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安全科学   179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312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采用次氯酸钠、酸性水解、臭氧氧化等处理工艺 ,提高农药杀菌剂代森锰锌废水的可生化性 ,结果表明 :当O3/CODCr为0 .0 49— 0 .0 5 6时 ,BOD/COD达 0 .3— 0 .4,生化处理CODCr去除率可提高至 70 % .臭氧与过氧化氢并用可降低臭氧投加量 ,BOD/COD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82.
采用络合萃取法提取土霉素废液中的土霉素,并以土霉素水溶液作为模拟试液,研究了吡啶类萃取剂对土霉素的萃取规律。结果表明,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选用氯代十六烷基吡啶(PCC)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PCB)2种产品均可有效萃取废液中的土霉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反萃得到合格的土霉素结晶产品。  相似文献   
683.
用SBR生化系统处理苯胺类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技术,高效地处理苯胺类有机废水。当废水中苯胺和COD_浓度分别为150~500 mg/l和800~1800mg/l时,经处理后,去除率分别大于99%和90%。去除的有机负荷高达5.2kgCOD_/kg·d或2.7kgCOD_/m~3·d。该系统运行稳定,在活性污泥中不会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684.
狄秀玲  魏青珂 《灾害学》1993,8(4):32-36
陕西省滑坡数据库由多个库文件组成。使用了DbaseⅡ程序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能对整个陕西省的大量滑坡数据进行便利的编辑、检索、打印及统计。  相似文献   
685.
电视机和有线通讯设备的生产,均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390名生产工人的主要慢性肌肉骨骼损伤有手疲劳、右臂疲劳及肩痛,与对照人群比较,P〈0.05差异显著。手痛、腕痛、颈痛及上下背痛虽多于对照人群,但无统计学意义,这与Laopajarri和shihan 等报告不同,这可能与当时工厂定额相对较低,全天纯劳动工时相对短有关  相似文献   
686.
采用NCTB测验对187名流水线作业工人测试,结果表明工人的情绪状态变得更焦虑、愤怒、抑郁、易疲劳。反映记忆力、感知/运动速度、心理运动稳定性、视反应速度对神经行为功能与劳动强度与工龄呈负相关。这与工人反映的头痛、头昏、多梦、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增多一致  相似文献   
687.
688.
天灾人难违,人祸最可恨。天灾处理不及时妥当,很可能转为人祸,发生次生灾害;反之,灾难就会减轻,损失就会将到最低。汶川地震后,环保部科技司始终秉承中国环保精神,统一部署,快速行动,果断实施,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保障了地震灾区的环境安全,没有发生一例环境类次生灾害,取得了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689.
690.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由于很容易配合电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正是因为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丢失、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产品已经广泛用于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防范等领域.那么生物识别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