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He Z  Song S  Xia M  Qiu J  Ying H  Lü B  Jiang Y  Chen J 《Chemosphere》2007,69(2):191-199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and mechanism of mineralization of C.I. Reactive Yellow 84 (RY84), one of the azo dyes, in aqueous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onolytic ozonation (US/O(3) oxidation). Of the pseudo-first-order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s of TOC reduction, 9.0 x 10(-4), 7.3 x 10(-3) and 1.8 x 10(-2)min(-1) were observed with US, O3, and a combination of US and O3,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ozonation combined with sonolysis for removal of TOC is more efficient than ozonation alone o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alone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operating costs. With the initial pH value at 10.0, the ozone dose at 4.5 g h(-1), the energy density of ultrasound at 176 W l(-1),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RY84 at 100 mg l(-1), the extent of mineralization measured as TOC loss was maximized. The vari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related ions (oxalate, formate, acetate, NO3(-), NO2(-), NH4(+), Cl(-), and SO4(2-)) during the reaction process was monitored. Other organic intermediates detected by GC/MS were N-methyleneaniline, phthalic acid, 4-hydroxyphthalic acid, isocyanatobenzene, aniline, 4-iminocyclohexa-2,5-dien-1-one, butene diacid and urea.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a tentative degradation pathway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有机磷农药乐果降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磷农药一方面能有效防治农林病虫害,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也给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带来危害。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性能,是评价有机磷农药对环境危害影响的重要指标,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时间越长,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各种环境生物,甚至对人类的危害也越大。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包括微生物降解、光化学降解、化学氧化降解和超声波降解。不同的降解方式,由于影响因素和相关机理的不同,各种降解特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且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荔枝、芒果和龙眼)-大气连续体中水流阻力各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连续体中的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荔枝、芒果、龙眼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Rla占连续体水流总阻力Rsa的比例分别为93.65%~98.03、95.68%~99.03%、90.13%~98.71%;果树植株体的水流阻力Rp居其次,占Rsa的比例分别为1.97%~6.35%、0.97%~4.32%、0.08%~9.87%:土壤阻力Rs最小,占Rsa的比例小到可忽略不计,故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是决定连缤体中水流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定位系统观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山地常绿森林区、丘陵旱作区和平原水稻区多种土壤的温度变化与气温的关系。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低山常绿森林区温度的三维空间差异比丘陵区、平原区大,丘陵区又比平原区大;南亚热带林区的气温、地表温、30cm土温比中亚热带的高,比热带的低:南亚热带林区的谷地气温高于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谷地地表温低于针叶林而高于混交林和阔叶林,谷地20m土温低于针叶林、混交林而高于阔叶林;在气温一致的丘陵区栽植植物不同,其地表温、土温略有差异;在平原水稻土区,年气温、地表温、20cm土温差异不大,但30cm以下土温渐显差异;不同地貌单元的气温、地表温和土温的年际差异、年平均温度、各月及0~12~24时的温度动态变化各具特征。根据气温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拟把气温>22℃的4~10月称热季、气温<22℃的1~3月及11~12月称作凉季。可因地制宜,根据气温和土温的变化特征与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的关系,采取措施调节温度,以利于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博罗县下村农场土壤养分含量概况,为今后长期试验研究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下村场土镶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性强,不利于土壤肥力的发挥,土壤全量养分N、P、K含量不平衡,速效养分虽然有些较高以至很丰富,但其含量范围大,有相当部分土壤仍很低,所以其供应水平亦很不平衡。而坡地赤红壤则全氮低,全磷不高,全钾则高低差异很大.至于果园土壤(即耕地),养分含量亦很不一致,相差极为悬殊,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土壤养分的高低水平,对作物的养分供应起很大的作用。由于下村场土壤养分的不均衡性,在生产管理上,应因地制宜,协调养分含量,以提高施肥效果。根据下村场土壤养分含量的特点,应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并适施石灰以改善土壤酸性,以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根据长期定位观测资料.用多元数据分析的有序样本分类中的最优分割法对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赤红壤的土壤水分贮水量的变化过程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土壤水分的季节划分,结果表明.赤红壤贮水量最高贮量出现在3~7月,最低出现在1~2月和10~12月,而8~9月为干湿交替变化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7.
南亚热带高温多雨,年降雨量大而分布不均,台风雨季节降雨强度大,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80%以上,因而大大地增加了降雨所引起的地表径流,径流也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特别是在5~8月,占全年降雨径流量的90%左右,形成了南亚热带坡地独特的地表径流特征.南亚热带的降雨入渗对表土层的影响较大,在暴雨过程中,0~30cm土层水分易产生饱和,因而易产生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水分入渗.这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表明:珠峰自然保护区具有藏南高原和中喜马拉雅山地两大自然地理单元的地域特征,同时还含有代表上述地域特色的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该保护区具很强的自然性,颇赋感染力;区内生态系统脆弱,急需进行保护;保护区地域辽阔,生物多样性强、具有很高的科研潜力。根据上述特征,珠峰自然保护区属综合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保护区),其级别应列为国家级。同时,珠峰自然保护区亦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生物圈保护区和联合国世界遗地的要求,所以可以申请加入生物圈保护区网和申请列为世界遗产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施肥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分析,研究影响作物产量的各施肥因子的影响程度.通过关联因子和关联序分析,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案.并为今后研究作物施肥提供一条新的行之有效的研究途径和一种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高产施肥中,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基N>追N>总N>总K>追K>基P>追P>总P(总N>总K>总P),粒N>苗N>穗N>穗K>粒P>苗K>苗P>穗P>粒K.这为玉米高产施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为作物施肥技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免水生物降解型生态厕所专用的进口菌种成本偏高、不能长期高效运行等现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6株降解菌并将其培养成1组复合菌,然后分别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7组实验菌对人体排泄物降解效果良好,其中复合菌种更好,COD降解率达到59%。对实验菌种进行初步鉴定,显示6株菌分别是粪肠球菌、木糖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产氨棒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活动肉杆菌。优选的专用菌剂的制备及保存方法效果良好,保存半年后菌剂仍有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