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荔枝皮对重金属Ni~(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批量实验研究了荔枝皮对水中重金属Ni2+吸附的影响因素(如接触时间、pH和吸附剂量)、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等,并讨论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未改性荔枝皮和改性荔枝皮对Ni2+的吸附平衡时间均为30min;最适pH为6.0~7.0;最佳吸附剂量均为20 g/L。吸附过程均能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来很好地描述,且均符合假二次动力学模型。改性荔枝皮和未改性荔枝皮对Ni2+的最大比吸附量分别为11.88和5.19 mg/g。此外,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未改性荔枝皮和改性荔枝皮吸附Ni2+均属于非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选择田间使用量大的扑草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扑草净在南四湖流域地表水中的空间分布,推导了扑草净的水质基准,通过定性与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评估了扑草净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南四湖流域28个地表水采样点中扑草净浓度为0~667.7ng/L,平均值为69.2ng/L.搜集筛选了15种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数据,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出扑草净的水质基准为82.4ng/L.使用商值法评估南四湖流域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扑草净生态风险最高区域位于NS09,主要来源是地表径流与雨水冲刷.采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进一步分析生态风险,发现南四湖水体中扑草净对1%~5%的水生生物产生危害的概率为11.2%~6.4%.总体来看,南四湖流域扑草净的生态环境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郑磊 《绿叶》2011,(10):104-110
环境议题的崛起,不仅考验着每个国家的政府与公民,而且影响着21世纪的国际政治走向与人类共同体命运。如何从经济、法律和政策层面,选择和设计更优的规制工具组合,成为每一个政治家、管理者和公民在期待技术层面的解决之余,都必须认真对待的时代课题。瑞典环境经济学家托马斯·思德纳(Thomas Sterner)教授所著《环境与自然资  相似文献   
14.
郑磊  方祥洪  向纬琳 《四川环境》2014,33(5):115-119
近年来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由于其数量大,种类多等特点得到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地表处置是这类放射性废物的主要处置技术。本文介绍了国外几个国家的近地表处置场运行情况以及管理经验。陈述了我国西北和北龙两个处置场设计及运行情况,对国内外低中放处置场的处置技术进行比较,借鉴国外近地表处置场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近地表处置场建设的相关建议,为我国新建近地表处置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疗废物焚烧处理适用技术筛选及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焚烧技术作为我国主流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其技术应用和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研究表明热解焚烧处理技术为适合于我国医疗废物焚烧的处理技术。-应制定对工艺设计和实际运行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的技术导则,从而使工艺设计更合理先进,在实际运行中做到实现全过程控制并达标排放。本文针对医疗废物焚烧技术自身特点,从对策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引用标准、基本定义、处理处置设施及技术管理现状等几方面的分析,总结医疗废物焚烧工艺的选择依据,指出了适合于我国的焚烧技术并提出一些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郑磊  吴琼 《安全》2015,(7):21-23
本文提出一种优化方法,来确定使用扬声器的最小数目和最佳分布方式,避免或减少各扬声器间的相互干扰以及声音的反射绕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可以用于紧急通知以及紧急疏散的信息传递。以达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在日常生产运行、检维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通过实施控制系统软硬件升级、分区改造等,保障了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确保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20.
日本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种子为受体,采用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菟丝子属(Cuscuta L.)植物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鲜茎的水浸提液及其有机萃取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日本菟丝子鲜茎的水浸提液对萝卜种子的萌发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对薇甘菊根长的抑制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抑制效应指数亦达到-0.32.日本菟丝子鲜茎水浸提液的有机萃取物在折算为干茎质量浓度为10 mg·mL-1(即折算为每毫升溶液曾经用10 mg干茎浸泡)时就对萝卜和薇甘菊种子的萌发表现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对两种受体的抑制趋势较一致.可见供体植物日本菟丝子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这为利用它来控制薇甘菊的入侵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