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1,2,4-三氯苯矿化菌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从氯苯污染土壤中筛选到能高效降解1,2,4-三氯苯(1,2,4-TCB)为CO2的细菌E3和F2,根据其表型特征、16S rDNA序列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鉴定E3和F2为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 sp.).E3和F2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100%;它们与菌株Bordetella sp. QJ2-5同源性最高,与Bordetella petrii(GDH030510)最接近,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4%.E3和F2能在含1,2,4-TCB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彻底降解1,2,4-TCB生成CO2,30 d降解率达到90%以上,其中58%和46%矿化为CO2,同时形成一定量的微生物生物量.  相似文献   
52.
温和溶剂提取预测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正勇  杨兴伦  王芳  张银萍  蒋新 《环境科学》2011,32(8):2462-2469
利用正丁醇和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CD)提取来自9个农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并应用于评价场地多年老化土壤中PAHs对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对...  相似文献   
53.
长江和辽河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长江和辽河沉积物中17种多环芳烃(PAHs)类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状况.所研究的长江南京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量变化范围为213.8~550.31ng/g(干重),辽河新民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量变化范围为 27.45~198.26ng/g(干重).测定结果表明,长江和辽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长江段以南京市下游的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最高,而辽河段则以新民市区的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最高但总的来说,长江南京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明显高于辽河新民段沉积物所受的多环芳烃污染.  相似文献   
54.
土壤中13种有机氯农药超声波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应用超声波提取江西红壤和南京黄棕壤中的 13种有机氯农药 (α 、β 、γ 和δ HCH ,2 ,4′ DDT ,2 ,4′ DDE ,4 ,4′ DDT ,4 ,4′ DDE ,4 ,4′ DDD ,α endosulfan ,dieldrin ,endrin ,HCB) ,固相萃取柱进行纯化 ,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 .对不同提取溶剂 (正己烷、二氯甲烷、正己烷和甲醇、正己烷和丙酮、正己烷和二氯甲烷 )、提取时间 (0 .5~ 2h)、提取次数 (1~ 5次 )与提取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以正己烷 甲醇 (4∶1)作为混合提取溶剂 ,超声提取一次 ,提取 2h能取得较高的提取效率 .此技术节省溶剂且提取方法简单 .  相似文献   
55.
模拟酸雨下H+-Ca2+在红壤表面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模拟酸雨下H Ca2 在红壤表面的反应动力学吸附特征 ,结果表明 :Ca2 的吸附动力学能很好地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扩散方程和Elovich方程 (R2 >0 97)拟合 .随溶液酸度的增加 ,Ca2 的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 ,Ca2 吸附反应速率控制步骤是离子在颗粒内的扩散 ,扩散速率常数随酸度的增加而下降 .酸溶液pH值为 4 5和 5 6时 ,有H 的释放 ,H 的表观释放量能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扩散方程拟合 ,Elovich方程不宜拟合pH 5 6酸处理的动力学数据 ;酸溶液pH值为 3 5和 2 5时 ,有H 的消耗 ,H 消耗总量看作表观消耗量 ,用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扩散方程进行拟合 .比较相关系数和标准误差的大小 ,除pH值为 2 5的酸处理用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较差外 ,这 3种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均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腐殖酸存在下镉和铅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Cd和Pb污染红壤添加不同组分腐殖酸后,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壤遭受镉和铅污染后,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然而腐殖酸特别是胡敏酸的存在能够使脱氢酶活性得到显著回升,说明腐殖酸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改善和修复功能,对土壤有一定的去污降毒作用.不同腐殖酸组分的效应大小为:灰色胡敏酸(GHA)>棕色胡敏酸(BHA)>富里酸(FA),表明分子量愈大、芳构化程度愈高的腐殖酸组分,其对重金属的钝化愈强,从而解除土壤重金属对生物毒害的能力愈强.  相似文献   
57.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备受研究者关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先期计算PAHs前线分子轨道能隙可能与其光致毒性诱发所需吸收光照辐射能有一致性,本研究选取非取代PAHs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光致毒性实验数据,通过DFT计算典型电子性质,由偏最小二乘(PLS)分析方法优化发展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经与前人结果比较和验证其拟合优度、稳定性和内外部预测性能均有显著提升,可在应用域(AD)范围内准确预测PAHs光致毒性而满足风险评估需求。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紧密相关,除苯并[k]荧蒽和屈可能具有不同的光致毒性作用机制之外,多数PAHs若具有较低的前线轨道能隙、较小分子稳定性和较大分子变形性,均将有利于促进其光致毒性作用的发生;结合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间的相关关系,可推测DFT计算前线轨道能隙宽度在2.740~4.208 e V之间和对应光照辐射波段约为295 nm~450 nm时,PAHs污染暴露将可能诱发较高的光致毒性效应。这为太阳光照射下PAHs光致毒性作用机制阐释和风险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辛硫磷降解菌XSP-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雨佳  洪源范  洪青  蒋新  李顺鹏 《环境科学》2007,28(12):2833-2837
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以辛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 命名为XSP-1.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 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 sp.). 该菌株能在7 h内完全降解100 mg/L的辛硫磷. XSP-1降解辛硫磷的最适pH为7.0, 最适温度为35℃, 降解速率与初始接种量呈正相关, 该菌株对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杀螟硫磷也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根据已报道有机磷农药降解基因mpd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未从该菌株中扩增到目标条带, 但是该菌株是否带有新的有机磷农药降解基因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9.
模拟酸雨作用下红壤中CU2+的释放动力学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王芳  蒋新  王代长  余贵芬 《环境化学》2003,22(4):340-344
利用土柱研究了模拟酸雨淋溶下红壤中铜离子的释放动力学 .结果表明 :铜离子的累积释放量随时间的延长迅速增加 ,2 4h后基本达到平衡 ,48h后铜离子的释放明显受酸雨pH值的影响 ,pH >3 5时铜离子的释放规律依然相同 ,但pH 2 5时释放量却再次增加 .该过程可分为快速释放阶段和准平衡阶段 ,可用修正的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速率方程来描述 ,且修正的Elovich方程更优  相似文献   
60.
施用堆腐有机肥对水稻土中六氯苯脱氯降解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翠英  蒋新 《环境科学》2013,34(4):1583-1589
采用水稻盆栽实验,供试土壤为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分别设定对照及添加1%和2%堆腐有机肥的处理,研究施用该有机肥对六氯苯(HCB)在种水稻土壤中还原脱氯降解的影响,并分析甲烷生成与HCB脱氯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18周之后,红壤性水稻土中HCB可提取态残留减少了28.6%~30.1%,乌栅土中HCB可提取态残留减少了47.3%~61.0%;水稻植株吸收的HCB及其降解产物量仅为土壤中HCB初始量的千分之几;HCB发生脱氯降解主要生成五氯苯(PeCB);由于乌栅土的pH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高于红壤性水稻土,HCB在乌栅土中的脱氯降解效率较高;在红壤性水稻土中和乌栅土中,施用1%和2%堆腐有机肥分别在第6和第10周后显著抑制PeCB生成,且PeCB生成速率在有机肥的2个添加水平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产甲烷菌在脱氯降解中的作用因环境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