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88篇 |
免费 | 485篇 |
国内免费 | 208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7篇 |
废物处理 | 281篇 |
环保管理 | 466篇 |
综合类 | 3742篇 |
基础理论 | 951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647篇 |
评价与监测 | 371篇 |
社会与环境 | 514篇 |
灾害及防治 | 1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389篇 |
2021年 | 371篇 |
2020年 | 364篇 |
2019年 | 298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365篇 |
2016年 | 379篇 |
2015年 | 419篇 |
2014年 | 466篇 |
2013年 | 555篇 |
2012年 | 504篇 |
2011年 | 492篇 |
2010年 | 393篇 |
2009年 | 380篇 |
2008年 | 416篇 |
2007年 | 301篇 |
2006年 | 326篇 |
2005年 | 216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203篇 |
2002年 | 188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2001~2003年间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为了了解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间变化特征,连续进行了2年的降雨采样与分析.在65个降雨样品中,12%的降水呈酸性;全年降水的酸度主要取决于夏季的降水.SO42-、NH4+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其平均浓度均接近或超过200礶q/L.比较分析表明,在近几年,SO42-对降水酸度的贡献显著降低,降水的硫污染特征减弱,而No3-的贡献显著增加.人为污染元素和地壳元素的浓度均在冬春季较高,在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292.
293.
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层臭氧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NCAR的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MM5和作者开发的化学模式相耦合,建立了一个中尺度区域空气质量模式.利用该模式选取了2个典型个例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臭氧化学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模式再现并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结合地面观测资料进一步定量分析控制该地区臭氧浓度的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个例模拟和分析表明,模式基本反应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进一步的因子分析解释了模拟区域内1999 06 18(个例2)臭氧浓度普遍比1999 08 07(个例1)的臭氧浓度高的原因.模拟结果表明天气条件决定的大气动力过程对区域空气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个例2区域臭氧浓度普遍偏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分析表明,物理因子(平流输送,垂直湍流输送)的作用和化学因子的作用同样重要.同时还做了模式参数的敏感性实验研究,并对中尺度云雨化学模拟及其对臭氧化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4.
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个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长江中下游太湖、巢湖和龙感湖等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0~1cm)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沉积物对湖水中磷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沉积物表面特性和化学组分等因素对磷的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作用主要发生在快吸附过程的前1~2h之内;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基本符合修正后的Langmuir型等温方程,不同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本底磷吸附量(QNAP)以及磷饱和吸附量(Qmax)差别显著,与采样点所处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同时,沉积物的饱和吸附量与比表面积、活性铁、铝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 92,0 98,0 78和0 96;活性铁、铝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也有较好的正相关性;颗粒物Zeta电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95.
296.
针对炼油厂废碱液存在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处理技术—溶剂萃取、破乳和臭氧氧化。为了解不同水质、pH值、温度的影响而进行试验研究,并获得了最佳操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脱酚、除油、脱色脱臭方面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