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载磷Mg/Al/Fe-LDO的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方法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载磷Mg/Al/Fe-LDO再生利用与解吸液富集回收磷的问题,通过对比直接溶剂解吸法与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法在解吸条件、吸附性能与材料层状结构恢复方面的差异,考察了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方法的技术特性,并分析了其解吸机制.结果显示,与直接溶剂解吸法相比,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法解吸时间由4 h缩短为10~30 min,解吸效果提高15%以上;在同等解吸效果前提下,组合解吸剂(Na_2CO_3+NaOH)浓度降低2倍;解吸剂用量减少10倍.载磷Mg/Al/Fe-LDO经微波辅助溶剂解吸-焙烧再生后,吸附性能得到较好地恢复,3次吸附-解吸-焙烧后再生率接近90%,比直接溶剂解吸-焙烧再生提高40%.由于微波能够强化溶剂离子热运动、促进离子传质与扩散过程,加快离子交换速率,有利于材料层状结构的有效恢复,因此,微波辅助溶剂解吸法能够在较低解吸剂浓度与用量条件下,实现对载磷Mg/Al/Fe-LDO的高效、快速解吸,有利于污水中磷的富集回收.  相似文献   
72.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重金属污染问题值得关注。综述了重金属胁迫对水稻造成毒害时所引起的蛋白质组学水平的变化情况。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中可发现,水稻受到镉、铜、砷、铝胁迫时,与氧化应激反应相关蛋白的表达会受到明显响应。当前,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稻响应镉胁迫,对于其他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蛋白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可知,镉和砷的响应蛋白类型较丰富,功能也较相似;水稻在响应铜胁迫时可能通过降低代谢,增强防御机制来响应胁迫伤害;水稻响应汞胁迫时的响应蛋白,主要是与光合作用与抗氧化过程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73.
针对低C/N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中氮、磷去除问题,基于三维电极生物膜工艺(3DBER)反硝化脱氮碳源消耗量少的特点,构建了微电凝聚-三维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脱氮除磷工艺(MEC-3DBER-S).对比研究了3DBER与MEC-3DBER-S在不同电流强度条件下的运行特性,并结合基于nirS基因的克隆文库技术分析了MEC-3DBER-S中反硝化微生物的构成.运行结果表明,MEC-3DBER-S有效强化了氮、磷的去除效果,特别是提高了低电流条件下的脱氮效率;同时电流作用能够促进海绵铁腐蚀,提高除磷效果.当C/N=1.5、HRT=8h、I=300mA条件下,其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75%和78%,分别比3DBER高10%和28%左右.基于nirS基因的克隆文库结果表明,MEC-3DBER-S中同时存在与具有异养、氢自养、硫自养和铁自养反硝化功能的菌属相似的细菌.该体系中有机碳源、H2、单质硫和Fe2+等电子供体可相互补充,强化了脱氮;同时,体系中还存在物化联合生物除磷的作用,强化了除磷.因而,MEC-3DBER-S复合反硝化体系保证了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74.
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水生环境中汞的赋存形态及转化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如DOM的组成部分及其官能团特征等,却缺乏相关研究以阐明DOM影响汞形态转化的机制.为探究渔业养殖区来源于不同有机物(如残饵、鱼粪和底泥)的DOM各亚组分对水体中汞甲基化的影响,应用多级树脂联用技术,将渔业养殖区不同来源的DOM分离出6种亚组分,利用室内培养方式进行Hg2+的甲基化试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DOM中含有各种不同的官能团.亲水性组分主要包含羟基、羧基等极性较强的官能团;疏水性组分则包含一些无极性或者弱极性官能团如甲基、亚甲基和酚羟基等.疏水性亚组分是DOM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又以疏水性碱性物质(HOB)为最,在有机物腐解过程中一直占有最大的比重.总体而言,疏水性有机组分对汞甲基化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亲水性有机组分;这主要是因为亲水性有机组分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等官能团,可以更好地与活性Hg2+结合,降低甲基化反应的底物浓度,从而抑制甲基化发生.而疏水性组分对汞亲和性较弱,而且所含酚羟基以及还原性含硫基团等都可作为电子供体,从而促进汞甲基化的发生.从总体来说,在有机质腐解过程中,各种非同源有机质所形成的HOB对汞甲基化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5.
