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11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71.
用不了多久,您口袋里的寻呼机将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呼叫器,它会为您做很多事情,成为您的得力助手。它的超大信息容量可以连接电脑和电话,为您接收及查阅各类信息、数据;帮您管理文件和记事本;为您打理诸如关煤气阀、开空调、浇花等家务。它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相似文献   
172.
针对污水处理系统混合菌形成的生物膜,比较了两种传统抗菌剂(银离子和氯)及3种小分子物质,包括双(3-氨基丙基)胺、(Z-)-4-溴-5-(溴乙烯)-2(5H)-呋喃酮(BBF)和香兰素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选用的传统抗菌剂中,0.05~10 mg·L-1Ag+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为23%~70%,0.01~20 mg·L-1氯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为23%~53%.而在3种小分子物质中,500~2000μmol·L-1双(3-氨基丙基)胺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为16%~68%,0.1~200 mg·L-1香兰素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为20%~37%,1~20 mg·L-1BBF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为11%~18%.高浓度的Ag+(0.1~10 mg·L-1)会显著抑制混合菌的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显著.1000μmol·L-1以下的双(3-氨基丙基)胺基本不会抑制混合菌的生长,但高浓度(2000μmol·L-1)的双(3-氨基丙基)胺会显著抑制混合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3.
文章收集乌梁素海水质近15年研究中TN、TP、COD、NH_3-N、叶绿素a等数据,绘制点状图和趋势对比图。研究发现:氮、磷元素含量严重超标,藻类种群数量发生改变,在2004年前后,乌梁素海水体中TN、TP、叶绿素a的含量发生变化。营养盐含量、浮游生物数量增加,且黄苔暴发,水质恶化;成因为多年营养物质积累、适宜的气候、温度机制、排放量增大等。应加强对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多元素之间联系的研究,为其恢复良性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4.
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15日石家庄市发生了连续的灰霾天气,出现12个重污染天,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本文从污染演变、时空分布、组分分析、污染来源和气象因素等多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污染成因.结果表明,PM2.5主要成分为二次无机离子(65. 4%),主要来源为燃煤(24. 4%)和工业工艺源(23. 7%).随污染加剧SO42-占比和二次无机源贡献均大幅增加.先后受来自偏南-东南和偏西-西南方向低空气团及特殊地形、静稳高湿、近地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燃煤、工业和机动车尾气等一次源产生的污染物在太行山前快速积累,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和颗粒物吸湿增长推高PM2.5,硫酸盐暴发式增长加剧污染发生.建议重污染应急响应期间在确保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位情况下,加强二次无机组分前体物SO2、NOx及NH3排放源的管控,并重点关注SO2排放源(散煤等),同时加强市区东北方向新乐、无极、深泽、晋州...  相似文献   
175.
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广州、石家庄、兰州、哈尔滨和大同5个城市为调研对象,收集各城市20年来许可证相关的法规制度,并与各城市环境保护监管部门负责人及典型企业环保专职人员进行了访谈。研究表明,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提高企业环保守法意识和推动总量减排上起到了明显作用,但也面临着法律体系不完善,行政资源不足、排放量核算方法不明确、处罚力度弱以及公众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改进建议,为决策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科学和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6.
保护环境发展麻黄人工植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我国麻黄资源逐年减少的现状和麻黄在草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人工种植麻黄一方面可为企业提供原料,另一方面可对生态治理发挥重要作用,并可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7.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乙酸钠和淀粉产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厌氧活性污泥接种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 分别供给以乙酸钠和淀粉为底物的人工配水的产电情况和有机物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MFCs中能量的输出与底物的种类有关,使用乙酸钠和淀粉达到的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0.43和0.39 V,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36.03和 6.32 mW/m2,简单底物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高于复杂底物. MFCs在产电同时还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288 h时以乙酸钠和淀粉为底物的MFCs中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1.15%和83.20%,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0.31%和86.20%. 扫描电镜发现,2种底物下MFCs阳极表面的微生物形态差异显著,以乙酸钠为底物的MFCs阳极表面生物相主要为杆菌和弧菌;以淀粉为底物的阳极表面主要是球菌,表明不同底物条件下MFCs中所形成的微生物优势种群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8.
中国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划分土地整理区,明确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的类型与方向,是制定土地整理标准和技术措施的基础,也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分析了包括土地整理功能分区、土地整理工程类型分区和土地整理潜力分区在内的中国土地整理分区研究新进展,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9.
文章根据HJ 38—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结合实际监测分析中遇到的问题,对气相色谱法分析尤其是填充柱法分析时的色谱柱差异、校准曲线制作、总烃峰异常、除烃空气干扰和采样容器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空柱更适用于总烃的测定;采用一定浓度的标气、不同的进样体积来建立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相对更好;利用真空玻璃瓶采样,现场操作简单,易清洗,价格低,适用于采集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污染源样品。  相似文献   
180.
腐殖酸缓效肥料的NO_3~--N田间淋溶及土壤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腐殖酸缓效肥料对地下水及土壤质量的潜在影响,分别在砂质(SS)和黏质土壤(CS)中,利用自制田间淋溶设备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的NO3--N淋溶及土壤残留特性.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质地土壤中,不同时间施肥处理淋溶液中的NO3--N浓度比不施氮肥处理高28.1%~222.2%,但腐殖酸缓效肥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O3--N的向下淋溶,且在CS土壤中的抑制作用更有持续性.CS土壤淋溶液中NO3--N的浓度比SS土壤降低41.2%~59.1%,抑制NO3--N向下淋失的作用更强.施肥可造成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腐殖酸缓效肥料处理0~40cm土壤剖面中NO3--N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尿素及复合肥处理,分别达59.8%和54.4%.SS土壤中NO3--N的总量显著低于CS土壤,HA缓施肥、尿素及复合肥处理分别降低81.7%、81.1%和47.6%.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腐殖酸缓效肥料处理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且在黏质土壤中水溶性盐总量比尿素及复合肥处理分别降低24.8%和22.5%.因此,施用腐殖酸缓效肥料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施肥对地下水等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