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7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1600篇
安全科学   394篇
废物处理   190篇
环保管理   281篇
综合类   2564篇
基础理论   68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65篇
评价与监测   214篇
社会与环境   192篇
灾害及防治   18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分析了无功功率和高次谐波对电力变压器的危害,介绍了晶闸管投切滤波器(TSF)装置的特点、结构原理.提出了TSF装置在工厂实际应用中的主电路结构,操作及控制方案。实践证明,TSF晶闸管投切滤波器装置起到了高效节能、优化电能质量的作用,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22.
根据“孤岛”综放工作面在开采各时期的矿压显现特征,研究了具有针对性的有效防治措施,执行后可实现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3.
园林植物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试管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测定黄皮,白皮松,香榧,侧柏,龙柏,雪松,圆柏等7种常见园林植物的挥发油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包括抑菌和杀菌两个方面)。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植物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为侧柏=龙柏>圆柏>雪松>香榧;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为侧柏>圆柏>龙柏=雪松=黄皮>白皮松>香榧;仅圆柏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所有供试植物挥发油对绿脓杆菌均无抑菌作用。实验证明,圆柏,侧柏,龙柏,雪松具有较强抗菌活性,是较为理想的城市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栽培树种。  相似文献   
924.
矿井风门闭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各矿必须建立稳定的矿井通风系统.介绍一种可靠的井下通风设施-新型机械传动风门闭锁系统,已投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25.
由农业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湖泊的主要污染源。为了研究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流失规律,选择了宜兴梅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降雨过程中径流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变化过程进行监测研究。采用统计和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量之间的数学统计模型,得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规律,此方法可以推广到与该流域相似的其它地区的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应用于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2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疆土地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土地开发经历了三个时期:①1950-1977年以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为主,耕地面积虽不断增加,但经历了"大跃进"和"十年动乱"干扰,农业生产水平低,粮食仅能实现低水平自给,个别年份还要调入;②1978-1995年耕地面积没有增加,以提高单产为主,粮食单产大幅提高,并逐步压缩粮食面积,增加棉花播种面积,不仅实现粮食自给,还建成全国棉花基地;③1995-2009年,实行提高单产与扩大耕地面积并举,粮棉产量进一步大幅提高,粮食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成全国最大的产棉区,总产占全国近二分之一。60多年来新疆土地开发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现有耕地已达到水资源承载能力,今后总体上不宜再开荒,而应通过土地整合,提高绿洲内净耕地利用系数,发展节水灌溉,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927.
顾鹏  马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8):1509-1517
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直接与间接碳排放的变化及现状,并通过居民消费的微观角度,分析计算基于居民合理生活消费人均碳排放.试图通过居民消费的角度建立人均碳排放的核算方法,给出建议数据.根据国内当前主要消费环节的碳排放水平,对比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碳减排升级潜力,计算了满足居民正常小康生活水平条件下的人均碳排放,年人均排放约2203kg~2333kg碳.居民基本生活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供暖制冷、住宅使用、污染治理和基础建设分摊等方面,而衣物与食品消耗、生活物质材料等方面的碳排放量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28.
In this study, the variations of serum glycoproteins after exposure to ricin toxin (RT) in Wistar albino rats are reported. For glycopeptide enrichment, Microcon YM-3 centrifugal filter device capture and micro-liquid chromatography (LC)–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 (MS/MS) analysis were used; 74 trypsin-digested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58 in the RT-intoxication group. Additionally, 33 N-glycosides and 14 glyco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control, and 50 and 21 in the RT-intoxication group.  相似文献   
929.
采用零价铁-缓释碳修复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受氯代烃污染的地下含水层,采用零价铁-缓释碳技术进行修复中试研究。中试期间,向地下9~18 m受氯代烃污染的含水层(体积900 m3)注入7 200 kg零价铁-缓释碳药剂。对地下水中污染物进行定期监测,结果显示:零价铁-缓释碳技术可以高效地将地下含水层中的氯代烃污染物脱氯降解。其中1,2-二氯乙烷的去除率达99.90%以上,1,1-二氯乙烷的去除率达86.00%以上,氯仿的去除率达98.00%以上。在零价铁-缓释碳还原体系存在的条件下,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和氯仿三种污染物的半衰期分别为46,115,70 d。研究证明:零价铁-缓释碳技术可以高效地修复被氯代烃污染的地下含水层,并且修复期较短,对氯代烃类污染场地地下水的修复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approaches tourism as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omposed of consumers, transportation providers, travel intermediaries, and destinations composed of multiple tourism-related companies and other stakeholder groups.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related challenges of components to the system are examined as well as various units – the system as a whole,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 within the system. A total of 92 peer-reviewed articles were studied that address ‘energy’ and ‘tourism’ published between 1974 and 2011. Also addressed are the impact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oncerning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related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conclude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such challenges, including building system capacit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doption, support of individual behavior change, increas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e-offs and interactions within the system, and adop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these challenges within the tourism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