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36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尤其是对高比电阻粉尘的收尘效率,依据非稳态静电收集理论,对影响电除尘器粉尘收集性能各项因素的作用程度及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研究了粉尘收尘效率与不同比电阻粉尘的最优极间距、最优工作电压、粉尘层厚度和比电阻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极间距的增加,对应比收尘极面积,对于不同比电阻粉尘的收尘效率的增加幅度是不同的,其中高比电阻粉尘的收尘效率增加的趋势更加显著;粉尘比电阻越高,所对应的最优极间距越大,宽间距电除尘器对捕集高比电阻粉尘具有一定优越性;在最优极间距条件下,粉尘比电阻越高,其所对应的最优工作电压越小;相对于正常比电阻粉尘,随极板沉积粉尘层厚度的增加,高比电阻粉尘的最佳收尘效率所对应的最优工作电压升高幅度较大,而且最优工作电压所对应的收尘效率下降显著。随粉尘比电阻的增大,电除尘器收尘效率逐渐降低,特别是当粉尘比电阻大于1011Ω.cm后,粉尘收尘效率显著下降。研究结果与非稳态静电收尘理论提出的观点相吻合,有助于透彻理解电场结构和运行参数与粉尘收集性能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今后研发提高高比电阻粉尘收集性能的针对性技术措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72.
应用人工阶梯 深潭系统治理泥石流沟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的主要破坏性在于其能量巨大,输送大量物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消耗泥石流的起动及运动能量能防止泥石流发生或使泥石流的破坏性大大降低,为泥石流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在甘肃西汉水流域的泥石流支沟拦山沟进行人工阶梯 深潭系统试验,2009~2010年汛期观测发现阶梯 深潭系统能增强沟道阻力,抬高侵蚀基准面,从而控制侵蚀下切,且多级的阶梯 深潭系统通过跌水和水跃能有效消散水流能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泥石流的起动和加速,使得泥石流在阶梯上游停留堆积,淤满的阶梯在河床纵剖面仍能保持阶梯形态,起到增强阻力消能的作用,减小了拦山沟泥石流对下游的破坏。消能结构对大坡度山区河流起重要作用,不论是人工消能结构还是自然消能结构,都能起到增阻消能的作用,对山区河流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3.
水丝蚓生物扰动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投放密度和不同环境条件下水丝蚓的生物扰动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水丝蚓的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磷释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未投放水丝蚓的空白组相比,当水丝蚓密度为1 ind./cm2和2 ind./cm2时,上覆水中总磷的平均浓度分别提高了190%和230%.温度的提高,会加大水丝蚓生物扰动对磷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4.
南四湖新薛河湖滨带湿地修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新薛河入湖口湖滨带人工湿地修复区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对该地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以评价退耕还湿措施对湖滨带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2年的生态修复工作,湖滨带退化湿地中的植物物种数量由修复前的16科25种提高到修复后的24科47种.修复后的湖滨带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其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未修复地区,其中,修复后的湿地高位台田区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619、0.745和0.860,远高于未修复高位台田区的0.060、0.012和0.065.通过退耕还湿措施修复的湖滨带人工湿地系统对于恢复南四湖湿地的物种多样性、实现湖滨带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5.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青椒枯萎病的防治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青枯萎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其中猪粪沤肥浸液在温室盆栽的防治效果为88.5%,马粪、牛粪沤肥浸渍液在温室盆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6%和65.5%,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种沤肥浸渍液对青椒枯萎病菌的厚坦孢子、小孢子都具有强烈的溶菌作用。②沤肥微生物中具有对青椒枯萎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的细菌。③沤肥浸渍液处理青椒后,β-1,3-葡聚糖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分别增高12.0%、367.0%和20.0%。④沤肥浸渍液处理青椒后,其植株高度、叶片厚度和叶脉直径均比对照有所增高。显示防病机理既有拮抗作用,又有诱导抗性作用。表5参12  相似文献   
376.
在人工模拟自然低温条件下,研究污泥冷融调理的影响因素,通过不同冷冻条件下脱水性能分析,污泥沉降性能、颗粒尺寸比较,通过试验得出:-6℃条件下冻融,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好,含固率超过10%,经过抽滤含固率可以达到30%以上,泥饼含水率可以达到66%;完全冻结后,延长冷冻时间,脱水性能几乎不再改变;在本试验条件下冷冻速率为0.43 μm/s时,污泥浓集明显,颗粒团转变为致密形态,沉降速度加快,脱水性能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377.
