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在水处理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具有传统絮凝剂和其他合成聚合物不具备的优点,现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概括了以淀粉、壳聚糖、木质素和植物胶为原料改性而成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概况,并对它们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对新型生物脱氮工艺-CANON工艺中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生物膜内可能发生的硝化、亚硝化、氨氧化等反应的原因及其相应的生物化学反应机理,继而指出生物膜内可能存在的几种微生物及其自身的物质与能量代谢途径;阐述了CANON工艺的微生物学工作原理,分析了工艺模型中各类功能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生化反应机理和对处理效率的贡献.本文为该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的实践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文山州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文山州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及自然环境和污染分布特点,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外对极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基本理论及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原理,针对滇池流域台地区生态系统极度退化特征,提出以乔灌草立体生态系统构建为主的植被快速修复技术,并对示范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褐土不同亚类剖面及养分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典型地段海拔梯度上褐土的3种亚类土壤剖面及其养分特征.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褐土粘化作用较弱,矿物风化程度低;土壤呈碱性,pH值为7.0-9.0,富含碳酸钙的石灰性褐土达8.0-9.0;土壤表层有机质w在32.55-72.78g/kg,整个土壤剖面中全氮w0.78-4.00g/kg,全磷w0.33-0.68g/kg,全钾18.24-21.68g/kg.总的来说,褐土潜在肥力水平较高,但由于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土壤潜在性肥力向有效性肥力转化的能力较差,致使土壤有效性肥力水平较低.其中,土壤有效氮和有效钾w分别为25.57-24.46g/kg和研8.24-1453.65g/kg,同时由于土壤pH值和碳酸钙w较高,土壤中磷的固定较多,使得土壤有效磷w尤其偏低,为1.10-21.20g/kg.干旱河谷高海拔地区的淋溶淀积型褐土的肥力水平高于中海拔地区的石灰性褐土,低海拔地区的燥褐土肥力水平最低.土壤肥力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增,决定了干旱河谷植被恢复从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更容易进行.表3参13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采用酸化回收-催化氧化-中和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煤渣吸附工艺处理染纱废水的工艺流程及工艺论述、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7.
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要分析了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叙述了几种主要的处理技术:中和法、硫化沉淀浮选法、微生物法和人工湿地,并介绍了它们的机理、特点及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情况,由此对我国的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技术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武钢炼铁厂10t/h煤磨系统四套,采用三级除尘(旋风、多管与袋式除尘)和两级风机(排粉机与抽风机)的收尘系统。能耗高、尾气排放超标、故障率高、安全性能差。于1993~1996年相继对四套系统进行改造,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实现节能、降耗、增产、安全生产,达到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农村污水分散排放的特点,结合土壤渗滤系统所具有的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净化效果良好等特点,分析了土壤渗滤系统的净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系统运行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和主要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崖角藤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南星科崖角藤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为羽扇豆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2)、β-谷甾醇(3)、桦木醇(4)、桦木酸(5)、硬脂酸(6)、ficubee A(7)、ficubee B(8)、artelastin(9)和β-胡萝卜苷(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