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543篇
基础理论   187篇
污染及防治   323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以大弹涂鱼为对象,模拟其两栖生活的环境,采用示踪法并用S-80智能多道分析器与Ge(Li)探头研究了大弹涂鱼的整体及其组织器官对137Cs、134Cs、65Zn、60Co的富集与排出.探讨了其积累量、残留量与海水中核素浓度的相关性,推荐性腺、肌肉、头部作为监测海洋中137Cs、134Cs、65Zn、60Co污染的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942.
Based on the demand of sintering/pelleting flue gas ultra-low emission, a semi-dry method using a spray dryer absorber (SDA) combined with O3 oxidation was proposed for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O2 and NO. Effects of O3 injection site, O3/NO molar ratio, and spray tower temperature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revealed that both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ies could reach to 85%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etting O3 injection site inside of tower, O3/NO molar ratio 1.8, spray tower temperature 85°C, Ca/(S + 2 N) molar ratio 2.5 and slurry flow rate 300 mL/hr. CaSO3/Ca(OH)2 mixture slurry was used as absorbent to simulate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ddition of CaSO3 weakens both removal efficiencies. In additi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O2 and NO using SDA combined with O3 oxidation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943.
大量微囊藻浮力调节及其垂向迁移是形成蓝藻水华的重要机制之一.为研究微囊藻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洱海北部湖心为监测点位,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的方法,于2016年9—12月对微囊藻生物量、伪空胞体积、粒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11月微囊藻生物量逐月增长并于11月达到峰值(1.77 mg/L),在12月出现下降(月均值为0.34 mg/L);9月、11月微囊藻伪空胞体积(18.0~22.6 μm3/cell)较高,10月、12月较低(10.2~17.3 μm3/cell);9—11月微囊藻的垂向迁移速率(5.4~14.5 m/d)、漂浮百分率(57%~96%)及群体粒径(91~305 μm)逐渐增大,12月明显减小.微囊藻生物量、伪空胞体积及群体粒径的垂直分布规律均表现为表层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低.9—11月,微囊藻在洱海中出现垂直分层现象,伪空胞提供的浮力作用和藻群体粒径作用大于风力扰动作用,促使微囊藻在水柱中主动迁移并聚集在水面;而在12月,风力扰动对微囊藻垂直分布的影响远超过浮力及粒径的作用,微囊藻在水柱中趋于均匀分布.研究显示,藻华高风险期微囊藻在洱海呈弱分层分布,且浮力及群体粒径是影响其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44.
张偲  陈晓华  谭丽菊  王江涛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2):215-220, 227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其进入海洋环境的风险,目前急需探明纳米材料的毒性效应和致毒机理。本文选用常见的纳米TiO2 (nano-TiO2)作为实验材料,通过进行微藻的生长抑制实验,测定微藻叶绿素的含量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探究了nano-TiO2对两种海洋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的毒性效应。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微藻对nano-TiO2的吸附作用,并初步研究了nano-TiO2的沉降效应。结果表明,nano-TiO2对海洋微藻S.costatum和D.salina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均有抑制,且对两种微藻的毒性大小相似;nano-TiO2会被微藻吸附,对微藻产生氧化损伤,抑制微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是nano-TiO2对微藻产生毒性的主要原因;因nano-TiO2在实验介质中会发生沉降,实际所有实验结果均在低于原设定浓度下获得。  相似文献   
945.
未经处理或经过处理但未达标直接排放的废水中含有较多污染物,会对动植物乃至人体带来严重危害。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技术的水体污染物降解方法,对超声波空化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分析超声波声强、超声波频率、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水体污染物降解效果的影响,降解过程中添加氯化钠粒子能够显著提高水体污染物溶液中的苯酚去除率。研究为超声波技术降解水体污染物试验以及实际应用时选取合适的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声强、反应温度等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6.
高州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和卡森指数评分法对高州水库2004年到2008年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高州水库两库区3月份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TLI(∑)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石骨库区和良德库区2008年3月份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分别达到了40.32和48.07。两库区3月份都呈现出即将突破中营养化状态达到富营养化的趋势。卡森指数评分法得出水库2004-2008年的分值在45.0-68.2之间,自2005年以后,每年3月份的富营养程度要高于9月份,且三月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了2-3月份是高州水库水华爆发的危险期。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的污染原因,并提出了针对高州水库的富营养化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7.
文章对国内外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调查现状作了概述,结合自身的调查经验,强调了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联性和土壤隐性污染源调查的重要性。并以华北平原某钢铁厂污染调查为例,介绍了场地污染调查的关键思路和方法,并突出介绍了网格概率法和等值线法两种关键调查方法,整个调查体现了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调查的全局观。  相似文献   
948.
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具有相应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经验,从设备的选、用、养、修等诸多环节进行讨论,总结了设备管理"Ten Steps"法,为行业设备管理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949.
Statistical experimental designs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phenol degradation by Candida tropicalis Z-04,isolated from phenol-degrading aerobic granules.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phenol degradation (p<0.05),as identified by a two-level Plackett-Burman design with 11 variables,were yeast extract,phenol,inoculum size,and temperature.Steepest ascent method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regions of these four significant factors.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 and response surfac...  相似文献   
950.
朱琳  商倩倩  游偲  张艳  唐学玺  肖慧 《海洋环境科学》2011,30(5):686-688,698
从山东近岸海域海水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黑色素细菌Sl,通过对S1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性质检验及16SrD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为了提高S1菌株黑色素产量,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S1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发酵条件为L-酪氨酸0.75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