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51.
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次采油产生的大量含聚丙烯酰胺(PAM)的污水急需处理,其核心问题是PAM的生物化学降解。文章叙述了从含聚合物油田污水中分离到七株PAM降解菌的过程,并对其营养物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七株菌可以以PAM为唯一氮源和碳源进行生长,但是生长速度较慢,添加液蜡或酵母膏等可导致微生物菌群的共代谢,能加快PAM的生物降解。七株菌分别归类于放线杆菌纲和α-变形菌纲及芽孢杆菌,与数据库中已知菌的同源性均超过98%。  相似文献   
152.
澳门城市小流域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3,他引:17  
在澳门半岛选取土地利用为公园绿地和商住混合的2个分流制城市小流域.于2005-08~2005-11借助自动采样器进行流域出口5场降雨地表径流水质水量监测.结果表明,商住混合分流制小流域TN、TP、COD多场降雨平均浓度值分别超出国家地表水环境V类标准4倍以上.公园绿地小流域TN、TP均超出V类水标准2倍多.从降雨-径流过程污染物浓度历时变化看,2个小流域TN和TP呈现一定的初始冲刷现象.TSS与TN、TP的判定系数R2都在0.95以上,地表径流中水土流失与总氮总磷输出显  相似文献   
153.
为分析小流域水质评价方法的准确度和适应度,以小安溪流域2017年和2018年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加拿大水质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利用等标水质分析的思想对比了四种方法的评价准确度.评价结果显示:单因子评价法更适合评价水质分布较均匀的流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要更为客观一些,加拿...  相似文献   
154.
受体模型应用于典型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来源解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常用的受体模型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因子分析/多元线型回归(FA/MLR)、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FS/MLR)、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模型(FA-NNC)和同位素来源解析技术(CSRA)的方法和原理,总结了受体模型应用于三种典型持久性有毒物质(PTS)PAHs,PCDD/Fs和PCBs的来源解析研究进展,并对PTS类污染物来源解析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源解析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5.
为积极稳妥推进全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本文紧紧围绕《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以环境执法改革为主体主线,从环境执法的总体方向、基本路径、主要任务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分析解读,给各地在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有效推进环境执法改革,提供改革路径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6.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ARG)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抗生素和重金属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分布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畜禽粪便是环境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并已成为抗生素抗性基因重要的蓄积库.生物处理(如厌氧发酵和好氧堆肥)和土地利用是畜禽粪便广泛应用的处理与处置方式.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重金属抗性基因在畜禽粪便生物处理及土地利用全过程中的传播、分布及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我国畜禽养殖粪便的风险控制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针对畜禽粪便处理处置全过程中抗性基因的削减与控制,我们建议在以下方面开展深入研究:1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重金属抗性基因在全过程中的赋存与转归特征;2生物处理工艺操作参数对畜禽粪便中抗性基因分布及其削减的影响;3加强综合管理研究,源头控制抗性基因;4研发适于全过程抗性基因的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7.
Sodium citrate (SC) is a widely-used food and industrial additiv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complexation and microbial degrad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nano-zero-valent iron reaction system ([email protected])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y modifying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nZVI) with SC and biochar (BC), and was employed to remove Cr(Ⅵ) from aqueous solutions. The nZVI, SC-nZVI and [email protected] were characterized and compar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TGA),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ZVI was successfully loaded on the biochar, and both the agglomeration and surface passivation problems of nanoparticles were well resolved. The dosage of SC, C:Fe, initial pH and Cr(Ⅵ) concentration demonstrated direct effects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The maximum Cr(Ⅵ) removal rate and the removal capacity within 60 min were 99.7% and 199.46 mg/g, respectively (C:Fe was 1:1, SC dosage was 1.12 mol.%, temperature was 25°C, pH = 7, and the original concentration of Cr(Ⅵ) was 20 mg/L). The reaction confirmed to follow the pseudo-second-order reaction kinetics, and the order of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k was as follows: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 SC-nZVI > nZVI. In addition, the mechanism of Cr(Ⅵ) removal by [email protected] mainly involved adsorption, reduction and co-precipitation, and the reduction of Cr(Ⅵ) to Cr(Ⅲ) by nano Fe0 played a vital role. Finding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email protected] exhibited excellent removal efficiency toward Cr(Ⅵ) with an improved synergistic characteristic by SC and 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