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2000-2008年突发环境事故资料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近10年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引发突发环境事故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10年的突发环境事故逐年递增,年均增加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平均87.9%的事故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2类事故;(2)从污染源上看,48.8%的事故由有毒物质泄漏引发的,最常见化学品是二甲苯、氨和氯;(3)从空间分布看,事故集中在上海东北部与西南部区县,以郊区为主,其中宝山区事故发生最为频繁;(4)道路交通事故是上海市风险程度最高的突发环境事故动因,其次为企业管理不善、违反操作规程和规定、操作失误等安全事故以及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5)监管上的缺陷使工业总产值、人口数、GDP、载货车数、货物运输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等社会经济指标与突发环境事故发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行之有效的突发环境事故削减措施是加强对污染物或具有环境风险的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微乳法制备铁掺杂TiO2纳米晶(Fe-TiO2)复合体,通过热重-差热(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漫反射光谱(DRS)等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溶液(MB)为标准模拟降解物,对Fe-TiO2,纯TiO2和P25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TiO2的光催化活性明显〉P25,原因是Fe掺杂不仅能抑制TiO2晶粒生长,提高TiO2的热稳定性和比表面积,而且能够拓展TiO2的吸收波长范围至可见光区,提高了Ti3+离子浓度,降低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几率。  相似文献   
103.
该文旨在分析我国农地转用的制度软约束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作者提出了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农地转用决策模型,在该模型中,农地价值、市地价值、不可逆风险和制度性约束是四个主要变量。聚焦农地转用的制度性约束:首先,农民自主转用农地存在法律限制和集体土地所有制内生的产权模糊性,导致农民自我维权能力的弱化,难以有效限制地方政府的农地转用;其次,虽然中央政府试图通过用途管制和指标计划纵向控制地方政府的农地转用行为,但由于其自身的多目标性,往往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目标,纵向控制失灵问题长期存在;最后,现行政治架构和行政体制的局限,农地转用和征收公益性审查过程缺乏民主机制,征收补偿行为和强制执行行为缺乏独立的司法介入,导致对地方政府转用农地行为缺乏横向制衡。基本结论是:在中国,由于农民自我保护、中央纵向控制以及同级横向的权力制衡失灵,在地方政府的农地转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制度软约束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农地过度转用所带来的土地资源低效利用和土地增值分配失衡。基于这一结论,提出了关于农地转用制度改革的三个方向性建议:一是增强农民自我维权的能力,这就需要建立清晰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特别是赋予农民自主转用农地的权利,提高农地转用的市场化程度;二是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转用农地的控制能力,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机制,关键是实现不同地区土地发展权的均衡配置;三是强化立法和司法对行政的监督,有效发挥地方人大和法院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用GC-ECD测定水中痕量溴酸根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用GC-ECD测定水中痕量溴酸盐浓度的方法,优化了用工程丙酮作溴酸根衍生化试剂的反应条件.在最佳衍生反应条件下、溴酸根浓度为3.8~92 μg·L-1范围内,溴酸根浓度和相应溴代衍生物的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4).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75 μg·L-1,测定系列浓度溴酸根水溶液的相对偏差(RSD)均小于5%,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5.1%~107.6%.在正常臭氧氧化时间内测定臭氧氧化后的过滤水中的溴酸根浓度时,只要臭氧投量与TOC比值大于0.8 mg·mg-1,溴酸根的测定就不受本底天然有机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2月25日,凌晨4点。同往常一样,南宁市新城区环卫站的环卫工人谢旧英准时来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推出装垃圾用的三轮车,拿起竹制的大扫帚,戴上口罩,准备开始工作。经过一天的繁忙与喧嚣,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人都倦了。一轮弯月慵懒地斜挂在黛青色的夜空中,悄无声息。此时,街上除了三三两两身穿黄色保洁服的环卫工人和偶尔飞驰而过的汽车,几乎见不到任何行人。这段时间以来,天气持续高温,凌晨是一天之中气温最低之时,凉爽宜人。当大数多人都还沉浸在睡梦之中,在南宁市民族大道朦胧的灯光照映下,谢旧英和她的伙伴们已在马路边忙碌了…  相似文献   
106.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探索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广大科研人员面临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面对新的形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环境与发展这对矛盾得到完美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了还大自然以“碧水、蓝天、绿色”,  相似文献   
107.
陈伟 《环境》1998,(11)
我国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起步晚,但发展较快。环境监测从开始零星、分散的监测发展到有计划、有目的的监测,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始终都是与环境监理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监测在环境监督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就是:环境监测是环境监理的耳目,是环境监理的手段。环境监理所依据的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发布的有关政策、法律、规定、标准,而检  相似文献   
108.
幽幽黄姚     
去贺州之前,早已耳闻黄姚古镇的大名,所听皆是溢美之词,总之是仿佛到了贺州而不去黄姚,就如同到北京不登长城一般,这等遗憾还是不留为好。于是,周末我们背上照相机,在钟山坐上了去黄姚的客车。关于黄姚,关于这座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群,我们知之不多,了解的程度大致限于青砖黛瓦、民风古朴的程度,通过查资料还知道了古镇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宇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较为生动的说法是: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因此除了好奇,我们更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怀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  相似文献   
109.
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水电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范围地影响了流域生态环境。因而,开展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在分析流域水电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各种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识别矩阵,进而分别探讨了社会经济10项评价指标、生态环境9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估算方法,以期为流域水电开发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化工装置在突发事故情景下事故各阶段演变趋势规律和差异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化工装置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重点监控化工装置。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以及Vensim软件仿真模拟功能,以层次变量"安全防护性能→事故隐患危险性"作为主要变量,辅以多个辅助变量(即影响因素指标)的补充和完善,构建突发事故情景下事故各阶段的化工装置事故演变规律因果图和系统图并模拟。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安全防护性能和事故隐患危险性在化工事故情景下的事故演变趋势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以往单一的对化工事故后果的定量风险分析,其对事故演变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有较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