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酸沉降对土壤和水域的酸化影响是土壤环境化学研究前沿的热点问题之一。酸沉降的化学组成对酸性土壤的进一步酸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在酸雨影响下,SO42-、NO-3、有机阴离子是加速土壤酸化和盐基淋溶损失的主要阴离子,外源H+的进入会加速铝离子水解。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导致土壤酸化的实际酸化速率差异表明:HCO3-、RCOO-在土壤剖面中的淋失状况可反映自然土壤的酸化速率,而SO42-和NO-3淋溶产生的质子负荷揭示土壤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酸化速率。通过计算酸沉降的主要化学成分进入土壤前后的质子负荷平衡,与酸中和容量(ANC)相结合,反映酸沉降加速土壤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2.
吸附反应时间对除草剂阿特拉津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建才  蒋新  胡维平  卢信 《生态环境》2007,16(2):402-406
采用批量动态实验方法,对潮土中阿特拉津吸附特征随吸附反应时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吸附的阿特拉津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符合双曲线函数关系。在50μg·L-1~2000μg·L-1浓度系列下,在48h内,土壤颗粒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属于快反应,土壤吸附的阿特拉津量随吸附反应时间呈指数上升,为吸附实验结束(168h)时土壤吸附阿特拉津总量的58%到90%。当吸附反应时间超过48h后,随反应时间增加,土壤吸附阿特拉津量差异变化不显著。阿特拉津在潮土颗粒和土壤溶液中的相分配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吸附容量因子Kf与吸附反应时间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正关系(r2=0.9063**,p<0.0001)。无量纲的非线性因子n与吸附反应时间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线性负关系(r2=0.5666*,p=0.0192)。  相似文献   
43.
不同预处理技术提取沉积物中多氯联苯有机物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郎印海  蒋新  Martens  王代长  王芳 《环境化学》2003,22(5):526-527
长期以来 ,人们对多氯联苯类有机物在水 沉积物中的迁移、吸附 解吸及降解等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是 ,在分析环境样品中的多氯联苯时难以准确定量 ,特别是从环境介质中准确提取多氯联苯非常困难 ,因此 ,有必要建立快速、精确的提取技术 ,以取得最大的提取效率 .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类有机物的分析预处理技术 ,一般用经典的索氏提取方法 ,近年来发展了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提取和加速溶剂提取等技术 ,这些提取方法的测定结果准确灵敏 ,但部分技术也存在消耗大量溶剂、费时且操作繁琐等不足 .本文应用索氏提取、固相流体热萃取…  相似文献   
44.
采用土壤室内培养,气相色谱仪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毒虫畏和倍硫磷2种有机磷杀虫剂的复合污染物在红壤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复合污染下,倍硫磷的降解显著快于其在单一污染下的降解;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倍硫磷的降解与对照差异不大,而毒虫畏的降解量在加入农药后的前21d比对照高33.3%~1 250%;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倍硫磷的降解量比对照略有降低,而毒虫畏的降解量在前期则比对照显著增加;施用氮肥能促进复合污染物的降解;在去除有机质的红壤矿物中,倍硫磷的化学降解量比对照降低22.4%~30.8%,而在加入农药后的前21d,毒虫畏的化学降解量比对照增加42.1%~2 370%,随后又下降.因此,复合与单一农药的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是不同的,复合污染的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45.
土壤有机质对镉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研究了Cd^2+在红壤、黄泥土、乌栅土及去除有机质后的三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去除显著降低了三种土壤体系Cd^2+吸附-解吸平衡液的pH值,ApH范围为0.51到3.05.三种土壤中Cd^2+的吸附量大小为:乌栅土〉黄泥土〉〉红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顺序一致;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Cd^2+的吸附量均明显下降,尤其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黄泥土和乌栅土;三种土壤有机质对Cd^2+吸附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红壤43.75%、黄泥土544.77%、乌栅土993.76%.Cd^2+在所有土壤中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吸附亲和力的变化与吸附量大小的变化一致,n值在0.350到0.975之间变化.三种土壤中Cd^2+解吸量依次减少,红壤中Cd^2+解吸率均在50%以上,而黄泥土和乌栅土中解吸率最高为42%和19%;去除有机质后解吸率均在50%以上,且解吸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6.
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及QSA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碘化硫代乙酰胆碱为底物,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1种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半抑制浓度(IC50).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参数间的自相关分析建立有机磷农药对AChE抑制作用的QSAR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有机磷农药对AChE的抑制作用主要受特定方向上的原子极化率及原子的电拓扑状态的影响,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型可解释高达78%的数据变异和显著的预测能力(q2=0.653),表明有机磷农药对AChE的抑制作用可借助结构活性关系模型进行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47.
采用自行设计的动力学试验装置,研究了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和水对红壤中六氯环己烷(HCHs)的释放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10mmol/L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溶液可使HCHs的释放百分率增加7%~25%,特别在淋洗液的前200mL更为明显.水对HCHs的释放动力学数据用表观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较好,有机酸对HCHs的释放行为更符合抛物线方程、Elovich方程或双常数方程,说明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存在使HCHs的释放机理复杂化,推测与有机酸对矿物的溶解、对矿物表面固有有机质结构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48.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及其释放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傅庆红  蒋新 《四川环境》1994,13(4):21-24
本文讨论了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包括:可交换性溶解磷(Pa-t),可溶性磷(Psol),经结合态磷(Pu),铁结合态磷(PFc),以及闭态磷(O-P),另外,还有部份有机磷(Porg),利用分级提取技术,□□□□□□氧)对湖水复磷影响显著,主要是释放PAf和PFc。  相似文献   
49.
小分子有机碳对土壤中六氯苯厌氧降解及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翠英  余贵芬  蒋新  王涛 《环境科学》2008,29(5):1418-1424
采用密封培养瓶装置,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在添加乙酸、葡萄糖、柠檬酸时六氯苯(HCB)的厌氧降解行为,同时分析了土壤pH变化、碳源转化过程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及六氯苯的挥发.结果表明,8周内红壤性水稻土中HCB减少了约20%~44%,加入乙酸抑制HCB的降解,表明低pH条件不利于脱氯反应,加入葡萄糖和柠檬酸在前期抑制后期则促进HCB的降解;乌栅土中HCB减少了约21%~23%,加入小分子有机质对其降解没有明显的效果;六氯苯降解的主要产物为五氯苯(PCB),最终检测到红壤性水稻土中PCB为23~96 μg/kg,乌栅土中为64~92 μg/kg; HCB的降解与CH4和CO2的释放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的相关性;2种土壤中,外加小分子有机碳均减少了HCB的挥发作用,且红壤性水稻土中HCB的挥发比乌栅土中更强,表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HCB挥发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0.
谷成刚  蒋新  卞永荣  余贵芬 《环境科学》2008,29(5):1330-1335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几何构型全优化而得的量子化学和延伸计算参数:前线轨道能、熵、无迹四极矩、分子绝对硬度、电负性和亲电指数等,对两类化合物在(虹鳉)脂-水间的平衡分配性质进行了定量化模型研究,并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LR)建立了二次函数型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关系(QSPR):lgKbw=5.343-0.001(S-125.480)2-0.355(ω-3.239)2 0.006(Qzz-2.950)2-22.728(η-2.365)2.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与稳健性,其决定系数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和0.908,且模型的内外部预测性能理想,总体质量明显优于SOFA(solubility parameter for fate analysis)计算结果,可用于未知脂-水分配性质的预测; PCDD/Fs脂-水平衡分配(系数)主要与分子体积以及由电荷分布决定的芳烃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也受潜在的生物转化和分子反应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