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扎龙河滨湿地对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扎龙河滨湿地内龙安桥及水库桥河段水体空间采样分析,研究了2个典型河滨湿地对地表径流中TN、TP及PO43-的净化作用规律.应用空间净化方程分析表明,2个河段河滨湿地在春、夏、秋3季对水体TP及PO43-有持续净化能力,TP净化系数范围为0.00186~0.01175mg·(L·km)-1 ,PO42-净化系数范围为2.5E 4~0.00704mg·(L·km)-1.而河滨湿地对TN的净化作用仅出现在春、夏2季,且夏季净化作用最明显,净化系数达0.07354~0.16036mg·(L·km)-1;在秋季则出现TN沿径流向下累积输出的特征,输出能力最高达0.48175mg·(L·km)-1.2河段的径流量及氮磷污染物输入浓度特征分析表明了河滨湿地对水体TN、TP及PO42-的净化作用受到这2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表现出季节性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渤海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正构烷烃(n-Alks)、石油烃(TPH)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TOC含量介于0.12%~1.13%,平均值为0.44%,n-Alks含量介于0.9×10-6~5.1×10-6,平均值为2.25×10-6。C/N、δ13C结合正构烷烃的分析表明,有机质为海、陆混合来源。TPH含量介于15.2×10-6~65.3×10-6,平均值为30.1×10-6,渤海湾含量最高,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n-Alks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的陆源贡献大于海洋源,沉积物普遍受到了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43.
近20年来康定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近20年来康定市景观格局的演变并分析其主要驱动力,基于1990、2000、2010年的遥感解译数据,在类型和景观水平上计算分析了近20年来康定市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景观类型转移和质心偏移,探讨了康定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康定市景观格局中林地景观和草地景观所占面积最大,为主要优势基质景观类型,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起决定性作用,其次依次为其他景观、水域景观、农田景观和人文景观;2)20年来康定市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景观形状整体上趋于简单化,景观连接性和多样性增加,但景观均匀度下降;3)1990—2010年人文景观和林地景观面积增加,而农田景观面积降低,其他类型面积变化较小,农田景观和人文景观受人类干扰较大,破碎化程度增加,斑块形状趋于简单;4)1990—2000年景观类型面积基本未发生转移,2000—2010年农田景观和草地景观向林地景观转移,草地景观和林地景观向人文景观转移;5)近20年来人文景观类型向西偏移了0.058°,向北偏移了0.026°,农田景观类型向西偏移了0.033°,向南偏移了0.014°,而林地、草地、水域和其他景观类型的质心几乎未发生偏移。近20年来康定市景观格局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社会经济、政策和人口增长等人为因素是康定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松嫩流域特大洪灾的醒示:湿地功能的再认识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分析了1998年松嫩流域特大洪水发生与湿地丧失和退化的关系,根据湿地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提出了松嫩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洪体系建设对策。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增长,人水争地,松嫩流域内湿地丧失达70%,湿地质量也发生明显的退化,使本区湿地具有的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功能逐渐降低,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必须从全流域、大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上、中、下游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与湿地的地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圈地分洪,保护湿地,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整治环境,合理开发,将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可持续的环境基础上。  相似文献   
45.
吉林省典型湖库中无机氮含量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吉林省典型湖库1992-1997年的连续水质水文监测,探讨了吉林省主要湖库中无机氮含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吉林省大多数湖库中的总氮处于中等富营养化程度,城市湖库(南湖)已超过富营养水平下降,受到外源性补给、温度和湖库使用功能的影响,湖库中各类型无机氮含量季节变化不一,总氮在全年出现波状起伏变化,大多数湖库中的无机氮和总氮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湖库中无机氮含量受到水体中各种水质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其它单个水质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6.
针对电力电子系统的EMI滤波器设计中的问题,开展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柔性滤波器电路自动进化设计研究,综合多项EMI滤波器设计目标进行自动优化设计,并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柔性滤波器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47.
松嫩平原西部稻田回归水中污染物的输出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百兴  邓伟  汤洁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583-587
对松嫩平原西部稻田回归水中盐分及N、P的可溶态、颗粒吸附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洗盐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相比灌溉水均明显增加,特别是Na^ 、HCO3^-等;随洗盐次数增加,洗盐排水中盐分等污染物浓度呈降低趋势。第2次洗盐排水中盐分、NO3^--N、TP、PO4^3--P浓度相比第1次分别降低了4%-50%、72%-92%、805-98%、9%-84%;洗盐水中盐分以可溶态为主,P以悬浮态为主,N的规律不明显,且N、P的形态变化受洗盐水中悬浮颗粒物及胶体多少的影响很大;洗盐回归水中污染物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含盐量,耕作历史对其影响不明显,河水灌区回归水中Na^ 、HCO3^-一般低于井水灌区;生长季稻田回归水中污染物浓度受降雨、施肥等影响变化较大,但生长季回归水中可溶盐离子含量均明显低于泡田期。  相似文献   
48.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了青岛近岸海水中15种PAHs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海水中PAHs的总量变化范围为8.23~272.02 ng.L-1,河口区质量浓度最高,远离城区的清洁区质量浓度最低.就组成特征而言,2~3环PAHs是其主要组分,占总量的质量分数为52.2%~93.8%,4~6环PAHs占总量的质量分数为6.2%~47.8%.表层海水中PAHs总浓度和DOC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44 3.青岛湾表层海水中PAHs浓度组成相对稳定.利用Fl/(Fl+Py)和An/(An+Ph)分析表层海水中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除清洁区表层海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木材燃烧外,青岛近岸海水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制品和石油燃烧.  相似文献   
49.
刘婷  邓伟  周渝  罗旭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3(11):227-236
开展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定量化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育、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对重庆市"一区两群"2000-2018年间生境质量进行定量化评价,并结合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探讨了生境质量时空变化规律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导景观类型为耕地,其次是林地,两者面积占比达80%以上;研究时段内,林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耕地、草地、未利用地连续减少。(2)研究区生境质量总体较优,但时段内略有下降;空间分布上,渝东南和渝东北生境质量相对较好,生境质量指数均值分别为0.792和0.723,都市区生境质量均值仅为0.614;空间变化方面,都市区生境质量呈持续退化趋势,渝东南生境质量持续变好,渝东北生境质量变化不明显。(3)研究区生境质量等级空间分布地形梯度效应显著,高生境质量分布与林地、草地景观在Ⅳ~Ⅴ级地形位呈主导优势,而低生境质量分布则与耕地、建设用地在Ⅰ~Ⅱ级地形位关联明显。(4)该研究成果可为重庆市国土空间差异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但就InVEST模型而言,针对地形复杂的...  相似文献   
50.
地势起伏度对三峡库区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DK]∶10万三峡库区DEM的基础上,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地形起伏度,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方法确定三峡库区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是015 km2。首次绘制了基于最佳统计单元的三峡库区地势分布图,确定地形起伏度是影响三峡库区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基础上,选择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经济密度、人口密度等指标,定量揭示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三峡库区的地形总体以起伏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地势起伏度大的区域,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生活相对贫困。地势起伏度小的区域,人口密度较大,经济相对发达。这对认知山区人口和经济的空间格局,将三峡库区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产业布局在适度的地势起伏度范围,对于有效进行三峡库区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