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15~2020年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屈宁  邓建明  张祯  蔡永久  龚志军  李明 《环境科学》2022,43(6):3097-3105
洪泽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在气候调节、防洪防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十年禁渔”前洪泽湖生态系统状况,于2015~2020年进行了逐月监测.研究期间,总氮(TN)年平均浓度从2017年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温无明显变化趋势,水深和透明度从2015~2018年上升,之后显著下降.调查期间共鉴定有浮游植物8门102属310种,浮游植物优势门类主要包括绿藻门和硅藻门,其次为蓝藻门和甲藻门.主要优势属为栅藻(Scenedesmus)、直链藻(Aulacoseira)、隐藻(Cryptomonas)、小环藻(Cyclotella)、四角藻(Tetraedron)、微囊藻(Microcystis)和长孢藻(Dolichospermum).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方法(NMDS)表明,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和不同采样区域有显著差异,其变化主要是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属间再分配.NMDS分析结果显示,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温、 TN、 TP、水深和透明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2.
共因故障是影响高冗余系统可用度的重要因素。针对如何评估它对系统可用度的影响,简要介绍了GO-FLOW方法,给出利用GO-FLOW计算受共因故障影响的系统不可用度的方法和步骤,并引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3.
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凯氏定氮法对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进行季节动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中0~20 cm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的顺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Kobresia-swamp meadow)>露梅灌丛草甸(Dasiphoru fruticosa shrubs)>人工燕麦草地(Avena sativa artficial grassland)>矮嵩草草甸(Kobresia humilis meadow)>矮嵩草退化草地(Kobresia humilis-degraded grassland).原生植被草甸类型下单位面积土壤全氮含量远高于退化草地.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土壤每平方米的全氮含量最高,达到0.712 kg,金露梅草甸次之,两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其他三种草地类型单位面积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原生草甸矮嵩草草甸每平方米全氮平均含量为0.406 kg,而退化的矮嵩草草地每平方米全氮平均含量为0.301 kg,可以推算,土地退化导致土壤全氮流失的量为0.105kg,即高寒草地退化导致25.86%氮流失.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随生长季均有所增加,最高值都出现在8月份,但各月份之间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变化差异性不显著(p>0.05).原生植被0~10 cm层土壤全氮含量高于10~2O cm层,人工草地与退化草地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4.
3-脱氢奎尼酸脱水酶/莽草酸脱氢酶(DHD/SDH)是茶树莽草酸途径中唯一的双功能酶,一方面催化生成莽草酸,另一方面可以催化生成没食子酸.为研究DHD/SDH基因在茶树代谢途径中表达及调控模式,通过在线预测、RLM-RACE和q PCR技术探讨mi RNA对DHD/SDH的调控及表达模式.在获得的茶树mi RNA序列的基础上,对本试验室克隆得到的茶树3个DHD/SDH进行mi RNA预测和鉴定.获得了4个mi RNA参与裂解Cs DHD/SDH基因.其中mi R5180b、mi R1510b-5p和mi R24共同靶向Cs DHD/SDH2,mi R868-5p作用于Cs DHD/SDH3.同时对茶树中3个Cs DHD/SDH表达模式进行检测.不同激素处理下,Cs DHD/SDH2和Cs DHD/SDH3表达模式一致.Cs DHD/SDH2和Cs DHD/SDH3的表达模式存在协同作用.本研究表明Cs DHD/SDH1与Cs DHD/SDH2和Cs DHD/SDH3之间的表达存在负反馈调节,Cs DHD/SDH1上调表达时会导致互补基因Cs DHD/SDH2和Cs DHD/SDH3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85.
为探究沼渣基生物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特性,以厌氧发酵沼渣为原料,在300、400、500、600和700℃热解温度下制备了生物炭,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研究了生物炭中DOM的组成特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影响生物炭DOM的组成,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DOM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出现大幅降低,由300℃时的33.2 mg/g降至700℃时的0.7 mg/g.生物炭DOM的芳香性和分子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400℃时其芳香性和分子量最大;在300~500℃热解范围内,生物炭DOM主要与类腐殖质有关,在600~700℃热解温度范围内,生物炭DOM主要是类色氨酸物质;液相色谱分析显示,在254 nm波长处洗脱出4种芳香物质,280 nm波长处洗脱出5种醌基物质,其中4种醌基结构物质赋存在芳香结构中.研究显示,沼渣生物炭DOM的组成与热解温度密切相关,不同的热解温度会影响DOM的芳香性、分子特性、腐殖化程度、亲水性及极性等特征,光谱和色谱分析法可有效表征DOM的不同结构性质.   相似文献   
86.
针对城镇污水在高标准除磷脱氮过程中碳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路径协同的AAOA除磷脱氮技术,探究了 AAOA系统实现高标准除磷脱氮对进水C/N的要求,并对实际城镇污水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N分别为6、7.5、9时,系统TN去除率分别为74.12%、84.90%、90.05%,TP去除率分别为48.2...  相似文献   
87.
针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中灰烬颗粒的沉积特征,设计了一种非对称孔道微粒捕集器,基于非对称孔道微粒捕集器对微粒捕集器再生模型进行修正,分析了非对称孔道对微粒捕集器再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过滤体进出口截面比能减少微粒捕集器的压力损失,降低碳烟再生时过滤壁面的最大温度,且非对称孔道能减少灰烬沉积对再生时壁面最大温度的影响,因此根据过滤体壁面厚度适当增大进出口孔道截面比可以有效提升过滤体的碳烟承载量,延长微粒捕集器的车载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8.
对太湖流域6个水系铜锈环棱螺腹足肌肉团Cu、Zn、Pb、Cr、Cd、As、Hg富集量进行分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其受污染程度,并分别采用平均每周/每月摄入量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THQ)对其膳食风险进行评估,旨在为居民铜锈环棱螺消费安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洮滆水系的Cu、Zn、Pb、Cr元素富集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112.108、248.625、4.422、7.791 mg/kg,苕溪水系Cd、As、Hg元素富集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0.290、2.943、0.059 mg/kg。THQ评价结果显示各水系铜锈环棱螺除了As外无单一重金属潜在健康风险,但多种重金属复合暴露的健康风险(TTHQ)结果显示各水系铜锈环棱螺重金属TTHQ值均大于1,As的贡献率均超过80%,表明居民长期食用环棱螺具有重金属复合暴露健康风险及As单一重金属潜在健康风险,重金属复合暴露风险来源于As元素的污染。五个水系潜在重金属复合暴露风险排序为:洮滆水系>苕溪水系>沿江水系>黄浦江水系>杭州湾-长江口水系。  相似文献   
89.
政府在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为实现中小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保护环境,必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由于在环境配置上的“市场失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支持中小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从污染、法规、政策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扶持。  相似文献   
90.
废水处理同时消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废水生物处理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现状及发展,对几种具有同时硝化/反硝化效应的生物反应器与工艺进行了概述和讨论,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