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为了研究在电凝并中预荷电参数对颗粒物凝并效果的影响,在凝并室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颗粒物体积占有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试验由预荷电室和凝并室组成,凝并室的电压为交流电压,最高为35 kV.为了明确正负电晕的荷电效果,首先对预荷电室正负电晕的伏安特性曲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正负电晕的电晕电流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而负电晕的电流始终大于正电晕,且极配形式对正电晕电流无太大影响,在负电晕条件下,二齿芒刺线的电流增长更快.后续依次改变预荷电室正负电晕电压、颗粒物质量浓度、风速和极配形式,结果显示当预荷电室的极配为二齿芒刺线-板,直流电压为-35 kV,质量浓度为2 g/m3,风速为1.2 m/s时,凝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2.
提高电除尘器除尘效率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凯  黄超  田莉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0):763-766,780
电除尘器在粉尘治理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影响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综述了近年来提高电除尘器效率措施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几种新型电除尘器的除尘机制及除尘试验结果,评论了其除尘性能和应用前景,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3.
随着中国污水处理厂处理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污泥的出路问题,污泥过程减量技术已成为解决剩余污泥难题的最佳方法。根据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减量机制,污泥过程减量技术可归纳为溶胞-微生物隐性生长、代谢解偶联、微型动物捕食和维持代谢四大类。对各类技术的对比分析可知,通过污水处理工艺革新实现污泥减量要明显优于外加化学氧化剂、解偶联剂、微生物制剂和原后生动物的方法,这将成为今后污泥过程减量技术研发的热点。  相似文献   
34.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能力趋于落后,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流和湖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梳理了国内外河湖健康评价发展历程,详细列举了预测模型法、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法和水质指数评价法的发展和应用,分析了不同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优缺点,并对今后我国河湖健康评价工作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35.
中小型燃煤炉烟气脱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小型燃煤炉烟气脱硫方法作了介绍,提出了对湿式除尘器(文丘里除尘器,旋风除尘洗涤塔,冲击式除尘脱硫塔等)的改造方法,以提高其烟气除尘脱硫效率。同时,介绍了干湿两级除尘脱硫系统和利用脱硫碱液及脱硫废水的烟气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究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的最佳施用量,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绿洲盐碱地为研究对象,研究脱硫石膏不同施用量对小麦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壤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表明:脱硫石膏施用量2 t·(667 m~2)~(-1)(2 t)比施用量为1 t·(667 m~2)~(-1)(1 t)、3 t·(667 m~2)~(-1)(3 t)更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对土壤pH和电导率降低能力表现为2 t3 t1 t;2 t处理土壤中Na~+、K~+、Mg~(2+)含量均低于1 t和3 t处理;脱硫石膏量为2 t·(667 m~2)~(-1)对小麦产量增加效果最好,2 t处理较3 t和1 t处理产量分别增加9.48%和2.21%,综合评价脱硫石膏施用后对土壤改良效果及作物产量,以施用量2 t·(667 m~2)~(-1)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7.
在综合分析、比较了最新发展的光纤通信网络的4种故障诊断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平均检测次数,结合江西省电力通信网络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故障诊断的改进方案。该方案将该电力通信网络简化为一个有向图,并考虑电力通信网络的单故障边失效和单故障节点失效两种情形。基于该电力通信的网络拓扑分析、权衡故障诊断时间及故障诊断精确度表明,边概率失效的故障诊断方法适用于单故障边失效情形,而对于单故障节点失效情形,基于图论的系统模型、网络模型以及改进的反向检测模型的性能相当。该方案将对提高江西省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诊断效率以及可靠性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木质素降解酶在不同堆肥基质中的吸附传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究木质素降解酶在不同堆肥基质中的吸附传输特性,通过批量实验对比了土壤、菜叶、稻草和米糠对木质素降解酶的吸附性能,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同时通过柱淋洗实验考察了木质素降解酶在4种堆肥基质中的迁移传输特性.结果表明,堆肥基质对木质素降解酶的吸附与基质种类有关,土壤、菜叶、稻草和米糠对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吸附量分别为1.22、 1.27、 1.13、 1.22 U·g-1和5.09、 4.88、 4.43、 3.95 U·g-1.比较LiP和MnP吸附的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为表征木质素降解酶吸附的最佳模型,其R2值为0.9732~0.9997, Elovich方程拟合较差,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最差;Langmuir模型对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拟合效果最好,而实验数据不适合用Freundlich方程表征.土壤、菜叶、稻草和米糠对LiP和MnP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23、1.30、1.17、1.14 U·g-1和5.70、 5.19、 4.73、 4.14 U·g-1.LiP和MnP在稻草和米糠基质中传输效果较好,可传输到最深层10 mL处,而在土壤和菜叶基质中则被滞留在浅层.  相似文献   
40.
利用微模型实验,研究β-甘油磷酸钠修复含铀地下水的效果,监测厌氧培养过程中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pH值和铀浓度的变化,分析沉积物中铀的化学形态以及U (IV)的比例.结果表明:厌氧培养25d后,β-甘油磷酸钠组和甘油组的铀浓度分别从2.96,2.99mg/L降低到0.030,0.044mg/L,达到了我国《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GB23727-2009)》规定的排放标准.β-甘油磷酸钠作为碳源和磷源能够降低沉积物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铀的比例,并能提高沉积物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铀的比例;厌氧培养25d后,β-甘油磷酸钠组沉积物中U (IV)的比例达到了91.79%,比甘油组提高了28.82%,厌氧培养45d后,β-甘油磷酸钠组沉积物中U (IV)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而甘油组则下降了7.98%.β-甘油磷酸钠作为碳源和磷源,能够促进U (VI)的生物还原和矿化从而将铀原位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