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河"断流”对该河段河水中主要离子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rProgram)和我国水利部黄河流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对1970s-1990s期间黄河下游河水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断流”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现象”的频频出现,主要与枯水期中、上游地区引水量急剧增加有关;黄河的“水质浓化”趋势也主要由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农田引起,因此,黄河“断流”与“水质浓化”现象是同一人类活动的两个平行的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72.
黄河水的COD值能够真实反映其污染状况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静生  何大伟  张宇 《环境化学》2003,22(6):611-614
本文表述了“黄河水的COD值不能真实反映其水污染程度的见解”,黄河水中泥沙的存在大大提高了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值,增大了水质监测结果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判断水污染程度的复杂性和难度。但我们与其他学者在认识上有明显的差异,他们认为,泥沙含有或吸附了耗氧有机物质,不能忽视其作为面源污染物的影响,而我们认为,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是无害的稳定性极好的天然腐殖质类物质,它在COD监测方法规定的高温、强酸性、强氧化剂条件下,可被氧化而耗氧,但在正常的地表条件(低温、低压、中性)下,其被氧化而耗氧的过程极为缓慢和有限,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危害。我们的认识是,不应将黄河泥沙中的天然腐殖质与通常观念上的耗氧有机污染物混为一谈,COD数值不是评价与判断黄河水污染状况的良好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73.
黄凤茹  陈静生 《环境化学》1999,18(2):97-102
中国河流水质信息系统以关系数据库管理为主控,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河流站点属性信息、站点地理位置和水质测数据的管理、条件查询、网页查询及表达输出等。本文分析系统的研制思路和关键技术,介绍系统所处理的数据,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4.
BP网络应用于长江水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运用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作为学习样本,选取了包括氧平衡参数、营养元素、重金属离子、油类等14个指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对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含湖泊)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分类研究。将计算结果与GIS数字化图形相结合,表明长江干流和大部分支流水质状况基本良好,上游支流沱江、下游支流大运河及太湖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长江干流城镇区段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75.
黄河水泥沙含量高,现行的BOD5、COD和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所测结果常不能真实反映其污染状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在评价黄河水质时,不采用COD、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的实测值,而采用经分别校正的数值,对COD和高锰酸盐指数而言,应从实测值中扣除由泥沙有机质本底量所产生的那部分数值.对BOD5而言,既可通过改进测试操作解决,也可通过乘以校正系数以恢复测量过程中受泥沙沉淀影响而降低的那部分数值.应用校正公式,通过案例研究,对校正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