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406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为了缓解污水处理厂日益严重的污泥处置难题,实现剩余活性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采用SBR系统对剩余活性污泥进行10 d的驯化,加入4.0 g/L的乙酸钠作为发酵培养基碳源和前体物质,累积聚羟基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30℃好氧发酵10 h后,PHA积累达1 125 mg/L,占污泥浓度(MLSS)的质量分数为35.7%。然后经过离心、烘干、粉碎后模压成型加工成一次性使用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使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的物料配比和模压条件为:干污泥57%;稻草纤维20%;聚乙烯醇(PVA)19%;硬脂酸钡2%;氧化钙2%;最佳工艺条件为100℃,加热1.5 h,此时加工出来的产品具有最优的抗压强度和拉伸强度。以本方法制成的可生物降解花盆其所含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蛔虫卵死亡率均达到国标所规定的污泥农用生物安全要求;另外,试样中未检出病毒;其重金属含量也达到国标所规定的污泥农用标准;其可生物降解性能达到了可降解材料的要求。因而本研究制备的一次性使用可降解花盆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2.
碱液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条件优化及添加剂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稀NaOH溶液预处理玉米秸秆,以去除木质素,减少半纤维素、纤维素的损失为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0.77%(w/w),预处理时间16 h,温度45.6℃。并且,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添加剂(聚乙二醇、吐温-80和尿素)与NaOH溶液协同作用下秸秆中木质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尿素与NaOH的混合溶液对木质素去除效果最显著。秸秆在45.6℃,0.77%NaOH和0.2%尿素混合溶液中浸泡16 h后,纤维素回收率为86.33%,半纤维素回收率为69.89%,木质素去除率为64.93%;与原秸秆相比,纤维素含量提高了31.70%,半纤维素含量提高了6.62%,木质素含量减少了46.48%。  相似文献   
143.
以壳聚糖为原料,甲醛为氨基保护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交联壳聚糖,再对其进行质子化改性得到质子化改性交联壳聚糖吸附剂。通过正交实验对该吸附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吸附水中硫酸根(SO42-)的吸附等温特性和动力学进行研究,最后对制备和吸附过程进行能谱分析(EDS)并对吸附剂进行了再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 h、甲醛:戊二醛:壳聚糖为4.5:0.5:3(质量比);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在25℃(298 K)下,吸附容量最大可达133.87 mg/g;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EDS分析表明了交联反应、质子化改性和吸附反应均已发生;该吸附剂的再生性能良好,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44.
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组成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其变化速率相对较快的区位形成热点。为探索形成景观动态热点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南京市为研究区,采用2003、2006和2011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应用ArcGIS软件的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和邻域分析功能在1~3km 3个观测尺度上提取了聚落增长热点,并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热点形成的景观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城市化时期内聚落增长热点的格局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空间分布由较为分散趋于相对集中。热点发生概率受到土地利用状况、景观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且依赖于观测尺度。内部耕地占地率高、聚落占地率低,外围耕地占地率低、聚落占地率高的区域易成为聚落增长的热点区。聚落增长热点多形成于接近建成区和主要道路、耕地和聚落占地率较高、人均GDP较高、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对于深入理解城市化进程,制定土地管理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5.
文章通过对研究区域原“十一五”期间土壤背景值调查的监测点位进行复采复测,测定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根据区域土壤背景值、风险筛选值及重金属Cd的监测结果,分别计算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Cd平均年静态环境容量和平均年动态容量;以监测结果获得年(2019年)为起始观察年,分析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Cd环境容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并对2030年、2040年、2050年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Cd的累积残留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Cd的含量范围为0.05~8.97 mg/kg,平均值为0.29 mg/kg,约16.8%监测点位超出风险筛选值;研究区域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Cd静态总环境容量和现存总环境容量分别约为0.349 kg/hm2和0.185 kg/hm2,约58.7%监测点位属高容量区,基本未受污染;2030年、2040年、2050年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d的预测残留量平均值分别约为0.363、0.401、0.424 mg/kg。研究区域表层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监测点位属于低容量区,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外源污染输入影响,需通过加强外源污染输入防治措施,逐...  相似文献   
146.
为了研究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的细菌多样性及其脱氮的微生物学机理,为工艺改进提供依据,从同步高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高氨氮和高COD的SBBR生物膜和渗滤液原水中采集微生物样品并提取微生物总DNA,使用细菌通用引物对(GC341F/907R)从总DNA中成功扩增出目标16S rDNA片段,然后对扩增的16S rDNA进行DGGE,对凝胶染色并进行条带统计分析和切胶测序,使用序列数据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驯化后的SBBR生物膜和渗滤液原水中都有比较丰富的细菌多样性,驯化的生物膜细菌主要来自渗滤液原水,而且生物膜细菌在反应器正常运行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群落结构变化;在该SBBR中有多种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好氧反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共存,说明该反应器中可能同时存在全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3种脱氮方式.研究结果为SBBR脱氮微生物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正交絮凝、粒度检测及电镜扫描考察了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对高岭土溶液、土壤悬浊液、洗煤废水及垃圾渗滤液4种废水的絮凝性能,并利用蒽酮试验和红外光谱对絮凝剂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正交絮凝实验获得的最佳絮凝条件下,絮凝剂对高岭土溶液、土壤悬浊液、洗煤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的絮凝率分别高达99.53%、99.50%、98.2%和75.60%,絮体沉降速度分别为0.03 m/s、0.025 m/s、0.025 m/s和0.005 m/s;土壤悬浊液中颗粒絮凝后平均粒径增大且大于10 μm,其余3种废水中颗粒平均粒径减小且小于10 μm;电镜扫描结果显示,絮凝前后废水颗粒的形态均从棱角分明转变为包埋的无棱角;EDTA、HCl以及尿素检验发现4种颗粒与絮凝剂分子间靠离子键结合;蒽酮反应及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该絮凝剂为含有较多羟基及羧基等官能团的多糖大分子.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对高颗粒物浓度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其絮凝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148.
选用超细滑石粉作混凝剂,考察其对造纸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影响因素有投加量、pH值、水力条件等.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取值分别为:S盯投加量5g/L,pH值2,混合转速175 r/min,混合时间为50 s,反应转速50 r/min,反应时间15min.在单因素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SFT混凝效果的最佳条件为:投加量为2.5 g/L,pH值为2,混合转速为175 r/min,反应时间为5 min;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pH值>投加量>混合转速>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49.
噪声测量过程中蝗受背景噪声的影响,而对于突发性背景噪声因其重现性差,实际操作上的“非同时性”给背景噪声的测量结果及修正均带来一些失准问题。为此对突发性背景噪声的校正问题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0.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需求分析——应用OTP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环境监测技术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及OTP模型的概念.针对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的现状和特点,设计了符合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特点的OTP模型,提出了系统分析环境监测技术培训需求的方法,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输入项的不同权重,充分考虑影响模型输出的各种因素,加强研究模型输入项的量化表征,动态调整模型的输入项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