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分段进水对人工快渗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的处理效率,研究了分段进水方式下以河砂/钢渣(1#)和河砂/天然沸石(2#)为填料的两个快渗池中氮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对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及总氮四种形态的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池、2#池采用2∶1的进水比例在表层下600 mm处分段进水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90%和45.93%,相对常规进水1#、2#池总氮去除率分别提高12.45%和12.23%,但对氨氮及CODMn的去除率影响较小;1#池、2#池采用1∶1的进水比例在表层下1000 mm处分段进水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80%和36.21%,相对常规进水1#、2#池总氮去除率分别提高9.35%和2.51%,但是对氨氮及CODMn的去除率大幅下降。CRI系统中不同形态氮、DO及ORP垂直分布特征显示表层为好氧环境,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及硝化作用,底层为缺氧环境,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此外,相对于天然沸石而言钢渣对污染物具有更好的去污效果。本研究表明,选取适当的分段进水位置及进水比例是提高CRI系统对氮的去除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西安高新区第二污水厂近期和远期设计规模分别为5×104m3/d和10×104m3/d,采用A2/O-混合反应沉淀-砂滤组合工艺,出水执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同时采用活性氧进行除臭。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来水量的变化,在各处理单元进行合理选择,为相关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试验及文献数据计算了东湖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垂直分布模型的参数值,并进行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VS含量是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AVS的沉淀、溶解及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东湖三个污染状况不同站点ABS垂直分布的差异,从而为应用ABS判断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野外收集的水华蓝藻为原料,经过75%甲醇溶液浸提,快速色谱分离和半制备色谱纯化,从滇池水华蓝藻中分离纯化出1种微囊藻毒素变体。电喷雾质谱、紫外分光光度计和HPLC检测结果表明,所得毒素为[Dha7]MCRR,是MCRR的1种去甲基化变体,其纯度大于 95%。该毒素的分子组成为环(Ala-Arg-MeAsp-Arg-Adda-Glu-Dha),分子量为1023,其紫外扫描光谱(200~300nm)在239nm处有特征吸收。[Dha7]MCRR在滇池水华蓝藻中普遍存在,有时会成为MC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5.
滇池沉积物菌群对微囊藻毒素的厌氧生物降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晓国  杨霞  陈锦  张圣虎  肖邦定 《环境科学》2009,30(9):2527-2531
好氧微生物降解已经被证明是微囊藻毒素(MC)自然转化的主要途径,但是厌氧降解的作用尚不明确.为了揭示这一降解过程,研究了滇池沉积物中混合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对MCLR的降解能力,并考察了环境因素和外加营养源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MCLR在2 d内从5 mg/L迅速降解到检测限以下,说明该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对MCLR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并且可以利用MCLR作为唯一氮源.在实验温度范围内,MCLR的降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酸性条件下MCLR的厌氧降解缓慢(pH=5.0)甚至停止(pH=3.0),而中性(pH=7.0)和碱性(pH为9.0、11.0)条件下降解速率没有显著差异.单独添加葡萄糖可以产生酸性物质而使体系的pH下降,从而抑制MCLR的降解,但是同时添加硝酸盐可以消除这一影响.单独添加硝酸盐对MCLR的厌氧降解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硝酸根在这一过程中未被MCLR厌氧降解菌用作最终电子受体.以上结果表明,厌氧降解可能是沉积物中MCLR转化的另一重要途径,该过程在MCLR污染治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波段紫外光对微囊藻毒素光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优化光降解法去除饮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分别用UVA(l=300~400nm)和UVC(l=253.7nm)2种紫外光源研究了紫外光波长对MC-RR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波段的紫外光具有不同的催化效率和降解中间产物.在UVA下照射12h后,MC-RR仍有30%~50%残余,同时产生2种几何异构体4(Z)-Adda-MC-RR和6(Z)-Adda-MC-RR,且二者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保持恒定的比例.而在UVC下,MC-RR除生成2种异构体外,还生成中间产物[三环-Adda]MC-RR,在0.850mW/cm2光强下照射60min后,这些中间产物随MC-RR一起基本消失.两种情况下,MC-RR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可用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描述,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均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尽管UVC强度仅为UVA的10%,但MC-RR在UVC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却比UVA下高了近2个数量级.这表明,利用光降解技术去除饮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宜选用UVC光源.  相似文献   
17.
滇池典型湖湾沉积物氮磷化学特性及疏浚层推算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滇池围湖试验区海东湾和马村湾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柱状样按每3cm分层,测试有机质、总磷及赋存形态磷(包括不稳定性磷、铁铝结合态磷、钙结合态磷、残渣磷)、总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等指标.结果表明:近些年来,2湾遭受的氮、磷内源负荷比以前大;铁铝结合态磷在磷的各形态中含量最高,氨氮所占总氮的比例较其它湖泊偏低;也发现海东湾和马村湾这2个湖湾在9~12cm层总磷、总氮呈现污染减轻的趋势,同时在24~39cm的深度上,总磷、总氮指标再次出现转折,考虑可行性和经济制约,24~39cm处可作为疏浚层厚度.  相似文献   
18.
微囊藻毒素[Dha7]MCRR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外收集的水华蓝藻为原料,经过75%甲醇溶液浸提,快速色谱分离和半制备色谱纯化,从滇池水华蓝藻中分离纯化出1种微囊藻毒素变体.电喷雾质谱、紫外分光光度计和HPLC检测结果表明,所得毒素为[Dha7]MCRR,是MCRR的1种去甲基化变体,其纯度大于95%.该毒素的分子组成为环(Ala-Arg-MeAsp-Arg-Adda-Glu-Dha),分子量为1 023,其紫外扫描光谱(200~300 nm)在239 nm处有特征吸收.[Dha7]MCRR在滇池水华蓝藻中普遍存在,有时会成为MC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