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9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2篇 |
废物处理 | 28篇 |
环保管理 | 32篇 |
综合类 | 226篇 |
基础理论 | 85篇 |
污染及防治 | 139篇 |
评价与监测 | 34篇 |
社会与环境 | 19篇 |
灾害及防治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作为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产物,大量的电子垃圾对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小作坊式的家庭处理方式,使电子垃圾不仅带来环境污染,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电子垃圾被填埋或者焚烧时,其中的重金属造成当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有机物经过焚烧,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对自然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针对电子垃圾的处理情况,综述了几种目前常用的电子垃圾处理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2.
取用安徽省数字地震台网金寨地震台KS-2000宽频带地震计记录到的资料,采用matlab的低通滤波功能对地震计垂直向和水平向记录到的资料进行处理,并利用matlab分别画出其频谱图,发现KS-2000宽频带地震计的垂直向能较为清晰的记录到固体潮汐。 相似文献
103.
煤矿风井轴流风机气流速度大,扩散口噪声辐射强度高达113dB(A),降噪难度较大的低频成份突出。正确合理的低频噪声控制设计计算是噪声控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105.
GPM卫星降水数据在天山山区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卫星降水产品在山区的适用性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论文基于天山山区2014-2015年167个气象站点数据,应用较为广泛的两套卫星降水产品--TRMM与CMORPH,选用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R)、相对误差(PB),以及分类统计分析指标(错报率FAR、探测率POD、公正先兆评分ETS、频率偏差BIAS)等,评估了新一代卫星降水产品--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在天山山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相对于以上两种产品,GPM在山区的精度最高。具体表现在:1)3套产品在降水较多的夏秋季均表现较好,相对于TRMM与CMORPH,GPM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最高(R≥0.6),相对误差最小(PB≈10%);2)在整个天山山区,GPM相对于其他两套产品表现出较低的误差范围(-55%~55%);3)GPM在不同的高程带内,均表现出同观测站点较低的误差与较高的相关系数;4)3套降水产品均表现出对探测弱降水事件较高的准确性(POD≈0.58)和较低的错误率(FAR≈0.63),但综合分析4种指数,GPM表现最佳,能够以较准确的精度和较低的误差估测降水系统。 相似文献
106.
107.
中美环境监测体制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美环境监测体制进行对比性评述,指出了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存在的分析标准滞后、体制不完善、人员匮乏等问题,提出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法律体系,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培育竞争有序、监管到位的环境监测行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8.
文章对美国明尼苏达州水环境质量监测策略进行了介绍,并归纳总结了其水环境管理的技术思路,在对其分析消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水环境质量监测中的问题,对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立法、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指标的确定、监测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9.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uter diameters and surface oxygen contents on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onto six type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aqueous solution and lead was chosen as a model metal 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rcentage removal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lead remarkably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outer diameter due to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SSA). The SSA-normalized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qm /SSA) and SSA-normalized adsorption coefficient (Kd /SSA) were strong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rface oxygen content, implying that lead adsorption onto MWC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with the rise of oxygen content and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SSA. The calculate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dicated that adsorption of lead on MWCNTs was endothermic and spontaneous. When the oxygen content of MWCNTs increased from 2.0% to 5.9%, the standard free energy (△ G0 ) became more negative, which implied that the oxygenated functional groups increased the adsorption affinity of MWCNTs for lead. Through calculation of enthalpy (△ H0 ), G0 and free energy of adsorption (Ea ), lead adsorption onto MWCNTs was recognized as a chemisorption process. The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lead and the phenolic groups of MWCNTs could be one of the main adsorption mechanisms due to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henolic groups and K d /SSA or q m /SSA.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为了更好地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舵、翼前缘及头锥等气动热环境恶劣区域的热防护问题。方法采用主动式热疏导技术,以高温液态合金为工质,设计并制作具有主动式热疏导功能的尖化前缘金属试验模型(R=5 mm)。根据模型外尺寸设计加工一套石英灯仿形加热器和热流测试模型,开展地面热环境模拟试验。结果试件在前缘中心温度530℃左右时具有瞬态启动特性。前缘中心和大面积中心最大辐射热流密度分别为1000 kw/m^2和580 kw/m^2,试件在该环境中长时间受热状态下仍具有较好的热疏导能力。试验后试件无工质泄漏和结构破坏,具有一定的可重复使用性。结论可以此热疏导方式结合现有成熟热防护技术进一步开展工程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