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碳汇价值的形成和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碳减排形势下,如何评价固碳收益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首先从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的关联、碳排放与现有经济体系的关联、碳排放空间成为稀缺资源三个方面论证了碳汇效用价值形成的现实基础。然后评述了碳汇价值的构成与度量方法,指出了碳固定与碳蓄积价值的内涵差异。继而总结了碳汇价值的实现机制,认为可以通过碳交易、碳税和固碳项目实际成本3种机制实现碳价格,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偿实现碳汇价值。  相似文献   
622.
道路绿地消减噪声服务功能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噪声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配置合理的绿地对噪声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论文从绿地消减噪声的机理出发,基于实验测定结果,结合绿地斑块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降噪效果及其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不同组成结构的道路绿地降噪能力不同,其中乔灌草结构道路绿地降噪能力最强,其次为乔木类和灌木类,草坪类最差,各类型绿地降噪能力均随宽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年降噪9.35×107 dB(A)·a-1,其中乔灌草结构绿地占92.95%,单位面积道路绿地平均降噪20 477 dB(A)·hm-2·a-1,其中乔灌草结构绿地最高,为23 505 dB(A)·hm-2·a-1,分别是乔木类的2.92倍,灌木类的17.92倍,草坪类的18.64倍;③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消减噪声的年价值为7.13×108元·a-1,单位面积道路绿地降噪价值为156 033元·hm-2·a-1。研究表明,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结构搭配较为合理,在消减噪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可观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23.
黑斑原鮡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西藏稚鲁藏布江中的黑斑原鮡个体生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斑原鮡个体绝对生殖力r为14l~2 162粒,平均727粒;相对体长生殖力r/L为10.22~117.36粒/cm,平均43.26粒/cm;相对体重生殖力r/W为3.24~27.01粒/g*平均II.79粒/g;r、r/L与年龄、体长、纯体重、卵巢重和成熟系数显著相关,r/W卵巢重、成熟系数显著-相关;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各指标逐步回归方程为:r=-619.8699 4.6497W. 96.5101W. 16.5507M 2.6143p,经卵径分布频数图推断,黑斑原鮡为不分批产卵鱼.  相似文献   
624.
以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纸坊沟为例,以该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的1958年为参照年,主要运用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分析了1938~2000年该流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价值的动态变化过程,并通过对流域综合治理与退耕还林草投入成本价值的对比核算,初步评价了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效益。研究表明,从1938~1978年,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大面积植被遭受破坏,导致流域土壤保持功能显著降低,年土壤保持价值减少了1.01×108元。随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逐年增加,1978~2000年土壤保持价值增加了0.77×108元。除去流域治理和退耕还林草投入总成本1.56×106元,1975~2000年年均净获土壤保持价值量6 414.4×104元,表明流域综合治理是卓有成效的。但与植被破坏前的1938年相比,2000年的土壤保持服务价值与之仍有一定差距,土壤保持服务价值为1938年的78.5%,因此,流域综合治理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图1表3参24  相似文献   
625.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虚拟土地资源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资源对于揭示农产品贸易隐含的资源流动及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农产品贸易量和贸易格局的变化,定量核算我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土地资源量变化,可以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评价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合理性,为相关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重点探讨了农产品及加工制品的虚拟土地资源量的核算方法,分别从生产者角度和消费者角度对1986—2009年我国农作物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贸易的虚拟土地资源量进行了核算。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作物产品隐含的虚拟土地资源量由1986年的净出口442.6×104 hm2,转变为2009年的净进口2 889.0×104 hm2,假设进口农产品在本国生产的情况下,2009年我国所需的虚拟土地资源量为3 817.5×104 hm2。从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结构和空间分布来看,我国虚拟土地资源净进口主要作物类别由谷物转变为油料作物,主要进口来源国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转变为美国、巴西、阿根廷。  相似文献   
626.
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生态足迹是追踪和评价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对自然依赖与影响的有效工具。近年来生态足迹研究向中观产业部门与微观产品扩展,但面临着生态足迹系数匮乏的制约。研究综合运用生命周期理念、物质流分析技术与生态足迹模型,根据2010 年中国平均生产效率,核算了近80 种农产品离开生产系统时的生态足迹,并采用消费品-土地利用矩阵的形式详细地呈现其生态足迹组分信息。核算得到的农产品生态足迹系数反映了产品生产的生态效率与生态影响,为在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区域等不同尺度上核算人类生产和消费的生态足迹提供了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627.
通过放电实验和拆解实验,研究动力电池回收拆解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影响因素和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动力电池经过放电后,电压反弹至3.1 V,容量仍保持534 mAh。由于残余能量高,拆解过程会产生高温,导致起火甚至发生爆炸,因此采用液氮保护拆解。采用专用的设备进行拆解,以减少废气、废液、废渣等污染的排放,并讨论了相应的环境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628.
精炼铜行业的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目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精炼铜的生命周期模型,采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评价指标(ECER),对比评价了原生铜和再生铜生产的生命周期节能减排效果,计算了改变再生铜市场份额所能带来的节能减排削减幅度,并与精炼铜行业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目标所需的综合削减幅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再生铜比原生铜的ECER指标小62.5%,因此废铜的再生循环明显有利于节能减排政策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再生铜市场份额由2010年的38.5%提升至《有色金属“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要求的40%时,其综合削减幅度仅为13%,远未达到铜冶炼行业的目标综合削减幅度27.8%.因此,精炼铜行业不仅需要更大幅度地提高铜再生比例,同时还需要采用更多清洁技术和改进措施.本文方法可用于计算各种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综合削减幅度,从而帮助判断各种改进方案和措施是否足以达到节能减排宏观政策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29.
干堆尾矿子坝结构参数的稳定性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干堆尾矿库设计时缺乏子坝结构参数取值依据的实际困难,采用数值试验和工程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干堆尾矿库坝体结构参数对稳定性的响应规律,提出干堆尾矿库子坝结构参数选取方法。结果表明:堆坝安全系数Fs随子坝高h降低整体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峰值为最佳子坝高,其值与堆积坝总高呈正相关,通常取值为堆积坝总高的1/5-1/7;安全系数Fs与马道宽d呈正相关,推荐在3-6m范围取值。  相似文献   
6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