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008年1月衡阳市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冰冻灾害,给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评估冰雪灾害,探究冰雪灾害的形成机制,寻找冰雪灾害防御措施又成为衡阳市灾害防治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引入综合灾情指数,比较分析了1998年洪涝灾害与2008年冰冻灾害的综合灾情,得出2008年冰冻灾情比1998年的灾情更严重。从灾害系统论角度出发,详细地分析了此次冰冻灾情的形成机制,提出了衡阳市应对冰雪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2.
在受限空间内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细水雾作用下烟气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采用Vario Plus型烟气分析仪,测量了施加细水雾前后空间某点的压差和温度,并根据动压测速原理计算出该点处烟气运动速度.通过改变喷头类型和工作压力,研究了不同工况下雾滴速度和粒径等因素对烟气运动速度的影响规律,定量地表征了细水雾作用下烟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速度增量的变化规律,为细水雾灭火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3.
魏超  陈涛  江桥  王姝  邱伟建  成小英 《环境科学》2021,42(12):5884-5895
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对微米沸石粉进行固定,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水凝珠去除氨氮的效果及其机制.结果表明:PAZ-20的投加量超过10 g·L-1时,氨氮去除率达到了 80%之上.pH为3~8时,pH增加对PAZ吸附氨氮影响不大,当pH从9增至11时,氨氮去除率随pH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AZ吸附氨氮的最佳pH为7.水温为5~25℃时,氨氮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上升,25~35℃内略有上升,水温升至401,氨氮去除率有所下降.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PAZ吸附氨氮.PAZ-20对于水中阳离子的吸附能力为:K+>Mg2+>Na+>Ca2+.共存阳离子对PAZ吸附氨氮的影响程度为:K+>Na+>Ca2+>Mg2+.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微米沸石粉被良好地固定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中.PAZ可用于黑臭河道的治理,且受共存阳离子的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244.
选取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4个子系统的18个指标,构建了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确定指标的标准值及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对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处于轻度与濒临超载临界状态,接近危机状态,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水环境承载力预测因素,基于综合评价指标,预测2020年信阳市各县(区)水环境承载力处于濒临超载状态,至2030年仍处于濒临超载状态,但水环境综合评价值有较大幅度提高;结合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5.
对2010年太湖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pH、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含水率、孔隙度、粒径、总磷和烧失量这8种理化指标和Cu、Zn、Ni、Cr、Pb、Ba、Mn、Co和V这9种重金属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大小为:Mn>Ba>Zn>Cr>V>Ni>Pb>Cu>Co,且各重金属含量均超过背景值,这9种重金属与太湖流域地质作用紧密相连,同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和重金属空间分布分析可知,北太湖段和南太湖段重金属含量均从湖岸向湖心有所减少,西太湖段重金属含量从湖岸向湖心有所增高,湖心区重金属含量分布相对均匀.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重金属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反映其具有同一污染来源.通过PCA和PMF分析可知,太湖重金属来源多样,交通和工业复合源是最主要的来源,成岩作用是第二主要来源,农业是第三主要来源.此外,收集分析了2000~2020年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通过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可知,Cu、Zn、Ni、Cr和Pb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均呈下降趋势.这为太湖今后的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