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水洗液中氯离子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水洗液处理的实验研究,先通过加入氢氧化钙(Ca(OH)_2)、偏铝酸钠(NaAlO_2)初步去除水洗液中的Cl~-,再利用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探究了浓淡比、操作压力、pH、Cl~-浓度对Cl~-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初步处理能去除水洗液中约50%的Cl~-,膜分离对经初步处理水洗液中Cl~-的去除率高达93.5%.经过两级处理后,飞灰水洗液中Cl~-的去除率高达96.74%,Cl~-的含量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广州市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但蔬菜受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于广州市12个区(市)采集116个蔬菜样品,检测分析Cu、Zn、Pb、Cd、Ni、Cr这6种元素,通过单因子评估、内梅罗综合指数分析广州市蔬菜中重金属的超标因子与污染特征,采用暴露风险分析评价食用当地种植蔬菜引起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8种蔬菜中Cu与Zn的含量未超标;Cr的超标率高达91.67%;Pb超标蔬菜为莴苣、丝瓜、番茄和胡萝卜,超标率高达35.71%,以胡萝卜超标最为严重;Cd超标的蔬菜为番茄,超标率达31.25%;Ni超标的蔬菜包括油麦菜、空心菜与菜心,超标率最高为8.33%.8种蔬菜污染程度表现为:空心菜、油麦菜、菜心、白萝卜和胡萝卜均处于警戒级,而莴苣、丝瓜和番茄则处于安全级别;4类蔬菜的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呈现叶菜类肉质根类茎类菜茄果类的趋势.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广州市居民中日常多食用空心菜、菜心和油麦菜的人群重金属累积的健康风险较高,且经膳食摄入重金属Cr对人体健康可能会造成危害,摄入Cd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经口摄入蔬菜重金属对儿童可能造成的暴露风险要高于成年人.  相似文献   
2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重金属污染毒理机制和生物效应的复杂性及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对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一直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在介绍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综合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24.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富含重金属且极易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研究流化床飞灰和炉排炉飞灰的理化特性,将流化床飞灰作为硅铝源,将炉排炉飞灰作为碱激发剂,在无添加剂条件下水热合成水钙铝榴石和雪硅钙石,从而将重金属稳定在晶体中.借助SEM图像分析水热合成机理,以雪硅钙石的晶体结构解释其吸附重金属机理.水热反应后液相中几乎不存在重金属,用重金属浸出率对飞灰浸出毒性进行量化评估,水热反应后的飞灰重金属浸出率相比流化床飞灰均有明显的降低,当水热反应添加的流化床飞灰与炉排炉飞灰的质量比为7:3时,水热后的Cd、Cr、Cu、Pb、Zn的浸出率最低,浸出率分别为0.073%、0.006%、0.107%、0.006%、0.326%.  相似文献   
25.
厌氧条件水稻土铁对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土无定型铁矿物是砷的重要吸附载体,水稻种植需要经历的淹水厌氧阶段能促进铁矿物还原溶解并使其吸附的砷释放进入水稻土溶液.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厌氧环境中水稻土在培养液的富集培养下不同形态砷对砷释放的贡献作用,并探究淹水缺氧环境下水稻土无定型铁矿物对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培养液中铁(Ⅱ)和总砷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两个阶段的土壤溶液均主要来源于可交换态砷(F1)和专属吸附态砷(F2),且两个阶段的培养液砷与F1+F2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73,P0.05和r=0.657,P0.05,无定型铁结合态砷(F3)与砷浓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两阶段的水稻土不同形态铁与培养液砷浓度均存在一定关系,水稻土盐酸提取铁(Ⅱ)浓度与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5;r=0.613,P0.05),无定型铁矿物与砷存在负相关关系(r=-0.428,P=0.126;r=-0.564,P0.05).因此,厌氧环境下水稻土中处于亚稳状态的无定型铁矿物在总体上能有效地吸持固定砷从而抑制砷的移动和迁移.  相似文献   
26.
利用in vitro方法研究不同铁矿对土壤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铁矿物对土壤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利用PBET(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SBRC(solubility bioaccessibility research consortium assay)和IVG(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 extraction)这3种in vitro方法研究水铁矿、针铁矿和赤铁矿对土壤砷在胃与小肠阶段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以及砷形态转化对砷的生物可给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添加1%水铁矿时,根据PBET、SBRC和IVG这3种in vitro方法,胃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22%、5.11%和7.43%,小肠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39%、2.33%和6.18%;当投加量提高到2%时,各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都显著降低(P0.05).3种in vitro方法,在不同铁矿物投加量相同条件下,相比于空白对照组(CK),砷的生物可给性降低幅度大小依次为:水铁矿(F1)针铁矿(G1)赤铁矿(H1)(F2G2H2).3种in vitro方法中可交换态和专属吸附态砷总量(F1+F2)同胃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呈正相关性,依据PBET、SBRC和IVG法,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P=0.002、r=0.90,P=0.004和r=0.89,P=0.006;F1+F2同小肠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呈正相关性,PBET和IVG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4,P=0.001和r=0.87,P=0.009,而SBRC法则表现为没有相关性.同样,3种in vitro方法中都表现出无定型铁结合态砷(F3)与胃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有显著负相关性,而与小肠阶段砷生物可给性则除了SBRC法没有相关性之外,PBET和IVG法都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多环芳烃(PAH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具有生物富集率高、致癌性强、环境风险高的特点.土壤是多环芳烃积累和迁移的重要介质,土壤中PAHs的浓度水平能反映研究区域内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和污染来源等信息.本研究采集甘肃省白银市不同功能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样品中PAHs的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和它们的主要来源,对有效控制PAHs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EDTA、茶皂素及其混剂对土壤中Pb、Zn的解吸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东大宝山尾矿库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振荡提取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下EDTA、茶皂素及其混剂对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锌的解吸效果,结果表明:(1)EDTA对土壤中铅、锌的解吸率最高可分别达到54.19%、48.75%;茶皂素对土壤中铅、锌的解吸能力远弱于EDTA,尤其在pH值大于3的条件下,茶皂素对土壤中铅的解吸效果非常有限;(2)EDTA与茶皂素的混剂对土壤中铅的解吸高于锌,最高可分别达到73.98%、65.78%,这主要与土壤中铅、锌的形态分布有关;(3)在pH值在3—6范围内,铅的解吸率随pH值减小而增加,在pH值为4—6,锌的解吸率随pH值减小而增加.实验结果表明,茶皂素能强化EDTA对重金属的洗脱效率,并且在pH值2—7范围内,二者的协同作用受pH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9.
文章根据2003年-2007年广州市各种工业结构企业工业总产值以及工业三废排放量等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市工业生产规模结构、轻重工业结构、行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①广州市三种生产规模的企业中与工业三废关联最大的是小型企业,其次是中型企业,大型企业最小;②相对重工业,广州市轻工业与工业三废的关联较大;③广州工业主导行业与工业三废的关联度排序:纺织业〉石化工业〉电子产品制造业〉食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冶金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相似文献   
30.
电子废弃物以其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同时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和大量可回收材料等显著特点而备受社会各部门关注.以广州市废旧电脑为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基于Vensim语言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模拟广州市2001-2020年废旧电脑产生量的发展趋势.该模型由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政策子系统、一次及二次使用废旧电脑形成子系统等部分构成.结果表明,广州市电脑保有量、废旧电脑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据该模型预测,2020年广州市电脑保有量将突破650万台,户均拥有量将达到2.36台.利用相关历史数据检验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误差范围为-6.49%~1.95%.妥善处置量大且增长速度快的电子废弃物将是社会亟需解决的棘手难题之一,应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