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厌氧-往复好氧组合式工业废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往复好氧组合式工艺是针对我国传统的工业废水生物处理方式投资高、占地大、自动化程度低的实际状况而开发的一种高效、经济的废水处理新工艺。以该工艺装置处理啤酒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厌氧-往复好氧组合式工艺去除有机物以及脱氮除磷的效果较好,同时还具有经常性运转费用低,投资省,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2.
叙述了420 kg/h医疗废弃物焚烧处理技术 设备的特点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43.
微絮凝对腐殖酸超滤过程膜污染的减缓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硫酸铝[Al_2(SO_4)_3·18H_2O]为絮凝剂,腐殖酸(humic acid,HA)和高岭土(Kaolin)水溶液为原水,研究微絮凝过程产生的不同絮体形态,对自制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过滤过程的影响.主要考察了微絮凝过程中絮体的特性(粒径大小及分布,分形维数)以及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絮体形态对膜通量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污染膜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测定了PVDF膜与有机污染物之间黏附力大小,来解析不同絮体形态对超滤膜的膜污染影响机制.结果表明,Al~(3+)以电性中和作用水解去除有机物,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絮体粒径不断增大,絮体的分形维数减小.膜通量衰减速率与絮体的粒径呈负相关,絮体粒径越大,膜通量衰减速率越小,超滤过程中形成的滤饼层越疏松,同时,较小分形维数的絮体引起的膜污染较轻,其膜通量恢复率也较高.PVDF-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与运行初期相应污染膜通量衰减速率呈正相关.当Al~(3+)投加量为5 mg·L~(-1),初始pH=7时,HA去除率为96.7%,膜通量衰减最小,通量恢复率达到88%.  相似文献   
44.
锅炉作为一种热能动力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人民生活福利事业。同时,锅炉又是一种温度较高,承受一定压力,本身工作条件恶劣,具有爆炸危险的特殊设备。所以,它的性能如何.安全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的发展和职工的人身安全。保证锅炉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石油污染土壤物化修复前后生物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作物种子的发芽率作为生态指标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毒性分析,并以蚯蚓为实验生物,研究了石油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作物种子对石油污染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对照清洁土壤,大多数作物种子的萌发都明显受到石油污染的抑制,其中受石油污染影响最严重的是黄豆、蚕豆、玉米.相比之下,在不同石油污染水平下绿豆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蚯蚓在受到污染胁迫时,在生理水平上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存活和生长能力,实验观测到随着石油污染加重蚯蚓存活时间显著下降.在高污染水平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石油污染水平>30 000 mg.kg-1),蚯蚓的耐性降低,仅可以存活5 d左右,说明石油烃对蚯蚓的毒性较大,主要是因为蚯蚓直接与石油接触导致其中毒脱水而死亡.处理后油田污染土,即使在污染水平很低(≈30 mg.kg-1)的情况下,蚯蚓存活时间依然很短(3 d左右),是因为经过石油醚处理过的土壤,其营养物质也随着石油而被处理掉,而土壤中有机质等营养物对蚯蚓的生存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6.
树冠及叶凋落物对模拟酸雨缓冲能力的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模拟试验的方法,对树冠、叶凋落物和鲜树叶缓冲酸雨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树比针叶树缓冲能力大;树叶汁液pH高的比低的缓冲能力大;阔叶树面积的大小,与缓冲能力成正比;针叶则相反。在pH2.0、3.0的处理中,它们的缓冲能力排序为:叶凋落物>鲜树叶>树冠。在pH4.5时,则是叶凋落物>树冠>鲜树叶。  相似文献   
47.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因而备受关注.肠道吸收是人体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肠道吸收过程和毒性研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体外胃肠模拟法和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重金属的相关研究,然而体外胃肠模拟法缺少人体肠道细胞成分,动物模型与人体存在着物种差异且实验成本高.鉴于此,研究者开发了能够部分模拟人体肠道上皮功能的体外肠道细胞模型.此模型作为研究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工具,能模拟肠道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过程,并能够结合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索重金属的肠吸收和肠毒性的分子机制.本文系统介绍了人肠上皮的结构功能、肠道上皮细胞对重金属吸收转运机制、肠道细胞模型的发展及其在重金属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与优缺点,总结了肠细胞模型功能验证指标和优化方法.同时,还对肠道微流控培养系统(芯片肠道)和肠类器官等三维肠细胞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48.
法规管理选择分析(RMOA)是欧盟对受关注的化学物质在法定管理方面开展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即"一品一策".其能够促使主管部门在决策化学物质的管控法规时尽快达成共识,并有力地支撑欧盟高关注物质路线图(SVHC Road-map)和一体化规管战略(IRS)的实施.RMOA是一项有效的法规管理与选择决策的程序,但我国对于RMOA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介绍了RMOA这项决策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该决策所取得的成果,阐明了其在欧盟化学物质管理中作用与意义.提出了适合中国化学物质法规管理选择分析的方法,以期对我国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2003~2010年长江下游两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年际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年3月~2010年3月长江下游安庆和常熟江段的定置网调查结果,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两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研究期内,安庆和常熟江段共出现鱼类67种,隶属12目22科50属。其中,安庆江段有50种,隶属6目11科34属,常熟江段有52种,隶属12目21科44属,两江段均是鲤形目的物种数占绝对优势。安庆江段共出现9种优势种,出现次数最多的优势种为鲫和瓦氏黄颡鱼,都是5次,出现次数最少的优势种为、黄尾鲴、鳜,都是1次;常熟江段共出现11种优势种,每年都出现的优势种有鳊、鲢和鲫,仅一年为优势种的有铜鱼、鲤和贝氏。Simper分析表明安庆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61.47%,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73.36%,安庆和常熟江段平均相异度为76.84%,应用相似性分析检验得出安庆和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0.
河流是陆海碳输送的主要通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碳分布格局将会改变. 本研究于2019年11月(枯水期)和2020年7月(丰水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潭江流域干支流开展有机碳、无机碳等水质指标监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划定流域分区和沿河岸不同距离(500、1 000、1 500、2 000和2 500 m)缓冲区,采用差异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等手段,分析土地利用格局对华南地区感潮河流碳浓度分布格局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水体TOC(总有机碳)、TIC(总无机碳)平均值分别为(3.50±0.92)(2.61±2.10) mg/L,区域TOC、TIC浓度存在时空分布差异,丰水期TOC、TIC浓度均显著高于枯水期,感潮区TOC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潮区,建设用地占比高、林地占比低的核心城市生态区河流的TOC浓度较高. ②1 500 m缓冲区是流域内景观格局对碳浓度变化作用最强的河岸带宽度,对碳的总解释率为20.03%;城市区域的排放对有机物浓度影响严重,耕地、林地的拦截吸附作用使得河流中的有机碳浓度相对较低,连片坑塘、养殖池等对河流中营养盐浓度的影响较大. ③水体中碳、氮、磷等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水体污染与生活污水排放、养殖生产活动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有关. 因此,加强缓冲区坑塘、养殖池等的污染控制以及建成区与河流间绿化建设,是控制潭江等华南地区感潮河流中碳浓度以及入海碳通量的关键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