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探究黑石礁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类群间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21年4月在黑石礁岩相潮间带采集了受人为干扰(S1)和自然生境保持良好(S2)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用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对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S1底栖动物的δ13C、δ15N值变动范围分别在-20.04‰~-18.63‰和6.30‰~11.05‰,采样点S2底栖动物的δ13C、δ15N值变动范围分别在-19.96‰~-13.71‰和6.28‰~14.62‰。S1底栖动物营养级范围为2.00~3.40,S2底栖动物营养级范围为2.00~4.45,表明受人为扰动的潮间带生物营养级均值较低,营养级层次较短。由δ15N值计算所得的营养级图分析可知,黑石礁岩相潮间带初级消费者主要为滤食性双壳类及杂食性的腹足类,次级消费者主要为植食性多板类、甲壳类及肉食性虾虎鱼类。  相似文献   
152.
对冬季填料床处理滇池流域污染河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在2~6℃时,废砖块中微生物活性较低,温度回升后,微生物活性也随之增强;2~12℃时,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生物量高,耗氧速率大且较为稳定,COD去除率保持在50%左右。降温期(5~12℃)时,废砖块对TN、NH+4-N和DTP去除率最高,平均可达64.5%、64.7%和69.7%;低温期(2~6℃)时,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对NH+4-N、TN的去除率能达到56.4%~75.1%、56.5%~63.0%,大石子/小石子/煤渣组合削减DTP负荷量达到了2.1 g/(m2·d)。废砖块和大石子/小石子/煤渣组合分别适合在低负荷和高负荷下运行。综上所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2~12℃),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表现出了对COD、N和DTP去除率相对稳定的特征,是冬季处理滇池流域污染河水的适宜填料。  相似文献   
153.
总结了高氯废水中COD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氯气校正法、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银盐沉淀法、酸化法、TOC-COD换算法、校正曲线法、低浓度氧化剂法、活性炭吸收法、光谱法和臭氧氧化发光法。介绍了各种COD测定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等,为科研人员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或开发新的高氯废水COD测定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4.
该研究通过掺杂过渡金属Cu和Ni方式制备了2种改性纳米零价铁材料,在有无柠檬酸(CA)2种体系下,探究了材料对诺氟沙星的降解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 Cu/Fe0-CA对诺氟沙星有最佳降解效果,1 h降解效率约为73%;而没有柠檬酸的Cu/Fe0体系,也有70%左右的降解效率。结合DFT理论计算分析,对体系中·O2-、H2O2、·OH等自由基形成过程探究表明,无柠檬酸配体时主要是还原降解过程,在Fe0转化Fe2+时,电子直接传递至铁表面吸附的诺氟沙星,且还原氢(H*)起到还原作用。在有柠檬酸配体存在时则源于活化分子氧过程,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H2O2,继而与柠檬酸亚铁产生类Fenton反应,体现出强氧化效应。  相似文献   
155.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80℃条件下制备了锐钛矿型稀土铈掺杂Ti02负载粉煤灰沸石光催化剂(以下简称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稀土铈掺杂量、光催化剂投加量、溶液pH以及蒽初始浓度对其光降解过程的影响,并研究了蒽的光降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稀土铈掺杂量为0.50%(质量分数)、pH偏碱性时蒽的光降解效果最佳.光催化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蒽的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0173min-i.  相似文献   
156.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粉煤灰合成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了稀土铈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利用SEM-EDS、XRD、FTIR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以高压汞灯为灯源,对多环芳烃菲、荧蒽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实验考查了稀土铈掺杂质量分数、催化剂用量、溶液pH、目标物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研究了其光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当稀土铈含量为0.5%,催化剂用量为3 g/L,pH偏碱性时,催化效果最佳。光催化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 动力学规律,菲、荧蒽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126 min-1,0.0099 min-1。  相似文献   
157.
以粉煤灰为原料通过改良水热法合成了粉煤灰合成沸石,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对粉煤灰合成沸石浸出毒性以及出水部分重金属离子浓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将使用后的粉煤灰合成沸石与土壤混合用于玉米盆栽实验,同时设置不加粉煤灰合成沸石的对照组,研究使用后粉煤灰合成沸石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1)粉煤灰合成沸石主要物相成分为P型沸石,BET比表面积比粉煤灰增加了53倍(从0.867m2/g增加到45.804m2/g)。(2)粉煤灰浸出毒性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规定的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其中铬、铜、镍未检出;出水部分重金属离子浓度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相应标准值,其中镉、铅、镍均未检出。(3)粉煤灰合成沸石添加于土壤中,对土壤pH影响不大(从6.81升至6.99),但实验组玉米根茎叶长势均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8.
PDMDAAC改性粉煤灰预处理油墨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粉煤灰的制备,并用制备的改性粉煤灰处理实际油墨废水。研究改性粉煤灰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废水pH值、水温对废水有机物CODG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油墨废水的脱色率高达94%,CODCr去除率也达到了74%。  相似文献   
159.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中痕量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PDC-DDTC/CCI4体系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痕量Pb.在最佳务件测定海水中痕量铅与标准方法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69),统计检验表明,置信度为95%时,两方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法RSD%=1.1,精密度略优于标准方法,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应用于海水中铅的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0.
通过中试研究考察了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的动态水质净化特性。结果表明:(1)在动态条件下,PRB中试系统中COD、NH4+-N、NO3--N、TN、TP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而增加。当HRT为7.00h时,COD、NH4+-N、TN、TP去除率分别为59.4%、26.9%、76.6%、62.2%、82.0%。HRT的延长使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也得到部分降解,PRB中试系统中铁屑及新生态的[H]、铁离子的氧化还原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的可生化性。(2)PRB技术对COD、NH4+-N、TN、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反应区前半段,而且PRB中试系统中COD、NH4+-N、TN、TP沿程的变化情况可用指数方程来描述,动态模型预测曲线拟合较好。同时,对于实际PRB技术工程,PRB技术选择适当的反应介质及介质配比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