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30篇 |
免费 | 4328篇 |
国内免费 | 2680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47篇 |
废物处理 | 268篇 |
环保管理 | 966篇 |
综合类 | 29695篇 |
基础理论 | 2366篇 |
污染及防治 | 5323篇 |
评价与监测 | 1359篇 |
社会与环境 | 110篇 |
灾害及防治 | 33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80篇 |
2020年 | 625篇 |
2019年 | 1886篇 |
2018年 | 2045篇 |
2017年 | 2048篇 |
2016年 | 1797篇 |
2015年 | 2249篇 |
2014年 | 2878篇 |
2013年 | 2965篇 |
2012年 | 2906篇 |
2011年 | 2585篇 |
2010年 | 2309篇 |
2009年 | 2227篇 |
2008年 | 1862篇 |
2007年 | 1878篇 |
2006年 | 1325篇 |
2005年 | 1020篇 |
2004年 | 1003篇 |
2003年 | 839篇 |
2002年 | 578篇 |
2001年 | 662篇 |
2000年 | 777篇 |
1999年 | 710篇 |
1998年 | 517篇 |
1997年 | 503篇 |
1996年 | 491篇 |
1995年 | 446篇 |
1994年 | 293篇 |
1993年 | 274篇 |
1992年 | 320篇 |
1991年 | 273篇 |
1990年 | 232篇 |
1989年 | 203篇 |
1988年 | 147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77篇 |
1985年 | 54篇 |
1984年 | 56篇 |
1983年 | 42篇 |
1982年 | 52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MBR-NF浓缩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法处理MBR-NF浓缩液,考察了FeSO4·7H2O投加量、n(H2O2)/n(Fe2+)投加比、初始pH对渗滤液MBR-NF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探讨浓缩液富里酸(FA)、亲水性有机物(HyI)组分在Fenton氧化前后组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FeSO4·7H2O投加量为0.055 mol/L、n(H2O2)/n(Fe2+)投加比为4、初始pH为7.58时,对COD、腐植酸(UV254)、色度(CN)的去除率分别为79.6%、93.7%和97.8%。Fenton氧化后,浓缩液中有机物组分含量发生了较大变化,腐植酸含量下降,HyI成为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成分。紫外-可见光谱表明,Fenton法对FA去除效果较好,而对HyI氧化效果较差;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经Fenton氧化后,FA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HyI则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2.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生灌木的成分分析,基于生命周期法(LCA),定量论证了沙生灌木直燃发电开发模式对环境的影响和推广的可行性,指出相比石油等传统能源,这种模式具有较大的潜在效益,对于我国发展绿色替代能源,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在10℃条件下,以亚硝酸钠为唯一氮源从长期淹水的冬水田中分离得到了12株亚硝酸盐型反硝化细菌.采用乙酸钠为唯一碳源,以高效去除亚硝酸盐氮和总氮且产生较低生物量氮为主要指标筛选出了一株反硝化能力最强的亚硝酸盐型反硝化细菌,命名为Y-12.研究发现,该菌在20℃条件下,对亚硝酸盐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87%和57.74%,产生了3.25 mg·L-1的生物量氮;在15℃条件下,对亚硝酸盐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9.48%和51.53%,产生了3.00 mg·L-1的生物量氮.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菌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同源性达到99%;对其特异性磷脂脂肪酸进行分析,发现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biotype A)的相似指数为0.469,初步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04.
家用空调碳足迹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居民家庭空调拥有量迅速增加,其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依据国际标准PAS 2050,采用RCEES 2012和Ecoinvent 2.1数据库,并运用SimaPro 7.1软件计算了中国典型家用空调的碳足迹.主要结论为:家用空调生命周期中使用阶段用电产生的碳足迹最大,占67%;制冷剂的泄漏是除电力使用外第二大碳足迹贡献因素,产生了23%的碳足迹;生产制造阶段和废物处理阶段的碳足迹分别占16%和-6%.敏感性分析表明,空调日使用时间、空调年使用季节和制冷剂的泄漏比例是家用空调碳足迹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5.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SBR反应器丝状膨胀污泥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探究丝状污泥膨胀及控制过程中细菌菌群和真菌菌群的变化规律,采用一套11 L的SBR反应器,接种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膨胀污泥,以乙酸钠为碳源进行人工配水,对膨胀污泥进行399 d的培养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泥样本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污泥菌群多样性比较丰富,经培养至污泥高度膨胀后,菌群多样性降低,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正常后,菌群多样性又逐渐增加.细菌中的腐螺旋菌属(Saprospiraceae_norank)、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daceae_unclassified)和四球菌属(Tetrasphaera)相对丰度分别为13.37%、10.54%和8.59%,是接种污泥的主要细菌属.经过培养,膨胀污泥菌群发生变化,接种污泥中细菌相对丰度仅为0.01%的丝硫菌属(Thiothrix)增加至56.95%~60.14%,真菌中相对丰度为19.60%的丝孢菌属(Trichosporon)增加至94.82%.污泥膨胀得到控制后,污泥中丝硫菌属(Thiothrix)相对丰度减少至0.01%,丝孢菌属(Trichosporon)相对丰度减少至2.32%.丝硫菌属(Thiothrix)和丝孢菌属(Trichosporon)过多不利于污泥沉降. 相似文献
106.
