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揭示土壤环境变化及植物群落结构对修复初期河口湿地碳汇格局的影响,本文运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群落尺度辽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区碳、氮储量分配格局,并定量阐明了盐度、含水率、高程等环境因子对碳、氮储量的影响贡献率。结果表明:(1)春、秋季,土壤碳储量分别为41.93 t/ha和44.72 t/ha,氮储量分别为8.65 t/ha和8.80 t/ha;植物碳储量分别为8.97 kg/ha和180.48 kg/ha,氮储量分别为0.61 kg/ha和16.27 kg/ha。(2)植物碳氮储量与株高、盖度呈显著对数函数关系,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氮的周转速率呈显著负相关性。(3)土壤含水率、群落盖度和高程是影响碳、氮储量的最主要因子,地形高程和含水率能解释幼苗期碳、氮储量分异的45.6%以及成熟期碳、氮储量分异的54.5%。研究结果证明了微地形改造、生态补水等措施对湿地碳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为了比较分析创新集聚空间分布单中心与多中心两种模式对霾污染的影响机制,本文构建了省域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集聚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霾污染;但创新集聚空间分布模式对霾污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单中心模式诱发了霾污染,存在创新集聚环境效应悖论;多中心模式对霾污染具有改善效应;随着创新集聚多中心的提高,其霾污染改善效应增强,但具有边际递减特征;能源利用效率是创新集聚空间分布模式影响霾污染的重要渠道之一.基于此,本文建议省级政府推进空间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建构省域多中心的创新网络空间组织体系,以此形成多中心协同治霾机制,破解创新集聚环境效应悖论.  相似文献   
93.
为对含硫化氢天然气管道泄漏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建立一种基于事故树、事件树结构的模糊Bow-tie模型。按照风险客观原因与控制失效建立事故树,转化为Bow-tie可视化表达,通过模糊逻辑得到定量结果。以某含硫化氢天然气管道为例开展定量评价,结果与运用中国石化安全风险矩阵评估得出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4.
重庆盘溪河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消除重庆盘溪河黑臭水体为目标,结合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了导致黑臭现象的具体原因,按来源计算了盘溪河的污染物负荷。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占比最大,其次是雨水径流,内源释放量相对较低。以"控源截污-水质净化-生态修复"为治理思路,拟定盘溪河流域黑臭水体治理方案为外源治理主要实施管网改造、污水处理、溢流污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内源治理主要实施河道、湖库清淤,采用再生水作为沿河公园的景观水和湖库的清洁水,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和环境容量,并对局部河段进行生态恢复改造。  相似文献   
95.
重庆雪玉洞岩溶地下河地球化学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引用地球化学敏感指数与敏感等值线的概念,对重庆雪玉洞地下河2010年9月~2011年8月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河水的化学成分受上覆基岩的控制,表现出高Ca2+、低Mg2+的特征,但受季风降雨的影响,水化学在旱、雨季存在较大差异:雨季各监测点[Mg2+]/[Ca2+](摩尔比)为0.018~0.051,旱季[Mg2+]/[Ca2+]为0.038~0.064,雨季要小于旱季;[HCO3-]/[SO42-](摩尔比)雨季为4.86~36.62,旱季为6.23~46.67,表现出高HCO3-低SO24-的特点.岩溶作用的季节性变化使得HCO3-、Ca2+成为最敏感的阴阳离子.由于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雨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迅速,致使地下河对农业活动较为敏感,其中以Cl-、NO3-最为突出,敏感指数分别为0.286、0.022,在保护岩溶水资源时应引起重视.旅游活动对地下河的影响较小,主要与景区良好的管理有关,应提倡相关景区向其学习管理经验.做好地下河补给区的岩溶生态系统的管理工作,可发挥岩溶区地下河最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6.
为了采取合理的瓦斯抽采技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对朱集煤矿13—1煤层实行高位钻孔以及上隅角采空区埋管作为抽采瓦斯实验方案。通过对现场工程实践以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应用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的抽采效果十分明显,且工程施工费用较低,易于生产管理,该抽采技术适用于朱集煤矿采空区瓦斯抽放。  相似文献   
97.
乡村旅游宜居性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旅游活动在乡村聚落空间中演化出的一种旅游业态,即在乡村空间进行的各类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最初发展是外有发达的城市经济群落,内容丰富的乡村民俗活动、特色的乡村农产果品、可口的乡村美食、个性鲜明的农业生产方式,借助这些内外因素,乡村推出了苗木花圃游、民俗观光游、水果采摘游、美食(土菜)品尝游、生产方式体验游等产品.然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必须有宜人的自然环境、宜居的住宿空间、便捷的休闲设施、宜游的乡间通道.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宜居是其核心要素,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宜居理念的指导下,从气候、环境、绿化、安全、设施等要素出发,探析乡村旅游开发的路径,为乡村休闲度假这一高端旅游方式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98.
结合气浮溶剂浮选和双水相萃取(ATPE)的优点,建立了一种新的分离/富集的方法,双水相气浮溶剂浮选(ATGS),并用于环境中痕量Cd(Ⅱ)的分离/富集.同时,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检测Cd(Ⅱ),考察了浮选时间、N2流速、丙醇的分相条件、pH和配合剂用量等因素对浮选Cd(Ⅱ)的影响.最后优化出最佳浮选条件和测定条件,并探讨了共存离子对Cd(Ⅱ)浮选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2mol·L-1的KI 9.5mL,1g·L-1的罗丹明B 2.5mL,盐体积分数为46%,缔合时间17min,气浮流速20 mL·min-1,浮选率可达100%,富集倍数为10,优于单一的双水相萃取.cd(Ⅱ)含量在0.050~5.000 mg·L-1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2.8967C-0.1474,可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0.0113m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n=15).该方法在痕量/超痕量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内蒙古为畜牧大区,畜禽屠宰加工项目逐渐增多,本文根据屠宰加工企业废水的性质和排放量以及我区屠宰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浅略地提出了对这类废水治理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0.
王哲  朱俊  李雯  闫德馨  董雯  刘玉玲  李家科 《环境科学》2022,43(11):5106-5114
矿业开采加工排放的重金属污染物会进入底泥中,与其中的磷形成复合污染.然而,目前关于底泥钝化的研究多数仅针对单一污染物.考察了新型钝化剂——镧沸石对P、Zn和Pb的吸附性能,及其对疏浚底泥中相应污染物的钝化效果,并通过脱附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镧沸石对P、Zn和P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3.76、27.70和123.45mg ·g-1;预吸附Zn和Pb对镧沸石的除磷性能影响不大,但Zn和Pb的吸附会受到预吸附抑制.投加质量分数0.83%和1.66%的镧沸石后底泥中的P、Zn和Pb均向稳定态/生物难利用形态转化.P、Zn和Pb都可以通过形成内圈络合物被镧沸石吸附,此外静电作用和表面沉淀也分别会对Zn和Pb的吸附形成贡献.投加镧沸石可实现疏浚底泥中磷和重金属的钝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