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01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研究掘进机扰动作用下超前支架动态响应特性,基于块系覆岩理论,构造超前支架-顶板耦合动力学模型,根据截齿截割阻力经验公式和牵引阻力经验公式推导截割头竖向受力公式,将其作为掘进机扰动激励,进行超前支架扰动作用下支架动态响应仿真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超前支架-顶板接触刚度与超前支架支护刚度分别增加到2.5×106kg/s~2时,超前支架与顶板的位移幅值分别减小了66.78%和54.73%、58.91%和63.78%;当接触刚度增大至临界值1.5×106kg/s~2后,其对顶板位移变化量抑制作用减小。结果说明增加接触刚度或支护刚度均可减小掘进机扰动对超前支架的影响;当接触刚度达到某一临界值,顶板下沉量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2.
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 Schlecht.)是分布于青藏高原的一种人工造林先锋树种和重要资源植物,其叶片富含生物活性物质黄酮,阐明西藏沙棘叶片黄酮含量及其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对西藏沙棘资源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以甘肃、青海和四川分布的26个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 Schlecht.)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及室内分析,测定了西藏沙棘叶片4种黄酮含量,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分析了西藏沙棘叶片黄酮与11个生态因子(包括海拔、纬度、经度、年均降雨量、年均温度、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1月气温、7月气温、风速和水蒸汽压)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沙棘叶片中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和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0.13、2.00、1.08、3.51和6.73mg·g~(-1),各类黄酮平均含量排序为:异鼠李素槲皮素山奈酚杨梅素。RDA分析表明,环境变量对沙棘黄酮总解释量为59.9%,西藏沙棘叶片总黄酮含量随纬度(F=8.632,P=0.004)的增加而降低,随海拔(F=9.723,P=0.006)、1月气温(F=5.525,P=0.014)、年均降雨量(F=5.425,P=0.022)和水蒸汽压(F=3.682,P=0.048)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叶片黄酮的富集;杨梅素、槲皮素、异鼠李素随空间和生态因子显示出一致的变化规律,但山奈酚含量无显著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3.
为了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残留量,采用在线净化与Q Orbitrap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样品提取液经在线净化柱C18-XL净化,资生堂CAPCELL PAK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Full Scan/dd MS2正离子扫描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在0.1—50 ng·m L~(-1)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定量限为0.3μg·kg~(-1).对空白样品分别加标0.3、1.5、3μg·kg~(-1),回收率为80.2%—9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9.4%.  相似文献   
84.
构建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分析发现,重庆市在2001年前可持续发展保持较好,而2001年以后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不和谐.最后就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5.
磷酸生产废水经絮凝-旋流分离工艺处理后,再回用于生产过程,实现了磷酸生产废水的闭路循环,不仅回收了废水中的磷酸,还节约了大量工业用水。  相似文献   
86.
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材料,观察了玉米茎秆和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比较了灭菌、未灭菌玉米叶的抑藻活性,并对玉米叶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学基础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筛选和发现新的高效除藻剂提供思路.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能显著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玉米叶的抑藻作用强于玉米茎秆.0.5 g/L的玉米叶对密度为1.69×106 个/L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灭菌、未灭菌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别,表明微生物不是玉米秸秆发挥抑藻作用的主要原因.玉米叶不同溶剂粗提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石油醚、二氯甲烷粗提物的抑藻活性明显强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粗提物.GC-MS分析结果显示,石油醚、二氯甲烷粗提物中主要含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三烯酸、棕榈酸等脂肪酸类物质,提示长链脂肪酸可能是玉米秸秆抑藻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7.
采用“含有配制油基钻井液用主乳和油相的Winsor I微乳液+臭氧氧化”联合工艺对油基岩屑进行处理,Winsor I微乳液处理油基岩屑后所得的基础油和部分主乳化剂进入平衡油相,可以用来配制油基钻井液,臭氧氧化对岩屑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降低岩屑表面含油量。文章以处理后岩屑含油量为指标,系统优化了微乳液组成、微乳液清洗油基岩屑工艺和臭氧氧化工艺。根据实验结果推荐微乳液组成为“脂肪醇聚氧乙烯 醚硫酸钠+配制油基钻井液用主乳化剂(2:1)”,混合乳化剂浓度为6%,正戊醇浓度5%,柴油浓度36%,其他为盐水。微乳液清洗条件为固液比1:5,室温下搅拌清洗60min。此条件下岩屑含油量可降至1.41%,微乳液重复使用4次后,岩屑含油量仍可以保持在2.0%以下。臭氧氧化深度处理时,推荐工艺条件为臭氧氧化时间40min,清水pH=7,固液比1:5,臭氧流量5mg/min ,处理后岩屑含油量可降至0.36%。  相似文献   
88.
储罐作为部分企业最基础的辅助生产设施单元之一,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VOCs排放量占整个企业VOCs排放总量的比重较大。主要介绍了不同储罐VOCs的排放形式、特点,讨论了储罐结构、环境因素、操作参数、物料物性4个方面对储罐VOCs排放的影响。最后,从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以及末端治理层面上可行的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89.
90.
利用植物提取液绿色合成的纳米铁,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优点。本文采用葡萄籽提取液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风车草生物炭为载体,制备了生物炭负载纳米铁(CBC-nZVI),用于去除废水中的As(Ⅲ)。结果表明,纳米铁(nZVI)成功负载于生物炭表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溶液温度的升高,CBC-nZVI投加量的增加和溶液初始pH的增大,CBC-nZVI对As(Ⅲ)的吸附量不断增大;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CBC-nZVI对As(Ⅲ)吸附行为,CBC-nZVI对As(Ⅲ)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CBC-nZVI对As(Ⅲ)的吸附是单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ESR表征结果表明CBC-nZVI在有氧反应体系中生成了·OH,反应过程中,As(Ⅲ)大部分被氧化为毒性较低的As(Ⅴ),通过吸附、氧化还原和共沉淀实现As(Ⅲ)的最终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