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烧结法赤泥基本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主要运用多种分析检测方法和手段,对山东铝业公司的烧结法赤泥的基本特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期揭示赤泥特性与用途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烧结法赤泥综合利用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为了分析潮间带风电场对海洋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建立和验证了江苏辐射沙洲潮间带风电场工程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根据风电场区的地形条件对模型范围及网格划分进行了探讨,分析风电场实施前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建立的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合理、可信,可用来预测风电场建设对附近海域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取代芳烃的自相关拓扑与其生物活性、性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提出表征原子生物活性的特征值(Ai),由Ai建构自相关拓扑指数。其中1阶指数^1F与氯代苯的8种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优于Kier的^1x^v,^1F与17种取代芳烃lgKOW的相关系数为0.9949,计算值与实验值非常吻合,取代芳烃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与^1F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发光菌:-lgEC50=2.677+0.015^1f,n=30,r=0.943,s=0.205,保鲦鱼:-lgLC50=2  相似文献   
24.
连接性指数对脂肪醇的QSPR/QSAR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陈艳  冯长君 《环境化学》2000,19(6):538-543
用碳原子取代醇中的氧,构造出极性很小、结构和原化合物相似的分子.定义原子特征值f_i=1 sum h_(ij),并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建立该化合物的连接性指数~mG,~mG=sum(f_i·f_i·f_k…)~0.5,其中,~0C=sum(f_i)~0.5.G=sum(f_i·f_i)~0.5.~mG对脂肪醇异构体具有很强的区分能力,且~0G与醇的-lgS_w,lgK_ow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复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0G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5.
松花江是中国有机污染危害严重的河流之一.松花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有机毒物造成的生态污染危害.松花江的环境污染特征是有机污染冰封期加重和点源污染突出.根据松花江的污染危害及特征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6.
铁钙复合絮凝剂HC211用于钻井废水处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不同PH值、温度、剂量及酸化预处理条件下,铁钙复合絮凝剂HC211絮凝特性和絮凝效果的好坏。研究表明铁钙复合絮凝剂HC211在PH值为8-10,温度为15℃,剂量在4‰左右有好的絮凝效果。尤其在酸化预处理后,铁钙复合絮凝剂HC211絮凝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7.
炻器餐饮具的抗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种特种陶瓷——炻器为载体,分别用负载TiO2光催化薄膜和添加抗菌剂的方法进行炻器餐饮具的抗菌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光和日光下,表面负载了TiO2膜的炻器灭菌率分别为90%和88%,均高于未负载TiO2膜的炻器,且灭菌率随光强的增加而提高。复合银盐显示了很好的杀菌效果,当釉表层银含量为0.2%时,24h内对所有细菌的灭菌率为94.6%、总大肠菌群为96.9%。复合锌盐也有一定的灭菌效果,当釉表层锌含量为1.1%时,24h内对所有细菌的灭菌率为56.8%,总大肠菌群为59.3%。但将TiO2粉末加入炻器表层的釉中,却未显示灭菌作用。对掺杂的炻器表面层成分和掺杂后Ag^+、Zn^2+的溶出量进行了测定,对灭菌结果和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A novel magnetically recoverable thioporphyrazine catalyst (CoPz(S-Bu)8/SiO2@Fe3O4) was prepared by immobilization of the cobalt octkis(butylthio) porphyrazine complex (CoPz(S-Bu)8) on silica-coated magnetic nanospheres (SiO2@Fe3O4). The composite CoPz(S-Bu)8/SiO2@Fe3O4 appeared to be an active catalyst in the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in aqueous solution using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s oxidant under Xe-lamp irradiation, with 36.4% conversion of benzyl alcohol, about 99% selectivity for benzoic acid and turnover number (TON) of 61.7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biomimetic catalyst CoPz(S-Bu)8 was supported on the magnetic carrier SiO2@Fe3O4 so as to suspend it in aqueous solution to react with substrates, utilizing its lipophilicity. Meanwhile the CoPz(S-Bu)8 can use its unique advantages to control the selectivity of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without the substrate being subjected to deep oxidation.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reaction parameters on the conversion rate of benzyl alcohol and selectivity of benzoic acid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Moreover,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substituted benzyl alcohols was obtained with high conversion and excellent selectivity, specifically conversion close to 70%, selectivity close to 100% and TON of 113.6 for para-position electron-donating groups. The selectivity and eco-friendliness of the biomimetic photocatalyst give it great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9.
在氮气氛围下热解制备松针炭,采用浸渍法将硝酸铈负载到松针炭上,在300℃氛围中焙烧2 h,制得铈改性松针炭。用罗丹明B溶液模拟染料废水,分别研究松针炭和铈改性松针炭对罗丹明B的吸附效果。实验表明:加热温度为300℃、升温速率为10℃/min、加热时间为2 h时,制备的松针炭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为68.8%;浸渍浓度为0.02 mol/L、焙烧温度为300℃时制备的Ce/PC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为81.6%。松针炭经铈改性后,吸附性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0.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G(d)基组水平上,对8个1-取代-2-氨基苯并咪唑化合物分子进行了全优化计算,得到其轨道能(ENHOMO、ENLUMO以及二者轨道能隙ΔE2)、原子电荷(Q)等量子化学参数,以及热能校正值Eth、恒容热容Cv、熵S等热力学性质,并计算了8种1-取代-2-氨基苯并咪唑化合物分子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m。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这些化合物毒性的QSAR模型,以及热力学性质的QSP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采用逐一剔除法得到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cv均大于0.84和0.72,利用2个模型得到毒性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分别为0.11和0.20,3个热力学性质预测模型的误差分别为3.89%、4.03%和2.64%,吻合度较好,经检验证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预测能力。研究工作揭示了基团对毒性大小影响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对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在生态环境中的危害性进行评价,可为研发高效、低毒的苯并咪唑类新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