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环境中优先控制药物筛选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参考国外经验,以药物在水环境中的预测含量、存在持久性及其毒性为依据,研究建立了水环境中优先控制药物的筛选体系,并对上海市水环境中的七类药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得分40以上的药物有8种,30~40分之间的有16种,可以作为上海市水环境中的"优先控制药物".建立的筛选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及普适性,为明确今后监测管理的重点以及水环境中药物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污染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AnSBR法处理生活污水中典型环境雌激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评价和考察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nSBR)对生活污水中9种典型环境雌激素的去除效果和机制,采用固相萃取(SPE)——LC/MS/MS分析方法,分析所选环境雌激素的浓度和污泥吸附量. 结果表明:大豆苷元,4-t-辛基酚(OP),4-n-壬基酚(NP)和染料木素的检出浓度高于其他5种环境雌激素;厌氧污泥对NP,OP,雌酮(E1),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和17β-雌二醇(E2)的吸附作用明显;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去除率在60%以上;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雌三醇(E3)的主要去除机制为生物降解作用,EE2,OP和NP的去除是生物降解、污泥吸附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水稻土为样品,研究了不同伴随离子条件下土壤对铜盐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伴随阴离子为硝酸根、氯离子和硫酸根离时水稻土中对铜吸附量为硝酸根<氯离子<硫酸根。水稻土中对铜盐的解吸量为氯离子<硝酸根<硫酸根。  相似文献   
14.
德兴铜矿周边土壤中铜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ssier连续逐级形态提取方法,研究了德兴铜矿土壤中铜存在的化学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德兴铜矿各功能区表层土壤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Cu污染,分布趋势为尾矿库>采矿区>菜田>稻田>生活区。表层土壤中Cu的直接利用性不高,但可利用态Cu所占比例较高,可能造成潜在的生态毒性。土壤剖面中Cu的化学形态分布趋势为残余态>有机结合态>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各态的跃迁能力都较差,基本不会威胁到该地区的地下水源。  相似文献   
15.
经济持续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关注的重要问题,而长期以来对于小城镇发展道路的诸多争辩和关切也集中在发展规模、用地效率等。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度江苏省109个抽样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借助相关分析等探讨二者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人口规模增加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的“指数增长”效应要明显优于建成区面积扩张带来的“线性增长”效应,在人口规模达到5万~6万后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2)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联度呈现差异化特征。苏南地区显著高于苏中和苏北,人口规模越大两者的关联度越高,全国重点镇的关联度高于非重点镇和乡,三产均衡发展型和工业主导型乡镇的关联度高,而农业主导型乡镇的关联度较低。上述研究发现对于镇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启示在于要统筹布局、重点推进、提升活力,着力增强人口吸引力,达到人口门槛规模,进而促进三产融合与集约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五种头孢类抗生素,研究其在水中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分析时间短,检测限低,精密度较高,适用于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及污水厂水体中头孢类抗生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湖北省富水水库消涨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集约利用的难点.根据水土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将水库消涨区划分为常年利用带、短期利用带和汛期利用带,估算了各带的可利用面积,探讨了各带的主要利用方向,提出了水库消涨区土地合理利用的建议和发展两栖林业的新概念,并针对消涨区特点,阐述了集约利用和开发实践中应注意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18.
袁涛  刘胜祥  徐海洋  卢少飞 《四川环境》2006,25(3):31-34,54
基于梁子湖自然保护区1987年和2004年Landsat-TM影像遥感数据,在Erdas Imagine 8.5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结合野外实地考察,获得了土地利用现状图,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耕地和水域是保护区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近20年来,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面积都有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2320.816hm^2,减少比例达到11.78%,是面积减少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点、交通、水域用地有所增加,其中池塘面积变化最大,增幅达到213.4%,是面积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点用地增加了551.18hm^2,增幅达到59.07%,是增长幅度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和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冯岐  刘德蓉  何芳  任勇  袁涛  熊伟 《化工环保》2018,38(3):317-322
采用电絮凝-过硫酸盐氧化协同工艺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通过电解过程产生的Fe2+活化过硫酸盐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Fe2+被氧化成Fe3+进而水解起到絮凝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25 min、电流密度41.7 m A/cm~2、电极间距4 cm、搅拌转速100 r/min、废水pH 7.0、过硫酸盐添加量0.006 mol/L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94.5%,出水BOD_5/COD从0.13增至0.56,电导率从104 mS/m降至71 mS/m,矿化度从16 704 mg/L降至4 065 mg/L,不可滤残渣含量从554 mg/L降至59 mg/L。电絮凝-过硫酸盐氧化协同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电絮凝和硫酸亚铁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工艺,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其原因是硫酸根自由基的产生,同时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强化了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因芯片筛选氯化汞对大鼠脑神经毒性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汞神经毒性差异表达基因和探讨汞神经毒性分子机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大鼠皮下注射0.5mg/kg的HgCl2 1h后脑中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742条,上调基因562条,下调基因180条.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中有免疫应答及解毒作用相关基因、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相关基因、细胞信号传导基因、神经传导基因、细胞增殖与分化基因、细胞调亡等多种基因.分析结果提示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汞神经毒性有关.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相关基因,为深入阐明汞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