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冻融作用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受季节性冻融过程影响显著的辽宁省棕壤和暗棕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冻结温度、融化温度、冻结时间和冻融次数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处理条件下土壤中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波长254 nm处的紫外吸光度(UV-254)和单位浓度DOC的紫外吸收值(SUVA)的变化规律相似,均随冷冻和融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冷冻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随冻融次数的增多而减小.冻融作用使DOM的腐殖化程度提高,分子量减小.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DOM中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和类腐殖酸荧光物质的含量先减少后增多;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多,DOM中荧光物质的含量逐渐减少.研究成果对于准确掌握冻融条件下土壤中DOM的变化规律,以及实施有效的土壤生态环境和地表水流域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2.
为考察蓝藻水华对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于2016年8月对太湖不同藻华暴发区表层水体中N_2O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N_2O浓度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其中河口区最高,平均约26.8μmol·m~(-3),而梅梁湾东北部区和太湖开敞区最低,平均仅4.0μmol·m~(-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水体中N_2O与叶绿素a(Chl-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室内微宇宙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在硝酸盐氮充足的条件下添加少量蓝藻的处理组[ρ(Chl-a)约为80μg·L~(-1)]N_2O释放通量显著高于对照组[ρ(Chl-a)约为30μg·L~(-1),P0.001]。但是随着蓝藻添加量的增加,N_2O的释放通量又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这表明在氮不受限的条件下,一定浓度的蓝藻可促进N_2O的产生,而高浓度的蓝藻则可能对N_2O的释放起抑制效应。乙炔抑制试验中,N_2O产生速率则随着Chl-a浓度的增加急剧升高,说明微宇宙中的高浓度蓝藻可能同时加快了N_2O的产生和消耗,从而抑制了水体中N_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133.
湖泊陡岸带生态建设基底修复工程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介绍最新开发的湖滨陡坎沿岸水域基底修复技术,主要采用人工方法在需要进行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恢复的湖滨陡坎沿岸的水域实施基底修复工程措施,在目标水域边界构筑水下围埝,采用绞吸式挖泥船将疏浚的湖泥按设计高程要求吹填至基底修复工程区内,形成缓坡浅滩,改善湖泊沿岸带自然条件,为湖泊沿岸带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文章对该技术方案、工程效果进行了介绍,并将本技术与同类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4.
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蓝藻清除应急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保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水体及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对滇池敏感水域实施蓝藻清除应急措施。该项目在水资源调控措施、其他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及行政管理措施的协同作用下,针对各应急区不同的污染特征,采用多种药剂净化、机械除藻、水域围隔、凤眼莲景观化等各种应急措施,以确保达到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及外海北部敏感水域水体及旅游景观明显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5.
利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测定了洪湖鹭科鸟类(包括白鹭、池鹭)的胸脯肌肉、肝脏组织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结果显示,鹭科鸟体内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六氯代苯、艾氏剂、七氯、环氧七氯等大部分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白鹭肌肉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1.3—89.4 ng.g-1和162—2149 ng.g-1(以脂重计,下同),平均值分别为37.3 ng.g-1和943 ng.g-1;肝脏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73—30.6 ng.g-1和280—957 ng.g-1,平均值分别为14.6 ng.g-1和566 ng.g-1.池鹭肌肉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61—25.8 ng.g-1和68.4—261 ng.g-1,平均值分别为11.5 ng.g-1和189 ng.g-1;肝脏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63—18.9 ng.g-1和147—1305 ng.g-1,平均值分别为13.1 ng.g-1和553 ng.g-1.统计分析显示,HCHs和DDTs在洪湖鹭科鸟组织中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析结果表明,洪湖湿地系统可作为有机氯污染的潜在源区,而候鸟可成为有机污染物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的传输介质.洪湖地区鹭鸟体内有机氯污染与全球其它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有机氯农药尚未对本区鸟类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36.
针对上海地区地表水中混合并持久残留的抗生素对水生态的危害,测试了3种主要被使用的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Z;土霉素,OTC;氟苯尼考,FF)对4个不同营养级的水生生物代表种(蛋白核小球藻、费氏弧菌、大型蚤和斑马鱼胚胎)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并进一步对生态风险进行评估来探究抗生素对水生态系统的综合作用。研究表明:水生生物对单一抗生素暴露的毒性敏感顺序为:蛋白核小球藻斑马鱼胚胎费氏弧菌大型蚤。用联合指数(CI)来评价抗生素二元混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发现对于不同水生模式生物,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以拮抗作用(CI1)为主。通过与浓度加和(CA)和独立作用(IA)2个传统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发现CI模型能准确预测到抗生素联合毒性偏离相加作用。由于养殖废水中这3种抗生素的含量均远高于其他水体(如黄浦江、长江口、工厂废水),其对不同营养级的水生生物均表现出较高的风险性,需要对养殖废水采取相应的风险削减措施;相比之下,其他水体中抗生素对费氏弧菌、斑马鱼胚胎、大型蚤均表现出低风险,但是对蛋白核小球藻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警惕抗生素对水体初级生产者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37.
正近年来,中国加快了大气污染治理步伐,空气质量大幅度改善,2017年,中国338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6%,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但短期内中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重污染天气仍将频繁发生。2017年青岛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距离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仅差2微克/立方米,仍出现重度污染天气4天,启动重污  相似文献   
138.
对5个典型人工湿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各水质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SS为70%~80%,TN及NH3-N约为30%~50%,TP约为20%-40%,CODcr约为40%~50%;TN、NH3-N及TP去除率基本上是随着进水浓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CODcr及SS则是随着进水浓度的下降而逐渐下降;人工湿地的TN削减量为28~33kg/d,NH3-N为5.3-7.34kg/d,TP为1.4~1.7kg/d,CODcr为250—320kg/a,SS为120~300kg/d;人工湿地的污染物表面负荷平均去除量TN为2.00g/m^2。d,NH3-N为0.53g/m^2·d,TP为2.32g/m^2·d,CODcr,为19.24g/m^2·d,SS为374.71g/m^2·d。  相似文献   
139.
为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针对大型煤炭采矿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政府为主导,煤企为主力军,系统构建符合矿区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该体系包括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议分体系提炼关键指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矿区实际情况限值,确立评价方案并推动...  相似文献   
140.
文杨  薛爽  陈静  王超  毛伟伟  王杰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4):1106-1115
以沈阳市新开河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冰封期前、后河流底泥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荧光特性的变化.按照DOM在XAD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将其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结果表明:HPO-A是河流底泥中的主要DOM组分,在冰封期前、后分别占溶解性有机碳(DOC)的41.2%~69.5%和38.9%~63.9%.冰封期前河流底泥中的DOM及HPO-A、HPI的DOC值均高于冰封期后.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冰封期前、后河流底泥DOM组分中含有类腐殖酸荧光物质,类富里酸荧光物质,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物质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物质,并且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物质在各DOM组分中的含量最高.冰封期后HPO-A、HPI中荧光物质的含量低于冰封期前.同步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在冰封期河流底泥DOM组分中激发波长分别为285~295 nm和330~350 nm的荧光物质向水体释放,导致其在底泥DOM组分中相对含量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