铁屑过滤法预处理可生化性差的印染废水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采用铁屑过滤法预处理可化生性差的印染废水,能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的COD和色度,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76.
化学混凝法处理合成洗涤剂废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废水的性质,并对合成洗涤剂废水的化学混凝法处理进行了研究。从多种混凝剂中筛选出聚合硫酸铁混凝剂,并确定出混凝处理的工艺条件及流程,对合成洗涤剂废水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及污水净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鹏  黄霞  范明志  曹效鑫  崔岳 《环境科学》2009,30(2):616-620
构建了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并考察了产电和污水净化特性,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阳极填料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的影响.通过稳态放电法和电流中断法测量得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内阻,以颗粒石墨作为阳极填料的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内阻为38.9 Ω,阳极内阻、欧姆内阻和阴极内阻分别为5.1、 14.1和18.7 Ω,最大产电功率密度为6 253 mW/m3,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型能有效提高单位体积质子膜面积.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对COD的去除负荷为1.6 kg/(m3·d),库仑效率约为10%~12%.阳极填料为大颗粒石墨、小颗粒石墨、碳毡和穿孔型碳毡的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内阻分别为47、 39、 28和33 Ω,稳定运行周期分别为20、 18、 11和18 d.从兼顾产电和稳定运行角度出发,穿孔型碳毡和小颗粒石墨更适合用作MFC阳极填料.  相似文献   
78.
好氧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同时硝化和产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珊  陈阳  梁鹏  黄霞 《环境科学》2010,31(7):1601-1606
在两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室接种硝化菌实现了同时硝化和产电.硝化过程和产电过程在同一区域实现,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曝气的溶解氧,节省曝气能源消耗,而且硝化过程产生的额外的质子,有效地避免了产电过程所造成的阴极pH值升高.运行稳定期间MFC的最大电流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47mA和45.50W/m3,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53.4mg/L时,硝化速率为5.98mg/(L·d).硝化菌会与产电菌竞争溶解氧,但当溶解氧浓度控制在3.5~5.0mg/L时,硝化过程未对产电产生明显影响.无缓冲溶液的条件下,加入氨氮时的阴极电势比未加入氨氮时的阴极电势高124mV,且阴极电势变化的阶段与氨氮降解的过程是一一对应的.H+离子的理论计算表明,硝化过程产生的H+离子(8.14×10-3mol)与产电过程消耗H+离子(8.54×10-3mol)数量相当,证实了硝化作用中产生的H+离子能够补偿阴极室由于产电造成的H+离子的消耗,维持系统pH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79.
从铅锌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真菌LYF12(KJ569519),对其菌落、菌丝、分生孢子、生理生化特征、18S rRNA分子特征以及其对生存环境中Pb2+的固定作用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YF12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对Pb2+耐受浓度高达6 mmol·L-1.TEM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YF12可以将Pb2+转移到细胞内,并以含铅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将Pb2+固定于细胞内部.当Pb2+浓度低于4 mmol·L-1时,LYF12对Pb2+的固定率高达99%以上;当Pb2+浓度为6 mmol·L-1时,菌株对Pb2+的固定率也可达到81%.另外,又通过实验研究对比了不同能量供应水平下,LYF12对Pb2+吸附率的变化.结果表明,LYF12对Pb2+的吸附与能量供应水平密切相关,并由此推断:Pb2+跨过LYF12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  相似文献   
80.
稀土采选行业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有标准规范难以支撑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亟需出台稀土采选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规范和指导该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于环评导则体系重构的总体构架,对导则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分析并探讨了导则制订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标准规范相衔接、稀土伴生放射性、污染源强核算方法、离子型稀土开采工艺优化等几方面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