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51.
近40年来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长江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开展1981—2019年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特征研究.系统总结了39年间长江干流地表水环境监测情况,以CODMn、NH3-N和TP为研究因子,探讨了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同时,选取有连续监测结果的断面,分析了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不同断面近40年来的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81—2019年,我国水环境监测迅速发展,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监测在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项目和水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②长江干流地表水水质总体相对较好,上游水质好于中下游,上游水体中ρ(CODMn)、ρ(NH3-N)和ρ(TP)均低于中下游.③1981—2005年各江段ρ(CODMn)和ρ(NH3-N)年均值变化特征不同,在2006年之后大体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④2006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呈好转态势,水体中ρ(CODMn)、ρ(NH3-N)和ρ(TP)均呈逐年下降趋势.⑤近年来,长江干流断面中TP的污染程度高于CODMn和NH3-N,应引起重视.研究显示,政府的相关管理措施对长江干流水质改善具有正面推动作用,极大改善了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也促进了长江干流水质的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52.
杨玉莲  杨昆  罗毅  喻臻钰  孟超  李岑 《环境科学》2021,42(11):5100-5108
目前很少有PM2.5污染与植被覆盖的相关性深入研究,尝试对此进行补充.基于1998~2016年的PM2.5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栅格数据,以中国内地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NDVI值进行3个等级划分(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并计算相应等级的PM2.5污染浓度.在此基础上,从NDVI的景观尺度和类型尺度分析PM2.5污染的时空特征,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化NDVI景观格局指数对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东北经济区在植被覆盖相对较低的区域,PM2.5污染较严重;而黄河中游、西南地区及大西北经济区则在植被覆盖相对较低的区域表现出较轻的PM2.5污染;②大部分区域的PM2.5随时间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③PM2.5与NDVI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显著(P<0.05)的区域相对较少;④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面积比(PLAND)、斑块数量(NP)、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LPI)和聚集度指标(AI)指数对PM2.5的影响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53.
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分析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16年以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5.5%,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1%和87.0%,生态质量指数为59.6;2016—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2.4个百分点,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21.6个百分点,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上升3.9个、13.0个百分点。但各生态环境要素质量在部分区域、特定时段不容乐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偏高;个别流域仍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远低于全国水平,某些流域仍存在劣Ⅴ类水质断面,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地表水中的主要超标指标;声环境1类和4a类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仍相对较低;新疆中北部和甘肃西部地区仍有部分县域生态质量为四类或五类,生态脆弱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随着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期,控制污染增量的边际成本增加,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4.
地下水中氮的表现形式及其污染的微生物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地下水环境中氮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下水污染的途径和特点,提出了利用人工诱变得到的高效除氮菌来进行了地下环境除氮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模拟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同时,细菌除氮效率,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对方法应用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地下水中阿特拉津降解菌种的筛选及其降解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吉林市农药厂采集的污泥样品中筛选出JLNY01和JLNY02降解阿特拉津(AT)的菌种,模拟地下水环境(pH=7,温度10℃)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JLNY01在一定时间内驯化,降解率可达83.6%,JLNY02可直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降解,其降解率可达81.8%,而在高温(30℃)条件下,JLNY01在6d内可达到对AT的完全降解,而JLNY02的降解率仅为31.5%,证明JLNY01温度愈高降解效果愈好,而JLNY02只适于在低温下降解,可确定为一种嗜冷菌。  相似文献   
56.
城郊森林区对城区环境生态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郊森林区正成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定常熟市及近郊的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实验区,根据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测试结果,分析探讨城郊森林区对城市区域的生态影响及作用机制,表明森林群落是优于其它下垫面类型的多层,多效,可持续利用的城区环境生物净化器。  相似文献   
57.
本文针对浙江舟山澳洲活牛进境加工项目可能的溢油事故,预测分析溢油油膜的扩散漂移对周边海域的影响。首先采用MIKE21 HD模块建立了舟山海域二维潮位模型,在利用实测水文数据对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通过MIKE OS模块模拟溢油油膜的扩展、输移和风化过程,计算了在航道和靠泊平台发生溢油时不同工况下油膜的扩散输移过程。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油膜的扩散输移与油品泄漏地点、溢油发生时刻、流场特征以及风速风向相关;静风时,油膜运动由涨、落潮流主导,随水流流动扩散输移,24 h最大扫海面积为195.74 km2;夏季主导风向SE向风条件下,向杭州湾开敞水域输移,不受岸线和岛屿的阻挡,扩散范围更广,24 h最大扫海面积为209.71 km2;不利风向NW向风条件下,油膜在金塘岛南侧岸线和周边岛屿沿岸堆积,24 h最大扫海面积为131.99 km2。  相似文献   
58.
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实验得出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条件:采用经质量浓度为80g/L的硝酸铜溶液浸渍后的γ—Al2O,为催化剂,废水pH为3,催化剂体积分数为40%,H2O2体积分数为4%,反应时间3h以上。原水经处理后COD由4540mg/L降至600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由552mg/L降至160mg/L以下。  相似文献   
59.
太湖地区蠡河流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湖上游蠡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面源污染为主子流域和城镇地表径流进行监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流域林地、耕地及城镇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源污染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林地产出径流面源COD、TN和TP浓度分别为2.987±1.582,1.690±0.349,0.019±0.009mg/L;耕地的产出径流面源COD、TN和TP浓度分别为9.874±5.146,2.534±2.459,0.185±0.149mg/L;小城镇的产出径流面源COD、TN和TP浓度分别为7.729,1.790,0.117mg/L.蠡河流域的面源污染COD、TN和TP负荷量分别为919.9,306.0,13.5t/a.  相似文献   
60.
巢湖合肥地区洗衣粉排磷占入湖磷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肥地区人均洗衣粉用量为3.12kg/a,洗衣粉总用量为8345t/a,洗衣粉带入水体的总磷量为256.08t/a,占入湖总磷负荷量的13.62%。因此,实行“禁磷”措施后,可削减该地区入湖总磷负荷量的13.62%,对改善巢湖水质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