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有机酸对根际土壤中铅形态及其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瑛  张桂银  李洪军  魏静 《生态环境》2004,13(2):164-166
采用根袋盆栽试验和连续浸提方法研究外源柠檬酸、EDTA对根际土壤中Pb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能明显活化根际土壤中的Pb,高浓度(3mmol/L)比低浓度(0.5mmol/L)的柠檬酸对Pb的活化能力强;EDTA在低浓度(0.5mmol/L)时对Pb的活化能力就很强。柠檬酸、EDTA能增强土壤Pb的毒性,提高小麦根部对Pb的吸收,并促进Pb由根部向地上部转移。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连续液化采样器(PILS)-超声雾化器-气溶胶化学组分检测仪(ACSM)联用系统,对深圳市冬季PM2.5中水溶性组分进行在线连续观测,获取高时间分辨率的水溶性有机物(WSOM),SO42-,NO3-,NH4+和Cl-浓度信息以及WSOM的质谱结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PM2.5中水溶性组分的总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4.0~117μg/m3,平均浓度为20.1μg/m3,其中WSOM(25.2%)和SO42-(22.4%)是最主要的贡献组分.ACSM质谱显示WSOM具有氧化态有机气溶胶(OOA)的质谱特征,其氧碳比(O/C)的平均值达到(0.60±0.09),且WSOM与二次无机离子(SO42-+NO3-)和钾(K)有强相关性,与黑碳(BC)的相关性较弱,表明了观测期间WSOM主要来源于二次反应产生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和生物质燃烧,与机动车等一次排放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吸附-电催化氧化降解气态氯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静  杨骥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465-1468
采用高接触面积微孔曝气的方式,以吸附性多孔导电材料活性炭纤维(ACF)为电极,吸附电催化氧化两步联动降解气态氯苯,实现了在电解质水溶液中对高浓度非水溶性气态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有效处理。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分析实验结合,确立最佳实验条件并着重考虑pH值、鼓气速率、电解电压、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气相中氯苯去除率达到74.3%(20℃)和72.9%(10℃)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湿地开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王娜  高婕  魏静  刘颖  庄绪亮  庄国强 《环境科学》2019,40(5):2375-2381
过度开垦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快速退化,湿地土壤微生物能够敏感地反映湿地土壤质量及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演变.为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黑龙江抚远三江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中的原始泥炭湿地、开垦后改种豆科植物及水稻的3种湿地土壤.采用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上述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并探讨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湿地土壤中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但土地利用方式明显改变了湿地土壤细菌属的组成.改种豆科植物土壤中Blastocatella、Coxiella、Rickettsia丰度较高,水稻田土中Massilia、Nitrosomonas、Bradyrhizobium聚集较多,而泥炭湿地中含较高丰度的Rhizomicrobium、Arthrobacter、Bacillus.结合Chao值与Shannon指数,水稻田土微生物多样性高于改种豆科植物土壤及泥炭湿地土壤,而后两种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则未见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及含水率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驱动因子,说明湿地土壤开垦后改变了土壤p H、含水率及土壤养分,从而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际土壤中Cd、Pb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根袋盆栽试验和连续形态分析方法研究根际土壤中Cd、Pb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效应。结果表明,(1)在低Cd质量分数(≤1mg/kg)污染条件下,根际土壤中cd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在较高cd质量分数(≥5mg/kg)污染条件下,cd主要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即根际土壤中Cd由残渣态向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Cd活性增强。(2)Pb在根际土壤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交换态质量分数很低,并随Pb污染水平的提高,其主要存在形态未改变。(3)土壤中Cd、Pb总质量分数及各形态质量分数(残渣态除外)与小麦根、茎叶中Cd、Pb质量分数呈正相关性,而与鲜质量呈负相关性;当w(Cd)添加量≥5mg/kg时,小麦鲜质量明显下降;当w(Pb)≥500mg/kg时,小麦鲜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水溶液电解质中,以活性炭纤维(ACF)为电极,采用微孔曝气方式,吸附-电催化氧化两步联动降解非水溶性气态VOCs。以苯为研究对象,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分析实验结合,正交实验确立最佳实验条件为:鼓气速率80L/h、苯/乙醇(体积)=30/150、电压10V、电解质浓度2g/L;最佳实验条件下,气相中苯的去除率为93.3%。单因素分析实验考虑了鼓气速率、苯浓度、电解电压、电解质浓度等因素的变化对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污染问题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如何避免环境污染是目前我国需要重视的问题,而针对已经遭到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则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做好环境的监测和分析,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部分,借助环境监测能够更好地进行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及治理工作。我国政府已经对大气污染治理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并且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应对目前大气污染给我国环境以及发展带来的危害。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当中,环境监测发挥的作用是尤为关键的,所以就大气污染治理来探讨环境监测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按照差异性布点原则,采集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土壤样品23851件,使用AFS-2202E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As含量.利用Geo IPAS V3.2化探专业版软件绘制砷地球化学等值线图,按照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分别对土壤砷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土壤砷含量相对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张家口盆地和河谷平地区,相对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河道两侧.土壤砷含量最小值出现在草地中,最大值出现在耕地中.含量均值由大至小依次是耕地、园地、草地和林地,分别为9.61、9.44、9.08、8.84 mg·kg-1.土壤砷环境质量整体良好,潮白河流域优于永定河流域.Ⅰ类面积比例为99.96%,介于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之间的样点共计11个,高于风险管制值的样点2个.调查区77.11%的面积保持砷背景值的含量水平,处于无明显累积状态,22.83%的面积处于轻度-中度累积,无重度污染区域,土壤砷的污染累积问题需引起关注,应避免量变的积累造成质变,最终引起土壤砷含量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食物链氮素资源流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活化氮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研究利用养分流动方法,利用模型量化氮素流动特征的指标,阐明我国食物链氮素流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GDP增长,在食物消费拉动下,2005年人均化肥、饲料、食物氮素消费量分别为1980年的2.1、2.2和1.3倍,养活一个中国人的资源代价在增加。中国食物链氮素库存量和流量大幅增长,1980年到2005年农田氮素总流量从2104×104t增加到4355×104t,动物生产体系氮素流量从745×104t提高到2255×104t,家庭消费系统氮素流量从313×104t增加到436×104t。然而,2005年食物链氮素生产效率仅为9%,废弃物循环率下降。与此同时,食物链氮素流动排放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2005年食物链系统进入环境的氮素为4 288×104 t,是1980年的2.4倍。  相似文献   
20.
Cd、Pb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瑛  张桂银  李洁  魏静 《生态环境》2005,14(2):208-210
采用根袋盆栽试验以及平衡法研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对镉、铅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在镉、铅起始浓度分别为Cd 0-0.6mmol/L和Pb0~1mmol/L条件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镉、铅吸附量差别不大,随镉、铅浓度的提高,根际土壤镉、铅吸附量均比相应的非根际土壤的高。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镉、铅解吸量随镉、铅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铅解吸率(0.7%以下)明显比镉的(5%-10%)低,根际土壤镉解吸量比非根际土壤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