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研究了现阶段,我国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创新包括第三方治理、政府采购环境服务、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土壤修复商业化等。提出了上述模式或机制的概念、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2.
自“八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重大环保工程计划经历了起步探索、“三废”治理、总量减排、质量改善等4个发展阶段,在重大环保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其管理模式、技术应用、项目投融资均得到持续改进和发展。环保重大工程管理经历了以实施过程监管为主、以项目前期储备为主、以环境质量改善和绩效为导向的3种模式。工程技术应用逐渐呈现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全过程污染防控、区域流域综合治理、跨领域技术融合创新等4个特点。在环保投融资方面,社会资本投入日趋占据主导地位,环保资金分配逐渐以环境质量效果为导向,绿色金融创新为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突破。未来重大环保工程将以改善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为出发点,技术发展将面向资源化和可持续性,重大工程实施与城市开发经营相融合,依效付费机制成为项目管理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63.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的目标及任务需求,要改变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被动状态,实现不欠新账、多还老账,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的约束性指标,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需要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为基础.投资需求与构成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及任务需求,规划提出了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需要环境保护投资约为15300亿元,约占向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要改变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被动状态,实现不欠新账、多还老账,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的约束性指标,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需要以加大投入为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十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保投资结构与环保投资的重点。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口径偏大、投资方向与需求不匹配、投资结构不合理是影响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若以最直接相关的污水处理投资和垃圾处理投资替代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口径.将使同期全国环境保护投资缩水50%左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的迅速增加和环保投资口径的虚化。已经掩盖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不足的严峻现实,环保投资的失真现象严重。为确保投资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建议明确环保投资概念.修改现有的环保投资口径。在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强化污染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5.
经济环境形势综合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经济环境形势综合诊断是基于环境指标分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经济与环境形势诊断指标是判断经济环境发展趋势的关键,是宏观环境管理政策调整的基础.本文在分析经济环境系统关联的基础上,基于国家尺度宏观经济变化,从污染排放的空间、行业、增长速度等方面构建了包括三项集成指数的诊断指标,建立每项指标的支撑指标,并进行诊断标准划分.2005和2006年度COD和SO2的实证分析表明:污染排放的行业差异较大,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基于COD和SO2的经济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将进一步加大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难度.应重点依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来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关键问题,指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PPP模式应明确界定风险承担责任主体、注重建立政府监管机制以及实施依效付费政策。在绩效付费机制中,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绩效考核指标应涵盖监测数据质量和站点运营维护服务,且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质量在绩效考核与付费中应占绝对比重,建议将项目建设成本的30%以上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抑或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服务费扣减基数设为可用性服务费与运营服务费之和,提高社会资本持续运营能力,实现政府资金从买工程向买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服务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67.
本文基于财政"节能环保"支出科目,整合散落在其他科目里的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分析中央财政(含本级投入与专项转移支付)近五年(2012—2016年)的生态环境保护支出现状,发现:中央用于生态建设和保护方面的支出最多,五年支出均值为933.1亿元;其次是环境污染治理支出,五年支出平均值为773.4亿元。同时,基于现状分析及工作实践发现中央财政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存在规模偏小、比重偏低、增长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中央财政需进一步优化支出方向和结构,加强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