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5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885篇
安全科学   245篇
废物处理   86篇
环保管理   169篇
综合类   1694篇
基础理论   422篇
污染及防治   498篇
评价与监测   162篇
社会与环境   146篇
灾害及防治   10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规格为325 mm×660 mm滤筒在采用高效诱导喷嘴(超音速引流喷嘴和气流散射器)喷吹时的内部流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喷吹气流在滤筒内的压力分布云图和喷嘴处的速度分布图,得出模拟结果与脉冲喷吹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和实验的准确性。进而从微观上分析得出采用诱导喷嘴可使气流更加稳定的进入滤筒内部,以此确保滤筒长度方向上内壁清灰压力的均匀性,对滤筒清灰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解决滤筒的清灰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2.
石灰石颗粒移动床脱硫工艺参数是影响脱硫效率和操作压降变化的重要因素,考虑到工艺参数对脱硫过程的影响,基于正交实验方法,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喷淋密度、空床气速、SO2浓度、烟气温度和床层下移速度对脱硫效率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和脱硫效率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分析了各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各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是空床气速>喷淋密度>SO2浓度>烟气温度>床层下移速度。喷淋密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高度显著,呈正相关;空床气速对脱硫效率的影响高度显著,呈负相关;SO2浓度和烟气温度对脱硫效率有影响但不显著,呈负相关。床层下移速度与脱硫效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3.
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于浅埋区加油站储罐与地下水密切接触,更加剧储罐的腐蚀。为揭示加油站渗漏的典型污染物石油烃(TPH)、苯系物(BTEX)、萘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在该水文地质条件下的迁移变化,在浅埋区某加油站开展了平、枯、丰水期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在水平分布上,TPH、BTEX、萘基本相似,均在加油岛附近形成高浓度区,而MTBE则更易随地下水流动而迁移,呈现出不同的污染晕。在垂直分布上,地下水的水位变动是污染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4.
对市政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生活垃圾单独焚烧相比,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烧后烟气中NOx、CO和HCl的浓度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而SO2浓度出现了下降(从82~93mg/m3下降至41~70mg/m3);Hg、Pb、Sn、Cr和Zn的浓度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仍然符合GB[g485;二恶英从0.0087μgTEQ/m3降至O.0047μgTEQ/m3。掺烧半干污泥比例为10%、12%和15%时,吨物质的发电量分别为311.8kWh/t、306.7kWh/t和296.1kwh/t。混烧污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发电量,因此建议混烧污泥的比例不应大于15%。测算的污泥混烧成本约209元/t(80%含水率)。  相似文献   
995.
利用SBR,控制曝气量为60 L/h,利用在线pH曲线控制曝气时间,成功实现了短程生物脱氮过程,并考察了不同进水方式下SBR运行性能及N2O产量。结果表明,分段进水能够有效降低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外加碳源投加量。在原水进水碳氮比较低时,采用递增进水量的进水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生物脱氮过程中NO-2积累量,从而降低系统N2O产量。1次进水、2次等量进水和2次递增进水方式下,生物脱氮过程中N2O产量分别为11.1、8.86和5.04 mg/L。硝化过程中NO-2-N的积累是导致系统N2O产生的主要原因。部分氨氧化菌(AOB)在限氧条件下以NH+4-N作为电子供体,NO-2-N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最终产物是N2O。  相似文献   
996.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被社会各界所接收,并逐步深入到社会发展计划及区域政策制定中。以区域差异分析为基础的区域格局优化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与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等5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其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格局演变,有助于认清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格局形成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区域调控政策,这对于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及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5年和201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7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借助SPSS、GIS软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其综合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异,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综合发展分值有所提升,但增长潜力仍然很大;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两极分化趋势明显;整体呈现出以武汉和长沙为中心,以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发展格局,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较弱,制约各城市群发展的因素各异。因此,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努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的同时,转变经济产业结构,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应加大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交通的投资强度;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区位及资源、科技人才优势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保护环境;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区域宏观调控,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平衡区域内部均衡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及内部差异,促进技术转移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997.
Anti-estrogenic activity in wastewater is gaining increased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endocrine-disrupting function. In this study, the level and removal efficiency by coagulation of anti-estrogenic activity in secondary effluents of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ere studied. Anti-estrogenic 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secondary effluent samples at a tamoxifen (TAM) equivalent concentration level of 0.38–0.94 mg-TAM L−1.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DOM) with the molecular weight (MW) less than 3000 Da in hydrophobic acids (HOA) and hydrophobic neutrals (HON) fractions of the secondary effluent were the key fractions related to anti-estrogenic activity. Coagulation with FeCl3 and polyaluminium chloride (PAC) can remove the anti-estrogenic activity of the secondary effluents, bu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limite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using FeCl3 coagulan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duced by PAC.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was continuously removed with increased coagulant dose (0–120 mg L−1 FeCl3 or 0–60 mg L−1 PAC). However, the removal of anti-estrogenic activity was not enhanced further when the coagulant concentration was beyond a critical value (30 mg L−1 FeCl3 or 10 mg L−1 PAC). The highest removal of anti-estrogenic activity was about 36% by FeCl3 and 20% by PAC.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results indicated difficulty in removing DOM with MW less than 3000 Da in the secondary effluent during coagulation even at a high coagulant concentration, which led to low removal efficiency of anti-estrogen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998.
有机污染土壤通风去污技术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机污染土壤通风去污技术(SVE)是一种经济,安全的场内治理技术,SVE优化设计包括建立污染土壤通风去污模型和抽排去污流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算工程费用,用一虚拟工况对提出的模型及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9.
防灾工程项目评估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迟克莲  于庆东 《灾害学》2001,16(3):17-21
在分析防灾工作项目特点的项目上,提出了防灾工程项目评估的基本原则,对并防灾工程项目效益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讨论,为进一步研究防灾工程项目评估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湖泊真核浮游植物的精准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环境DNA(eDNA)宏条形码(metabarcoding)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的生物多样性高效监测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生态环境中生物要素的监测和评估.开展eDNA 宏条形码监测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是将其业务化推广应用的前提.本研究以高原湖泊滇池和抚仙湖的真核浮游藻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基于18 S-V9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