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291.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不同Ca/P比例的羟基磷灰石(HA)粉体吸附剂以去除废水中的Cd2+。吸附实验结果表明,HA的不同钙磷比例、煅烧温度、作用时间、pH值及吸附温度等因素均能影响HA对Cd2+的吸附效果。实验得出采用煅烧400℃干燥后的钙磷比例为1.63的HA粉体,在溶液温度40℃,pH为5,吸附2.5 h后达到最佳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为39.68 mg/g,去除率高达99.2%。HA对Cd2+等温吸附线基本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  相似文献   
292.
通过论述我国大气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入手,分析了低碳减排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减少对大气碳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措施;采取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减碳、发展低碳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高耗能产业无序扩张、转变生活方式、加强低碳技术与人才储备、健全碳管理法律法规、完善碳信息、传播低碳理念等方面进行低碳减排,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93.
湖南长株潭中度污染区土壤镉概率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长株潭地区土壤修复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但并未关注重金属镉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尤其是继续进行作物种植的中度污染区。文章选取长株潭地区三个县的中度污染区为研究区域,结合文献调研,利用美国ECO-TOX数据库获取了共计28个本地物种两个层次的毒性数据,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模型和联合概率曲线(Joint probability curve,JPC)方法开展中度污染区的概率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LC/EC/IC水平50下,A县、B县、C县的概率生态风险值依次为1.65%、3.40%、5.80%;在NOEC/LOEC水平下,A县、B县、C县的概率生态风险值依次为7.46%、12.97%、19.50%。该结果说明,长株潭地区中度污染区土壤中重金属镉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风险作用,同时该结果为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4.
本文利用MIKE21FM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2000年和2014年莱州湾海域的水动力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海洋工程的建设,莱州湾内地形和浅滩发生变化,导致2014年湾内整体潮流流速较2000年减小,流向发生一定偏转;在NE向定常风驱动下对比2000年和2014年模拟海流结果可知变化幅度在1~3 cm/s内,莱州湾整体表层海水运动受岸线变化影响较小;纳潮量减少0.1788 km3,为2000年的3.2%;半水交换时间由27.5 d增加到29 d,工程建设对莱州湾水交换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95.
敌敌畏的臭氧氧化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12 L的反应器中,观察了臭氧浓度分别为4.9、6.7和7.6 mg/L,溶液温度10.50℃,pH值为3.1、5.3、7.2、9.4和11.2条件下,臭氧氧化浓度为30 mg/L的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的处理效果,并计算了臭氧氧化敌敌畏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法是处理敌敌畏的高效方法.不同浓度臭氧处理5 min时敌敌畏的去除率均在96%以上,6.7 mg/L的臭氧氧化处理敌敌畏4 min时矿化度(以TOC 计)可达34.8%.臭氧浓度越高,敌敌畏的降解速率越快.随着敌敌畏初始浓度的升高,敌敌畏的氧化去除率下降,但绝对去除量升高.试验范围内的pH值和温度对敌敌畏的臭氧氧化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在臭氧浓度6.7 mg/L,pH 7.2和室温20℃的条件下,臭氧氧化敌敌畏的反应级数为0.11,反应速率常数k为7.72 mg·(L·min)-1.  相似文献   
296.
为研究阜新市大气源颗粒物粒度特征,于2017年1月对阜新市矿山堆场(KS)、阜新发电(FX)、杰超电厂(JC)、阜矿热电(FK)、泰山石膏(TS)、土壤扬尘(TR)、大型道路(DX)、中型道路(ZX)、小型道路(XX)、城市扬尘(CS)、水泥尘(SN)、金山电厂(JS)、大鹰水泥(DY) 13个大气源颗粒物主要来源采样,并用LA-300型激光散射粒度仪测定大气源颗粒物的粒度,采用Folk-Ward公式计算粒度参数,分析各源颗粒物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SN、DY和DX以粒径10μm的颗粒物为主,DY的中位直径(D_(50))最小,均值为3. 18μm。②CS、SN、JS、DY、DX的平均粒径(M_z)都小于10μm,偏度S_k在0. 3~1. 0之间,属于很正偏态。DY和DX标准偏差(S)在2~4之间,分选差。CS、SN、JS、DY的峰态(K_G)属于中等峰和窄峰类型。③TR、DY中粒径2. 5μm细微颗粒占比相对较高,分别达2. 81%、3. 21%。鉴于阜新市大气源颗粒物的多物源混合性及较差的分选特征,阜新市应当着重加强对TR、DY、DX、CS等大气颗粒物污染源的排放及监测管控。  相似文献   
297.
为探究港口地区污染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潜在来源,以青岛港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采集了4个季节的PM2.5样品(n=59),分析了PM2.5中PAHs的季节变化和组成特征,使用相关性分析探索了气象因素对PAHs浓度的影响,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和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模型对潜在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ρ(PAHs)平均值为(8.11±12.31) ng·m-3,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PAHs的季节性分子组成相似,以4~5环PAHs (75.43%)为主.荧蒽、苯并[e]芘、苯并[a]蒽、菲、芘和䓛是研究区域PAHs的优势物种,这与船舶尾气中主要化合物组成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PAHs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大气压和风向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风速的相关性较差.PMF分析提取出6个贡献因子,结果表明,青岛港地区受航运排放(28.83%)影响最大,其次是机动车排放(20.49%)以及原油挥发(13.47%)等,夏季受航运排放影响最大.PSCF结果表明,京津冀、环渤海和鲁北地区是远距离传输的主要来源区域.  相似文献   
298.
由于传统废水处理方法的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污水处理新技术。超声降解法是一种先进的水体净化手段,其原理主要是基于超声照射后引起的空化效应。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半导体材料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高反应性、光敏性和声敏性,因此也被用于污水处理。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综述了半导体材料与超声联合用于污水处理方面的文献进展,包括半导体材料种类及降解活性影响因素,比如超声照射时间、污染物浓度、溶液温度、溶液p H值、声催化剂用量及其晶型等。综合分析发现,由上转光剂与不同带隙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复合型声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具有优良的声催化降解效果,这为未来大规模污水处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9.
利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的来源解析模块(WRF NAQPMS/OSAM)对中山市2019年9月1次臭氧(O3)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O3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WRF-NAQPMS/OSAM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该时段的O3浓度。此次污染过程区域传输对中山市O3浓度贡献显著,平均贡献比例为82.9%,本地平均贡献比例为17.1%,对中山市O3贡献最大的2个来源分别是溶剂源和交通源,平均贡献占比分别为43.0%和42.7%。另外,工业源的贡献也不可忽略,平均贡献占比为11.0%。中山市O3总体上处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区,结合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和源解析结果,溶剂源、交通源和工业源排放的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1,2,3-三甲苯、正丁烷和异戊烷对O3形成贡献显著,是中山市O3污染治理应注意的重要前体物。建议中山市建立以VOCs控制为主导,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控制的长期O3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00.
水污染特征识别和溯源是实施水污染精准治污的关键一步,也是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前提。该文概述了不同分析监测技术、传统溯源方法与人工智能在水污染监测与溯源中的应用进展。光谱分析由于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在实现水污染快速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传统溯源方法在复杂多样的水污染事故中不能准确快速地确定其污染源类型,而人工智能技术由于可以解决动态环境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能够准确、智能地识别水质特征和追踪污染源。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技术相结合是流域水污染溯源的发展趋势。展望了人工智能在水污染溯源方面的应用前景,为实现流域水污染全面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