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风险分析理论,针对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运行过程的风险状态,建立了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过程的实时风险定性分级模型与定量分级模型;并应用AHP方法设计建立了设备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最终结合风险可接受准则,依据设备运行的现实风险评价分级结果,可将承压类特种设备划分为风险高中低不同类型的设备,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检验及监管措施,实现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科学分级分类,从而为提高安全监管效能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42.
利用废锰液制高纯碳酸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生产对苯二酚大部分采用苯胺法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锰液 ,若不加处理 ,不仅浪费资源 ,而且污染环境。高纯碳酸锰是理想的高性能强磁性材料 ,是近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生产锰硅合金、锰铝合金、铁氧体、高活性二氧化锰产品的重要原料。本试验研究以废锰液为原料制备高纯碳酸锰。1 试验部分1 .1 试剂与原料氯化钡 ,硝酸铵 ,N-苯代邻氨基甲酸 ,硫酸亚铁铵 ,均为分析纯 ;某厂苯胺氧化废锰液 ,硫酸锰的质量分数约为 1 5 % ,杂质较多 (见表 1 ) ;工业碳酸氢铵 ,硫化钠。1 .2 试验步骤( 1 )过滤除去废锰液中的固体残渣 ,检测滤液中是…  相似文献   
43.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制约着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分析该问题出现的原因,认为构建珠三角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才是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在以下三方面构建珠三角循环经济圈:一是加强珠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力度,细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职能分工.形成广泛的协作关系;二是消除行政壁垒,建立城市群协调机制,建立直属中央的区域环保监测部门;三是完善区域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44.
考察了pH值、搅拌时间、Mg∶N和N∶P摩尔比对鸟粪石化学沉淀法(MAP)去除垃圾渗滤液中低浓度氨氮的影响,使用Design Expert 7.1.3进行3水平4因素响应曲面中心复合设计优化实验,并通过二次多项式拟合和参数优化,得到:当pH为10,搅拌时间为30 min,Mg∶N摩尔比为1.41,N∶P摩尔比为1.34时,氨氮去除率(Y1)可以达到最大值71.2%,体系中的残留PO34--P浓度(Y2)趋近于零,达到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排放标准》的排放标准。此外,X射线衍射图谱的分析表明大部分沉淀物质为磷酸铵镁。  相似文献   
45.
典型氯碱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广东某氯碱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区域,采集了场地22个土壤及地下水样品,分析了25项污染物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监测结果表明,煤炭堆场与锅炉房区土壤受重金属铅、镍污染。六六六、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六氯苯、苯是场地的特征污染物,主要分布在危险品仓库、漂洗车间与四氯化碳车间。根据监测结果开展了不同暴露途径致癌风险值及非致癌危害商的计算。结果表明,部分样品表层土壤中上述有机污染物的基于人体健康致癌风险指数均超过10-6,最高达到1.65×10-2,表明风险水平高;非致癌危害在各暴露途径下也超过可接受值1,最高达5.59×104,表明风险水平高。说明对于存在高风险的区域必须进行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修复,减缓场地再利用后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以华南滨海小流域——中山大学滨海水循环试验基地(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区,在对该流域地下水和雨水分别进行采样、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氯量平衡法(CMB)与地下水动态法计算了该流域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给水度。研究发现,试验基地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地下水埋深在雨季(4—9月)、旱季(10—3月)的变动范围大致为0~1.5 m与0~0.5 m。根据CMB计算结果,补给区、中间区雨季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分别为旱季的1.3~1.6倍和1.3~2.0倍,且补给区大于中间区(M5井除外)。利用地下水动态法计算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所得雨季、旱季的均值(7.6%和4.6%)与CMB计算结果(7.7%和5.3%)较为接近。给水度、雨强与入渗补给系数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将地下水埋深分别与降雨入渗补给量及潜水蒸发量进行多项式拟合对比,发现降雨入渗对地下水的最大入渗补给埋深约为2.3 m,当埋深为3.1 m时,地下水可获得最大净补给量。  相似文献   
47.
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的降解机理与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有机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与迁移转化规律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并对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48.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计算机模型是极其有效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和污染负荷估算的定量化工具,为非点源污染评价、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文章综述了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概况及其研究不足,并对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由于非点源污染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形成机理模糊、管理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未来非点源污染的量化模型研究及其与量化模型有关的相应参数研究、模型与GIS集成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49.
中国生态资产估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对全球变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生态资产研究已成为政府、科研院所等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将生态资产研究按行政区、流域与单一生态系统分3类进行分析,发现在流域尺度上的生态资产估算,以及生态资产的驱动机制研究较为薄弱;同时,文章对生态资产估算技术的适用范围、特点与缺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我国生态资产研究存在的难点与不足,并对中国生态资产估算做了一些前展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50.
选取广州市流溪河流域典型农业集水区--新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降雨地表径流进行定点监测,探讨降雨-径流条件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和不同利用类型的地表景观对非点源污染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在降雨事件下,污染物输出浓度总体上高于日常非降雨条件的污染物浓度,T-N、T-P和CODCr的平均输出浓度分别是非降雨条件下的3.8倍、7.8倍和32.1倍;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降雨初期是非点源污染物流失的高峰期,污染物浓度变化总体趋势滞后于降雨强度的变化,但与径流量变化趋势总体上相似;从不同地表景观径流产污来看,经生活区的径流CODCr输出浓度显著上升,水田田面径流是引起水体环境N、P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