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武汉市沙湖港的水质监测,探讨了沙湖港水质变化特征和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沙湖港DO一般在0~2.5mg/L范围内,为缺氧性环境。除硝酸盐氮未超标,氨氮、总氮和总磷均超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在各监测点的超标率,总磷均为100%,氨氮分别为86%、95%、100%、100%,总氮分别为90%、95%、95%、95%。总磷平均浓度大于0.660mg/L,为极富营养状态;总氮平均浓度大于4.60mg/L,为极富营养状态。丰水期流量大,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浓度低于枯水期和平水期。汇入沙湖港的东湖港对氨氮、总磷贡献较大,氨氮浓度偏高,最高达18.30mg/L。总氮是主要污染物,污染指数范围9.49~1.39。氮是沙湖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建议重点控制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2.
23.
钙离子络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氰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证实,CN-与Ca2+形成的无色络合物在波长为202nm的紫外光区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ε202为446×104。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6mg/L,检测上限0.24mg/L。对标准水质质控样品的测定,回收率为9510~103.92%。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简单、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
25.
通过对机动车代用燃料的CO、NOX、HC及烟度等排放情况的分析,指出代用燃料在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保护城市环境方面一般有着较好的表现,认为大力发展代用燃料是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6.
汉江中游是汉江流域的重要区段和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所在地 ,其水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干流襄樊市区上游水质良好 ,为Ⅱ~Ⅲ类 ;干流宜城段及除清溪河外的所有支流均污染严重。“九五”期间工业COD重于生活COD ,占 6 1.8% (1998)。预测“十五”期间生活COD重于工业COD ,占58.92 % ;污染负荷集中于襄樊市区、枣阳、襄阳三个流域段 ,共占COD总负荷的 75.32 % (1998) ;制浆造纸业COD在工业源中占 4 9.96 % (1998)。治理 6家重点工业源排污大户共需资金 930 0万元 ,削减COD 1772 6t/a。在工业源全面达标排放的基础上 ,“十五”期间安排了治理生活污水含A、B、C三种项目类型的三个工程方案。第一方案突出了襄樊市区、枣阳、老河口三市的生活污水治理 ,“十五”期间投资 4 80 0 0万元 ,削减COD 170 0 0t/a ,实现汉江中游全流域 2 0 0 5年的水质目标 ;第二方案总投资 6 980 0万元 ,削减COD 2 550 0t/a ,保证汉江中游全流域稳定地达水质目标 ;第三方案总投资7580 0万元 ,削减COD 2 910 0t/a ,为汉江中游水质进一步改善提供条件。建议保证第一方案 ,创造条件部分实施第二、第三方案 相似文献
27.
28.
低浓度下冲击负荷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个9.9L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500mgCOD/L左右),研究了有机冲击负荷、水力冲击负荷对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R具有极好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在350%的水力冲击负荷、持续时间2.5h下仅需4h即可恢复原状。ABR受有机冲击负荷的影响较复杂,在50%和100%浓度的有机冲击负荷下,反应器约经8h恢复原来的水平。在低浓度废水的定义范围之内(COD<1000mg/L),进水COD浓度突然上升等有机冲击负荷不会损害ABR反应器的处理性能,相反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ABR反应器的多隔室结构使之存在缓冲区等分区现象,从而提供了良好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9.
试验研究中温(35℃)条件下,4隔室ABR处理生活污水时各隔室出水指标的沿程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各隔室出水COD沿程递减,并且前3个隔室承担了去除COD的重要责任;各隔室的平均出水VFA沿程递减,说明ABR在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时,存在着产酸、产甲烷相分离现象;实验结束时,发现前面隔室的污泥成灰色,泥水混合液较为粘稠,而最后2隔室中的污泥则在底部形成较稠密的污泥床。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误差在2%以内,说明该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0.
运用柱子淋洗法 ,通过分析淋出液中六价铬的浓度 ,测定淋出六价铬质量与填充铬渣质量百分比 ,并计算六价铬淋出速率 ;研究了在铬渣与粉煤灰主混合体系中加入不同配料对铬渣中六价铬阻留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各种混合填充体系均对六价铬有一定程度的阻留作用并降低六价铬的淋出速率。其中 ,铬渣∶辅料 C∶粉煤灰为 1∶ 3∶ 5(填充高度比 )的配合填充体系中 ,淋出六价铬质量只占填充铬渣质量的 0 .0 60 % ,相对阻留效果达 94.53%。其机理可能是辅料 C对粉煤灰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