生物质炭施用和不同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和Cd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实际Cd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质量比(0.5%、1%和2%)的生物质炭,并结合不同水分管理方式,研究该处理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提高了淹水处理中水稻各生育期土壤溶液pH值和可溶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及土壤pH值,且增幅随生物质炭添加量增加而升高;旱作处理中仅2%生物质炭添加量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溶液pH值和DOC质量浓度,但所有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下降幅度达5.09%~68.7%.施用生物质炭后,水稻的株高、稻米产量和水稻总生物量均有显著提高.淹水条件下施用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水稻籽粒中Cd质量比(下降幅度为36.9%~73.4%),而在旱作条件下则增加了水稻籽粒中Cd质量比,这可能与不同水分条件下生物质炭的分解及其携带的Cd有关.研究表明,采用1%生物质炭施用量和淹水的农业措施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水稻籽粒中Cd含量.  相似文献   
378.
沙化土壤作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渡形式,实现其有效恢复对减缓土地荒漠化进程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和生物炭已应用于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但二者联合对沙化土壤改良影响研究较少;此外,细菌和真菌群落在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设置对照处理(CK)、单独接种AM真菌处理(RI)、单独施加生物炭处理(BC)和二者联合改良处理(BC_RI),研究不同改良方式对小果白刺(Nitrariasi birica Pall.)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矿质营养元素(N、P、K、Ca和Mg)含量及土壤有机碳、营养元素(全N、全P和全K)、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细菌和真菌群落在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中的作用,结合多元分析手段,探究不同改良方式改良作用机制,旨在为合理有效改良沙化土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接种处理(RI和BC_RI)小果白刺根系均观察到明显的菌根侵染现象,但RI和BC_RI处理间菌根侵染率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RI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N、K、Ca和Mg含量,BC和BC_RI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地上部、根部生物量及N、P、K、Ca和Mg含量;BC_RI处理与RI和BC相比,根部生物量及P、K、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BC和BC_RI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RI处理使得土壤全N含量显著增加了152.54%,BC处理使得土壤全P和全K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5%和18.18%.各处理0.25~0.0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比例最高,BC_RI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大粒径(>0.25 mm)土壤团聚体形成.与CK相比,RI和BC_RI处理显著降低细菌、真菌群落Sobs指数和Shannon指数;各处理细菌及真菌菌门组成及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性.RDA及网络分析结果显示,AM真菌、生物炭及二者联合改良方式对土壤基质环境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不同改良方式下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不同改良处理中核心物种组成具有差异性;BC和BC_RI较RI处理,网络连接密集程度更高且核心物种组成更丰富;生物炭与AM真菌联合,弱化了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的核心作用,并增强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菌种)的核心地位.SEM结果显示,AM真菌和生物炭施用通过直接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及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特别是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变化)是导致土壤改良效果差异的主要驱动力.综上所述,不同改良方式对沙化土壤改良效果影响具有差异性,微生物群落在土壤改良过程中具有关键影响作用,AM真菌和生物炭联合对加速沙化土壤生态恢复具有潜在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9.
通过2005年9月(丰水期)和2006年4月(枯水期)两次对长江口轮虫的分布调查,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长江口轮虫的变化规律,比较南北两支轮虫种类、密度、生物量的分布状况,分析轮虫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盐度、径流量、含沙量等的关系,探讨南水北调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0.
红树林土壤是重要的“蓝碳”库,在缓解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经历了复杂的土地覆盖变化过程,其土壤碳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需要深入探究.本研究以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和测定,分析了该区域5种主要土地覆盖类型(原始秋茄林、无瓣海桑林、无瓣海桑伐迹地、废弃鱼塘和光滩)的土壤有机碳(SOC)储量、SOC稳定性,以及植被碳储量、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的SOC储量在不同覆盖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原始秋茄林的SOC储量最高,达185 t·hm-2,是新生光滩的1.8倍.秋茄林的SOC更多地储存在浅层土壤(0~50 cm)中.通过同位素分析发现,秋茄林SOC的稳定性高于其他土地覆盖类型,有利于SOC的长期固存.植被碳储量与SOC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浅层土壤中相关性更显著,植被碳输入对浅层SOC累积的促进作用更大.土壤C∶N、水分和pH值等理化性质也影响了红树林湿地土壤碳库的大小.滨海地区在恢复红树林湿地时,有必要考虑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和土壤特性对提升土壤碳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