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炼油厂环烷酸废水含有高浓度的SO_4是影响该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主要因素,本文作者采用多种方法对厌氧处理中SO_4~-的毒性控制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其方法有:物化法,提高COD/SO_4~-比值法,投加FeSO_4法,铁屑反应法。获得了含高浓度SO_4~-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SO_4毒性的有效控制对策,即采用铁屑反应作为厌氧生物处理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亚硝酸盐型碳、氮、硫同步脱除系统的特性,采用SBBR,以亚硝酸盐、硫化物及乙酸钠为基质,探索6种进水COD/N及5种进水S/N下碳、硫混合亚硝酸盐反硝化过程铵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N高于2、S/N高于1时,NO_2~--N去除率高达99%;同时,当氧化还原电位(ORP)低于-400 mV时,会出现铵浓度明显升高现象,在此条件下,进水COD/N不变时,较高的S/N会促进铵的生成;控制进水S/N不变,COD/N为3时铵浓度升高最为明显。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该碳、氮、硫混合体系中同时存在硫自养反硝化、异养反硝化及亚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等过程,碳、硫混合亚硝酸盐反硝化过程铵的生成机制可能是低氧化还原电位和过量电子供体存在的情况下亚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的过程。  相似文献   
23.
甲胺、甲醇及其产品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危险性,因此含甲胺的废水须经一定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以山东肥城某化工厂含甲胺、甲醇混合(体积比1∶1)废水.在常温条件下,采用厌氧 好氧(UASB SBR)2级串联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该甲胺,甲醇混合废水呈酸性,COD浓度较高.其BOD与COD比值为0.64.可生化性良好.试验中调整、控制UASB和SBR反应器的各运行参数,通过检测处理效果比较得出该工艺在常温条件下处理该化工废水的最佳运行参数值.试验结果表明UASB在常温下运行81d,启动基本完成.UASB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整个工艺对COD有机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COD平均去除率为68.14%;系统的TN去除效率较为稳定.平均去除率可达72.3%.出水TN浓度在16.56mg/L以下;系统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但不是很强;系统有一定的耐低温性,低温环境下(9.0~14.2'C.平均为12.3℃)系统COD平均去除率为55.80%,UASB反应器未发生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24.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建立路面径流原位采样站,利用自制流量等比例采样装置,对2009年3月—2010年2月的36场降雨径流和3场融雪径流进行全程采样,测试各场次径流SS、COD、溶解态COD、NH+4-N、Pb、溶解态Pb、Zn和溶解态Zn的事件平均质量浓度(EMC),结合径流污染来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识别路面径流污染季节变化特征并进行致因分析。结果表明:路面径流中SS质量浓度、COD和NH+4-N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显著,SS质量浓度和COD呈现冬、春季高、秋季最低的趋势,表明其受交通污染源排放和大气降尘的共同影响;NH+4-N质量浓度秋冬采暖季最高、夏季最低,且与雨水接近,表明其主要源于雨水溶解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造成的雨水污染;Pb、Zn主要来自交通污染源,道路交通量不随季节变化,因此其质量浓度季节差异不大,场次间质量浓度的波动主要与场次降雨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5.
在西安市某文教区屋面排水立管设径流采样点,雨期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采集径流水样,对2016年8月—2016年11月3场屋面径流SS、COD、TN、NH_3-N、TP、浊度、Pb、Zn、Cu、Cd、Ni、Cr等污染指标进行监测,界定了初期雨水的概念并根据屋面初期雨水水质、水量特征、雨水斗构造设计屋面雨水截污装置,研究了该截污装置的透水性能、工作状态、截污效果和清洗更换周期。结果表明:将暴雨次降雨前30~40min、大雨和小雨次降雨前40~50 min雨水定义为初期雨水;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透水能力越小,且其过滤通量与过滤水头呈线性关系;在不发生溢流的情况下,500 g·m~(-2)的土工布制成的截污装置过滤出水可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要求;为避免5年一遇的暴雨下屋面积水,截污装置上部溢流孔孔口面积至少应为0.015 4 m~2,须至少保证有效过滤区高度为568 mm。研究为缓解西安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紧张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本文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特征,分析探讨了公路与河流垂直、平行及邻近湖泊、水库等不同环境状况下公路路面雨水对地表水水质影响的预测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7.
选取了西安市平坦且周围环境开阔的几条高速公路,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不同车型车辆的交通噪声和行驶速度进行了测试,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上不同车型车辆交通噪声及行驶速度遵循正态分布,得出了不同车型车辆交通噪声和行驶速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分布区间。与目前常用的计算交通噪声源强和行驶速度的经验方法所得数值比较,发现大型车和中型车行驶速度普遍提高而交通噪声下降,但小型车速度提高,交通噪声也增大。说明随着近些年来路况等级的提高、新车的增多及车辆性能的改善,高速公路上车辆交通噪声和行驶速度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8.
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论证了石油酸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有机成份(酚类物质及环烷酸)在厌氧生物法处理中的可降解性和对硫酸盐在厌氧消化中的毒性及其控制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几个水环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几个水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1)对公路生活污水源强的计算方法及相关参数的取值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计算施工营地与公路服务区等附属生活污水源强时,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的卫生设备状况选择不同的用水定额、折减系数及污染物浓度。(2)公路应尽量避绕环境法规禁止通过的区域,如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3)公路经过环境法规禁止排放污水的区域,如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等区域时,应采取措施限制施工废水及公路附属设施污水的排放,对路面径流排水建议允许做适当处理后排放。  相似文献   
30.
从粤东北山区自然环境特征出发,分析了梅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借鉴国内外公路环保科研成果,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特殊环境问题提出了减缓不良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