氟虫双酰胺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了氟虫双酰胺19.8%悬浮剂(SC)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当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NNI-des-iodo的添加量为0.05~1.0 mg·kg-1时,其在水稻田土壤、田水、稻秆、稻米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2%~104.8%,变异系数为1.1%~4.4%.氟虫双酰胺在2011年三地(福建福州、天津、江苏南京)的稻田水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8~17.3 d,土壤中10.8~22.4 d,植株中7.6~17.3 d,其在稻田水样品中检出了代谢产物NNI-des-iodo,而在土壤和植株样品中未检出.在推荐使用剂量下,于末次施药10 d后,氟虫双酰胺在水稻稻米中的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在稻谷上的最大残留允许量(0.5 mg·kg-1). 相似文献
107.
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水成土壤元素背景值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气候条件、母质物质组成的差异以及河流上下游物质之间的联系等角度,讨论了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土壤中13种元素的地理分布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元素具有明显的南北向地域分布趋势,这种趋势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以非地带因素更重要。此外,东部平原土壤与相应主要河流上游侵蚀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很好的共轭关系。 相似文献
108.
硫酸盐还原菌介导的吸附态砷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砷(As)主要被吸附在铁氧矿物上,吸附态砷从铁氧矿物释放至水体是水中砷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此过程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加入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vulgaris DP4对吸附态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 h两体系砷释放量均为0μmol·L~(-1).与对照组相比,前84 h DP4促进了吸附态五价砷[As(Ⅴ)]的脱附,在13 h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12.6μmol·L~(-1),占初始总吸附量(16μmol·L~(-1))的79%,是对照组(1.5μmol·L~(-1))的8.4倍.而在84 h之后,DP4体系的砷浓度低于非生物对照组,表明溶解态砷被再次固定.此过程中,砷的释放量与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相关(P=0.001).XRD结果表明,在DP4作用下针铁矿的结晶度降低了50%,且结晶度越低,吸附能力越强,这可能是后期砷被再次固定的原因之一.同时SEM-EDS表明DP4使得针铁矿发生团聚,部分被转化为硫铁矿.As的XANES结果表明固相中没有硫化砷生成,这进一步证明固相中生成的主要是硫铁矿,它对砷的再吸附导致了后期DP4体系中溶解态砷的浓度低于非生物对照组.此外,在固相中检测出了19%的As(Ⅲ),而液相中并未检测出溶解态的As(Ⅲ),据此推测硫酸盐还原菌原位还原了吸附态As(Ⅴ). 相似文献
109.
基流对亚热带农业流域氮素输出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亚热带农业小流域的面源污染日趋严峻,恶化的水体环境质量已经成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障碍.基流过程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湖南省长沙县的脱甲和涧山两个农业小流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流域观测和模型估算方法,对比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流域基流过程对总氮(TN)输出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较高强度水稻种植的脱甲流域的月平均基流流量、平均基流TN流量加权浓度和平均基流对TN输出贡献[15.2 mm·month~(-1)、4.14 mg·L~(-1)和0.54 kg·(hm~2·month)~(-1)],均大于较低强度水稻种植的涧山流域[11.4 mm·month~(-1)、1.72 mg·L~(-1)和0.20 kg·(hm2·month)~(-1)].基流对TN输出贡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如在水稻生长季,脱甲和涧山流域基流对TN输出贡献分别为23.2%和18.6%,均低于休耕季的46.9%和40.0%,表明水稻种植会提高休耕季的流域基流过程对TN输出的贡献.因此,为缓解农业小流域水体面源污染,应当在农业小流域中实施合理的稻田管理措施来降低基流对TN输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0.
ZnBiYO4 was synthesized by a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ructural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ZnBiYO4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ZnBiYO4 crystallized with a tetragonal spinel structure with space group I41/A. The lattice parameters for ZnBiYO4 were a = b = 11.176479 Å and c= 10.014323 Å. The band gap of ZnBiYO4 was estimated to be 1.58 eV.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nBiYO4 was assessed by photo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nBiYO4 ha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compared with N-doped TiO2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using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with ZnBiYO4 or N-doped TiO2 as catalyst followed 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and the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was 0.01575 and 0.00416 min-1 for ZnBiYO4 and N-doped TiO2, respectively. Aft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for 220 min with ZnBiYO4 as catalyst, complete removal and mineralization of methyl orange were observed. The reduc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formation of inorganic products, SO42- and NO3-, and evolution of CO2 revealed the continuous mineralization of methyl orange during the photocatalytic process.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The ZnBiYO4/(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is system was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textile industry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could be used to solve other environmental chemical pollu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