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7篇 |
免费 | 127篇 |
国内免费 | 29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8篇 |
废物处理 | 37篇 |
环保管理 | 174篇 |
综合类 | 978篇 |
基础理论 | 177篇 |
污染及防治 | 137篇 |
评价与监测 | 117篇 |
社会与环境 | 56篇 |
灾害及防治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05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将某型作动筒的寿命由6000±150起落延长至12 000±150起落。方法采用喷丸强化技术对作动筒的主要承力零件进行喷丸强化处理,提高零件的抗疲劳和抗应力腐蚀性能。通过疲劳寿命试验验证对比喷丸强化处理前后典型零件和作动筒的寿命指标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结果喷丸强化处理前的3件前耳环螺栓试验循环次数均未超过1.8×10~6即断裂,喷丸强化后达到3.6×10~6时仍未断裂。喷丸强化处理后的4件主耳环螺栓与喷丸强化处理前对比,断裂时的试验循环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值寿命比值大于2.36。喷丸强化处理前后的主前作动筒疲劳寿命试验达到预期的循环次数时,均没有出现断裂或者损坏。结论喷丸强化处理能有明显提高作动筒的抗疲劳和抗应力腐蚀性,强化处理后的零件疲劳寿命能够超过处理前的2倍,可以采用喷丸强化技术延长作动筒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2.
33.
采用平衡解吸法研究了西辽河沉积物不同天然有机组分对氨氮解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有机质后的沉积物氨氮解吸比例(D_r=0.70)大大增加,同时,解吸迟滞性指数显著降低(T_Ⅱ=0.016),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氨氮解吸特征的重要因素;重组有机组分中的紧结态腐殖质(胡敏素)对抑制氨氮解吸起关键作用,它不但解吸比例较低,而且解吸迟滞性指数较大;氨氮在轻组有机组分上的表面分配作用吸附是导致解吸比例增大,解吸迟滞性指数减小的原因;考查沉积物吸附态氨氮的解吸特征不但要考虑有机质的含量,更要考虑有机质的存在形态,它也是影响沉积物吸附态氨氮解吸特征的重要因素,轻组有机组分、重组有机组分以及重组有机组分中的稳结态腐殖质和紧结态腐殖质所吸附的氨氮对上覆水体的扩散通量可分别按其饱和吸附量的0.97倍、0.41倍、0.25倍和0.17倍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34.
客观理解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空气污染时空格局对于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遥感数据反演的PM2.5浓度产品,利用趋势分析法和重心分析法,揭示了京津冀城市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区2000~2015年大气污染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PM2.5平均浓度整体呈现出太行山脉区域较低,太行山脉以东较高的格局,城镇地区明显高于周边地区.(2)2000~2015年区域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在2000~2007年,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全区的88.48%,之后呈稳定状态.(3)区域PM2.5污染重心位于衡水、邢台和德州3市交界处,区域北部大气污染较严重.本研究可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和措施实施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35.
36.
37.
绿色信贷风险的优化控制,有利于推动绿色信贷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本研究将政府部门、环保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行为纳入同一个理论体系中,充分考虑影响参与主体最优努力水平和绿色信贷风险最优轨迹的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合作模式下的绿色信贷风险优化控制模型,分析不同情境下参与主体的努力水平,比较绿色信贷风险的最优轨迹,找出绿色信贷风险优化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四方合作模式对绿色信贷风险的优化控制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二,政府的参与能够有效带动其余合作者的积极性。第三,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共存和投入互动关系。第四,补贴和惩罚措施在合作过程中能够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但在非合作模式下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第五,参与主体的协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绿色信贷风险的优化控制。因此,需要灵活运用行政、经济或法律等多种干预手段,并对补贴用途进行考评和增强舆论监督,防止金融机构和企业将绿色补贴挪作他用。同时,建立符合国内绿色信贷发展特点的风险标准,统一绿色信贷风险的评判和管控依据。 相似文献
38.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国今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明了方向。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完善低碳政治制度、完善低碳市场制度、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建立人口均衡制度、建立资源节约制度、健全低碳法治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保障安排;通过突出碳技术创新、搭建碳技术实践平台、政府加大碳技术创新推广力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创新实践;重视低碳文化引领、加强低碳文化生活养成、加强低碳文化产业养成、加强低碳文化行政养成,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文化养成。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全球合作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核心,世界各国应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享降碳减排技术,互相监督,形成共识,应对全球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39.
40.
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处理生活污水的模型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湿地模型中,研究了人为增加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生活污水中COD的降解效果:将2株从湿地分离的根际微生物扩增培养(分别用于模型1与模型2),与一定比例的生活污水混合后注入到湿地模型中,在停留12,24,36,48 h时分别测定污水中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加菌模型对COD的去除率显著高于空白模型(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的差异性越大,至48 h时,空白模型和2个加菌模型(模型1和模型2)对自然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0.6%,73.0%,75.3%,对灭菌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2.2%,76.3%,80.1%.说明向人工湿地中添加植物根际微生物将大大提高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