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91.
基于TM遥感影像、城市规划图等数据,利用logistic CA模型,模拟了2005~2010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形态演化,经过模拟面积和Lee Sallle指数两个指标的精度评价后,定量分析了新版总规实施后城市形态演化的驱动力。实证研究表明:滨海新区城市形态扩展迅速,驱动力大小依次是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交通带动、城市规划引导;其中交通驱动力中,影响最强烈的依次是火车站、城市的道路、高速出入口、县乡道、航道、省道。因此提出:城市规划必须顺应城市形态发展的规律,把握好可控的关键驱动力,科学预测城市形态发展和提出城市规划方案,做到积极有效的引导城市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92.
采用L-精氨酸对传统均苯三甲酸(BTC)溶剂热法合成的Cu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u-BTC)进行改性,得到新型化合物(Cu-BTC-Arg),并通过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Cu-BTC-Arg和Cu-BTC吸附CO2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L-精氨酸只是辅助化溶剂,并未配位至Cu2+上;Cu-BTC-Arg比Cu-BTC具有更小的晶粒尺寸、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不同L-精氨酸加入量合成的Cu-BTC-Arg均在室温、烟气中无水蒸气、烟气流量80 mL/min的条件下CO2吸附量最大,吸附接近饱和时的CO2吸附量均为4.9 mmol/g,远高于Cu-BTC的CO2吸附量。Cu-BTC-Arg对CO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3.
为探究煤矿采空区在不同孔隙率条件下对煤自燃环境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渗流特性的相关理论,以煤矿综采工作面为原型建立了U型通风采空区三维模型和渗流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采空区以不同的孔隙率大小和分布方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从而得到采空区的漏风和氧气浓度的分布状态,以及氧化带的位置变化情况,进而研究不同孔隙率对采空区煤自燃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空区漏风主要源于工作面下隅角处,进入采空区的漏风量大小与采空区的孔隙率有关。孔隙率越大,靠近工作面的漏风流速越大,氧气浓度越高,而深入采空区,孔隙率大小对采空区漏风影响越小,氧化带随着孔隙率的增大不断向采空区深部移入;孔隙率分布方式对采空区漏风速度的影响较大,且距离工作面越近影响越大,采空区深部则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4.
交通安全管理是油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长庆油田采油厂交通运输车辆以社会化交通运输服务公司为主,车辆构成复杂,而且油田生产区域路况较差,交通安全风险高,管理难度大。本文全面总结了采油厂近年来在交通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好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大量含有抗生素的废弃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给人类健康和土壤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探索抗生素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机理对土壤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北灰钙土为研究对象、以OTC(oxytetracycline,土霉素)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量法分析灰钙土在添加有机质前、后对OTC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OTC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分快吸附阶段(0~2 h)和慢吸附阶段(2~10 h),10 h之后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吸附过程拟合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温度下OTC在灰钙土上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显示,Langmuir和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拟合的R2分别在0.930~0.985和0.967~0.973之间;对于不同初始ρ(OTC)在添加有机质灰钙土上的等温吸附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拟合的R2分别在0.952~0.988和0.936~0.971之间,表明这两种模型均可较好地解释此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ΔGθ(吉布斯自由能变)小于0,ΔHθ(焓变)和ΔSθ(熵变)均大于0,表明吸附为自发进行的混乱程度增大的吸热反应.添加外源性有机质HA(humic acid,胡敏酸)和FA(fulvic acid,富里酸)能增加OTC的吸附量,且自制有机质的促进作用大于市售有机质,HA的促进作用大于FA.随着初始ρ(OTC)的增大,吸附量呈增加趋势;Ca2+和Na+的加入均使OTC的吸附量减小,且离子浓度越高、价态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不同pH对OTC吸附的影响均较小.研究显示,不同来源、种类的有机质均可促进OTC吸附,但不会改变吸附平衡时间;HA的疏水性较FA强,对OTC的吸附量较高;溶液pH对OTC吸附影响不显著,但不同价态、浓度的金属阳离子对OTC的吸附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添加天然腐殖酸条件下黄土对有机农药的吸附过程及影响机制,以敌草隆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量平衡试验法,分析黄土与黄土+HA(在黄土中添加腐殖酸)处理对敌草隆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解吸动力学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如pH、离子强度等).结果表明:①与黄土相比,黄土+HA对敌草隆的吸附时间较短,且二者均符合颗粒内部扩散模型.②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黄土及黄土+HA对敌草隆的吸附热力学过程.黄土和黄土+HA对敌草隆的吸附自由能(ΔGθ)、熵变(ΔSθ)均小于0,表明反应是一个自发进行且混乱度逐渐减小的过程;添加HA使黄土对敌草隆的焓变(ΔHθ)由负值变为正值,即由放热过程转化为吸热过程,表明温度升高使HA表面的微孔数量增多,为敌草隆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③随着pH的升高,黄土和黄土+HA对敌草隆的吸附量均缓慢减小,当pH>7时吸附趋于平衡.④不同离子(Ca2+、Na+、Mg2+)及离子强度下,黄土和黄土+HA对敌草隆的吸附量随着c(Ca2+)的减小而增大,与同浓度的Mg2+和Ca2+相比,Mg2+存在下黄土对敌草隆的吸附量较大;与同浓度的Ca2+和Na+相比,Na+存在下黄土对敌草隆的吸附量较大.⑤由解吸动力学过程可以看出,添加天然HA可延长敌草隆在黄土中的滞留时间.研究显示,HA的存在提高了敌草隆在黄土中的迁移能力,并使其吸附机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7.
分析了镇海炼化公司炼油系统恶臭污染物形成原因。提出了恶臭污染控制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8.
除草剂对强筋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研究4种除草剂对2个强筋小麦品种(“临优145”和“临汾138”)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推荐用量下,除草剂对成穗数、穗粒数和穗长的影响较小,对株高、千粒重、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灌浆进程影响较大.2,4-D丁酯使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一直较低,千粒重降低;“巨星”在灌浆前期使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保持较高,灌浆中后期快速下降,并使灌浆持续时间相对缩短,千粒重最低,较对照分别低2.40g和0.84g;而“世玛”使灌浆前中期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较低,但下降相对缓慢,使灌浆持续时间分别延长3.48d和1.86d,“库”容增加,千粒重分别提高1.18g和1.05g,同时具有一定的降低株高作用;“骠马”虽使灌浆持续时间延长,但影响相对较小.除草剂对籽粒生长模型参数的影响,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除草剂对“临优145”初始生长势、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快增期和缓增期平均灌浆速率影响较大,而对“临汾138”的这些指标以及总灌浆持续时间影响较大.分析旗叶光合特性、灌浆进程、千粒重及产量间的相关性,表明除草剂主要是通过旗叶生理和灌浆进程来影响千粒重和产量.图1表7参19  相似文献   
99.
胡洪定 《环保科技》2002,8(3):45-48
通过黄龙洞洞外自然景观背景的确认 ,提出了该地当前景观环境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 HJ/T6— 94《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对黄龙洞拟建广场作出了景观相融性评价 ,提出了生态景观环境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探讨了利用废弃物氧化塘底泥,制造有机肥料,既可解决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所面临的肥源问题,也可开发利用氧化塘底泥使之资源化,解决氧化塘沉积问题;即可解决底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解决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所面临的有机肥料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