有效态含量分别下降48.11%和33.58%.GLK可通过吸附、络合和表面沉淀等机制实现Cd、As的同步稳定化.  相似文献   
18.
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划分方法与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综合考虑水源地沿岸土壤环境质量、水体污染现状、环境脆弱性和污染源压力这4个方面,探索建立了河流型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划分的技术方法,并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水道作为实证案例,结合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选取土壤污染程度、沉积物污染程度、土壤特性、地下水敏感性、植被覆盖度、污染源类型、污染源分布作为评价因子,构建了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分等定级评价指标体系.将实地采样分析与遥感影像解译相结合获取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求和与图层叠加完成空间分析与制图,编制了顺德水道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分级图.其中,污染区、风险区、安全区的面积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6.37%、60.90%、32.73%,且污染区和风险区集中在河道两岸的乐从镇、龙江镇和勒流街道,分布于该区域的家具制造、塑料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的长期发展,以及水产养殖等农业活动应是主要的污染来源,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差异性管控措施.本研究对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存亮  肖荣波  李义纯 《环境》2013,(Z1):33-36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并分析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环卫管理运行机制,改进垃圾处理技术与设备,尤其是加强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区域环境的监测、风险评估与有效治理等方面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与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镁基膨润土(MB)和水泥(SN)作为钝化剂修复化工厂砷(As)、铅(Pb)复合污染土壤,探索了两种钝化剂对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OC)、阳离子交换量(CEC)、浸出毒性及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结合钝化前后土壤形貌的变化,初步揭示了钝化机理.结果表明,两种钝化剂均可使土壤pH值显著升高,有机碳含量增加,阳离子交换能力增强.钝化30 d后,MB-5对As、Pb的钝化率分别达到67.09%和65.93%;SN-5对As、Pb的钝化率分别达到65.76%和65.04%.经两种钝化剂处理后,Pb的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向更加稳定的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MB处理使土壤As由可交换态、可氧化态向无定形铁结合态、结晶性铁结合态转化,SN处理使土壤As向残渣态转化.两种钝化剂均可使土壤的微观形态从片状转变为碎屑状、增加团聚颗粒.与SN相比,MB更能促使土壤As(Ⅲ)向As(V)转化,从而显著降低土壤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